“是藝術不要打碼,是色情不要傳播。”
最近,在的阿聯酋迪拜正在舉辦的世界博覽會,3D還原的雕塑名作《大衛》正在被進行展出。“3D大衛”身高5米,由於塑像太高,主辦方將它安置在一處兩層樓高、外觀呈八角形豎井狀的展區中。
普通訪客只能在該展廳的二層觀看到“大衛”的頭部以及肩膀的一小部分,雕像下半身幾乎完全不可見。只有得到授權的VIP訪客才能下到一層,近距離看到雕像全身。
這種強行打碼,劃分階級的模式被網友狂噴:
如果大衛也要打上“馬賽克”,那麼維納斯要不要穿上衣衫?那麼文藝復興前後一大批掙脫封建鎖鏈、呼喚人性解放的雕塑和油畫名作怎麼辦——那可多是透過人體之美來表達人道主義和人性之美的經典啊!
藝術的傳播道阻且長
此類事件正在頻頻發生。
“又被夾了!”通常情況下,這句話往往出自於國內某些社交平臺的畫師之口,用以吐槽自己發表的內容被平臺刪除或限流。
萬萬沒想到,不止是國內,不止是畫師,就連某些世界知名的博物館,也有著相同的抱怨。
▸ 圖片被“夾”之後
維也納是全球的藝術之都,也是一些最著名的藝術家的故鄉。表現主義畫家席勒(Egon Schiele),奧地利最成功的新藝術藝術家之一Koloman Moser。
它們的藝術作品很多都是這樣的……
或者是這樣的...
在藝術家和博物館工作者眼裡,傳播藝術不分作品。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博物館在國外的各大社交媒體平臺開設了官方賬號,把這些藝術品上傳到網上供人欣賞。
但是,確實是遭遇到了一些尷尬時刻……2018年,臉書把17世紀巴洛克風格的代表畫家魯本斯的裸體畫作“夾了”。
Instagram、Facebook 和 TikTok 等社交媒體平臺因其嚴格的審查標準政策而受到藝術家們的嚴重抗議,計算機演算法經常將美術繪畫、雕塑和攝影誤認為是色情裸露。
· 維倫多夫的維納斯——舊石器時代藝術品 ·
2018年,維也納自然史博物館在臉書曬了一張“維倫多爾夫的維納斯”照片。果不其然,一上傳直接被刪了。
它是藝術史上最古老的、最著名的對於赤裸女體形式的描繪之一。這個小小的石灰岩雕塑來自舊石器時代,並且自1908年起成為維也納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鎮館收藏。
第二天,該博物館猛烈抨擊了Facebook,他們釋出了一份官方宣告,其中寫道,“一個考古文物,尤其是像這樣一個標誌性作品,不應該由於“裸體”而被Facebook取締,任何藝術作品都不應該承受這個結果。”
· 荒木經惟——日本攝影師、當代藝術家 ·
今年7月,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曬出了日本藝術家荒木經惟的一組照片,因為照片中包含有模糊的胸部。
博物館直接被平臺禁言。
這一下,藝術家們真的忍不了了!
也許只有顏色才能拯救藝術!
為了避免受到 Instagram、Facebook 和 TikTok 等社交媒體平臺的審查,維也納旅遊局找到了一個展示藝術品的新場所:OnlyFans,它是一個略帶顏色的訂閱平臺,由於其寬鬆的裸體準則,性工作者可以在其中上傳並出售原創內容。
維也納4家博物館聯合維也納旅遊局在某知名成人網站上開設了官方賬戶。頂部簡介寫著:立即訂閱,檢視維也納18+ 內容。
還搞了條宣傳影片,官方顯然很懂如今網際網路上的引流套路。他們會特意將畫作的敏感部位隱去,配以“想看更多席勒獨特的作品嗎?”
“想知道魯本斯筆下豐滿女人每一寸樣貌嗎?”
“想看這隻手在擠什麼嗎?”
“來我們的成人賬號吧。”
在它的每條動態中,都對這些藝術品做出了非常詳細的介紹。
能在一個成人網站上看到畫風如此清奇,但又不乏專業性的內容,多少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
把博物館藝術品逼上成人站點,這也是沒sei了!
到底在為誰“遮羞”?
藝術作品被“夾”,裸體大衛被“遮羞”,主流媒體的背後,到底是在為誰遮羞?
還記得前幾年,在國家博物館100週年紀念日的義大利文藝復興展覽中,大衛也曾被打碼。
但隨著情況不斷變化,鏡頭隨後又把馬賽克給去掉了。這一“打”一“除”,成為媒體的又一經典笑話,成了不少文章的頭條素材。不少有網友調侃,不如給大衛穿上褲衩,給維納斯穿上胸罩,CCTV又亮了……
如果我們的主流意識搞不清什麼是藝術,什麼是低俗,又談何觀念的進步和文化藝術的繁榮?看來對待藝術進步這件事上,至此全世界的口徑也很難統一。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