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防疫,閱讀為樂,捧起“四書五經“等典籍,初攬只覺深文奧義煩音釋,棘句鉤章費削除,細嚼慢嚥過後,方悟至簡大道。尤其是聖賢幾行震聾發聵的誡言,似悠然發人深思的靜夜鐘聲:
人若浮誇過甚,必慾壑難填,自以為大; 若浮躁過多,必心境難平,自以為是; 若浮華過累,必負贅難御,自以為尚。
掩卷思世事,感慨百端生。也許,莞爾夜郎國國王夢靨中會幡然驚醒,嬉笑戲謔: 漢孰與我大?雖被世人大張撻伐了經久千年,然而,徒子徒孫仍遍佈天下各個角落。
君不見,當下政壇、學界、藝林,“上天下地,唯我獨尊"者比比皆是,有高居廟堂者,飛揚跋扈,解不了名韁系嗔貪; 有被捧上天的網紅學者,頤指氣使,慘遭震扒; 有肆意妄為的流量明星,公然挑戰公序良俗,豈料,砰砰砰接連摔入垃圾堆; 有井蛙詡天鵝,自稱“正黃旗”有“通天紋”的北京大媽一聲“臭要飯的",將地域歧視上升到一個新高度。有狂狷霸道總裁膨脹到炮轟銀行就是“當鋪”,聲言“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的邪魅論調。自以為大的獨異者,大抵都有幾分天才,也可說有幾分狂氣,特別是那些"公知"們,必定覺得自已的思想、見識和主意高出庸眾之上,又為庸眾所不懂,漸漸地變成憤世嫉俗,牢騷滿腹。這種蹲在影子裡張目搖舌的人,數目不少,只須用搖唇鼓舌之長技,在網上一陣亂噪,不遺餘力仇富、仇官,嗜此不疲咒社會、咒政府,甚至詆譭英烈、褻瀆領袖、抹黑功臣。有人獲諾貝爾獎,於是乎,羨慕嫉妒恨,飛短流長謗……
凡此,大有方今天下,捨我其誰兮!
讀史問道,大小同出而異名
繁洐生息在地球上的人,果真可以自以為大嗎?
有年中秋,前去謁拜位於豫陜晉三省交界處的靈谷聖地函谷關,步入大門,但見在綠樹紅果掩映下,氣勢恢宏的老子雕像直入雲霄,心靈瞬間為之震撼,依次穿過雞鳴臺、許願樹、靈符碑和那幅似鶴非鶴似雀非雀似凰非凰的吉祥如意圖,坐在老子與關令尹喜一問一答論“道"的隕石桌前,遙想當年烽煙際會,歷歷在目:
紫氣東來,關令尹喜問道銀髮飄逸、倒騎著青牛的道翁曰:先生說“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除了道大、天大、地大,在整個大地之上,人便是主宰,為何還要降尊紆貴,處弱守柔,自以為小呢?
老子曰:大與小,“同出而異名”,只是相對而言,“四大”之中,只有“道”是絕對的,其餘都是相對的。說人“大”,是因為人類能戰勝動物;說人“小”,是因為在宇宙系統中,人類的力量太微乎其微了,與浩渺的宇宙系統相比,人類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微生物群,數不清的萬物相互作用、相互依賴,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系統,而這個龐大的系統只是一個子系統,從屬於更大的母系統之中。因此,人類在這樣一個重重疊疊的子母系統裡,幾乎小到忽略不計的程度,只有“道”才永遠是那個最大系統的本源。
一篇留芳青史的開山鉅著《道德經》就這樣橫空出世。
還是老子老辣,道高義遠!
古往今來,自以為小,循道者興; 自以為大,違道者亡。歷史先例,不勝列舉。
趙括讀了幾本兵書,自以為打仗天下第一,上了戰場碰到白起之後,只能飲恨沙場;楊修自恃學識深厚,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胡亂上諫進言,平白丟了性命;馬謖對任何人都不屑一顧,總是高高在上,最終丟失街亭,逼得諸葛亮揮淚斬將;遙想當年西楚霸王多牛奔,結果呢,以別姬自刎而落幕……
放眼宇外,地球上那些螃蟹橫步走、恃勢凌人,叛逆和平共處之約,只能得逞一時,終歸自遺其羞。
遠看,挑起兩次世界大戰的德、日法西斯,一個以被蘇軍坦克大炮攻陷首都柏林而壽終,一個以廣島和長崎被美國投擲的“小男孩““胖子"夷為平地而受降。
近觀,稱王稱霸的兩個超級大國,一個以信仰崩塌、深陷危機而解體,一個以內部撕裂、外部眾叛親離而跌落霸壇。
真理,從來無國界。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縱筆揮灑了一行讓世人讀後無不脊背發涼的文字:人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生命,宇宙中的任何力量都可以毀滅他,但是人又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人知道自己的有限,知道自己會死亡,這就是人的偉大。
翻閱封塵歷史,積小成大最成功的範例,當屬列國時代的秦朝。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詩仙在臻極歌頌秦始皇一統天下豐功偉績時,似乎猶言潛藏著唯物辯證法: 秦之所以統一六國,源於三十幾代先輩“含辛茹苦,上下求索,憑智憑勇,積弱圖強"的接力奮鬥歷程:
商紂王時,秦的祖先飛廉、惡來父子任商朝大臣,負責鎮守西部,聯合崇侯虎嚴防周家興起,經常與周的姬姓部落作戰,成為周的冤家,武王伐紂後被斬首,他的後人淪為平民,受盡人間冷落。但是,他們不忘先輩榮耀,忍辱負重,從零做起,到了第五代秦非子,終於學出了一手養馬的好手藝。周穆王喜歡巡遊,好乘騎高頭駿馬揚威,於是就相中養馬好手非子,並許諾:只要你養出好馬,可賜予一塊封地。非子大喜,起早貪黑,苦心孤詣,養出了一匹匹"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的駿馬。周穆王放馬駕車,雲遊四海,曾到崑崙晉見西王母,志得意滿,想到非子養馬之功,故不好食言,但手裡又無良田可分封,最後把甘肅天水地區秦安縣和禮縣之間的一塊貧瘠之地賜給了非子。雖然是塊荒蠻之地,終年乾旱,不宜農耕,但可以養馬,非子不嫌貧瘠,對終於有了個立足之地十分欣慰,披星戴月,日夕腆養。同時加強與周邊部落交易,收入頗豐。眾族紛紛來投,越聚越多。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西戎入侵,周平王被迫東遷洛陽,搬遷需用大批馬群,養馬專業大戶秦,無嘗送來一群群駿駒,供周王使用,並帶上部落兵馬,配合抗擊西戍入侵。周平王看到京都鎬京,已被西戎所佔,遍地烽火,就許了個空頭人情,把歧山以西賜給了秦,允其進入列侯國。西戎撤走後,秦人佔有了這片沃土,勵精圖治,國力日增。但是,周王卻沒封秦任何爵位,他們看到當年滅商功勞最大的姜太公被封為侯爵,便也壯膽自發稱侯。從此,他們不斷闢疆拓野,剪滅周邊小部落,國力蓬勃發展。到了第二十六代,勢力範圍強大的秦,便公開打出稱王旗號,取名秦惠文王。當時中原各路諸侯根本瞧不起他們,把秦做為沒有開化的蠻夷看待,諸侯會盟大會,也不允其秦參加。據有的史料說,他們好不容易擠進去了一次,僅給派了個燒火的差事,秦人也覺得非常榮耀,用心把火燒旺,保證廚師烹飪出美味佳餚。各路諸候對秦人憨厚本份的品行大加讚賞。秦自立國六、七百年的歷史,尤其是最後七代國君,個個皆是明主,而且代代重才。秦孝公重用衛國人商鞅變法富強,秦惠文王重用魏國人張儀破六國合縱,秦武王重用楚國人甘茂打下宜陽,讓秦軍兵出函谷關。秦昭襄王重用魏國人范雎定下遠交近攻的戰略,重用大將白起基本上摧毀了六國主力的有生力量,秦莊襄王,重用衛國人呂不韋,切斷了六國合縱的通道。秦王嬴政十三歲登基後,繼承先輩意志,在李斯等賢臣扶佐下,一舉剪滅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
放眼世界,十五世紀以來五百年間,先後有多個國家實現了烏雞變鳳凰的歷史性蛻變。
也許地球人誰也沒有料到,最先登臺亮相的競是兩個彈丸島國:葡萄牙和西班牙。當時世界各國都忙於爭奪陸地霸權,在歐亞大陸打得難解難分,地處偏僻、資源匱乏的葡萄牙、西班牙,無力與陸地強國爭雄,轉而把眼光放到海上,阿拉伯人透過航海販賣香料獲取暴利的做法,打開了他們的眼界。在恩裡克王子的指揮下,葡萄牙航海家們開闢了從大西洋往南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的航線,隨著葡萄牙人沿著非洲西海岸,一路向南,源源不斷的黃金、象牙、以及非洲胡椒湧入里斯本,填滿了葡萄牙的國庫。
兩個小國,透過教皇子午線,幾乎瓜分了世界,稱雄達一個多世紀。
"海上馬車伕"荷蘭,是世界有名的低窪地之國,三分之一國土在海平面以下,隨時有被大海淹沒的危險。他們從西班牙獲得獨立後,舉全國之力,築起攔海大壩,大力發展農業、航海和貿易。17世紀時,這個面積只相當於兩個半北京、人口只有一百五十萬的小國,憑藉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的創立,締造了一個稱霸全球的商業帝國。他們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來聚集資本,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此時,懸掛著荷蘭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遊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在東亞,他們佔據了中國的臺灣,壟斷著日本的對外貿易;在東南亞,他們把印度尼西亞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他們建立的第一個殖民點-一一巴達維亞城,構成了今天雅加達的雛形;在非洲,他們從葡萄牙手中奪取了新航線的要塞好望角;在大洋洲,他們用荷蘭一個省的名字命名了一個國家一一紐西蘭;在南美洲,他們佔領了巴西;在北美大陸的哈得遜河河口,東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今天,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紐約。與此同時,他們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比紐約的證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資本市場就此誕生;他們還率先創辦現代銀行,併發明瞭我們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他們將銀行、證券交易所、信用,以及有限責任公司有機地統一成一個相互貫通的金融和商業體系,由此帶來了爆炸式的財富增長,勢力範圍幾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被馬克思稱為當時的“海上第一強國”。
後來居上的英國,在與法國的百年戰爭中,失去大陸的最後一塊領地,退回海島,成為島國。他們痛定思痛,一方面警惕地注視著歐洲的局勢;另一方面,關注著列強在海上爭霸,積極進行海外殖民掠奪,並以絕對劣勢的裝備和人員,一舉擊敗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引領世界進入資本主義時代,在建立帝國的道路上,英國已顯示出不可阻擋的強勁力量:連續的征戰中,英國建立起一支歐洲最強大的海軍,它的商業觸角已經伸向全世界。在成為大國的過程中,戲劇家莎士比亞的作品提升了英國的人文精神,科學家牛頓的力學定律開啟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大門,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為英國提供了一個新的經濟秩序。工業革命使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幾乎能夠對抗整個世界,是英國引領了當時世界的潮流,打開了現代世界的大門。
研究一下日本陰陽興衰史,頗有教益。這個面積只有37萬平方公里的島國,竟然擠入帝國列強行列達八十餘年,著實令人匪夷所思。
當明治維新帶來國力大幅增長時,日本很快變成了偶爾露崢嶸的虎豹豺狼,加快對外擴張,透過戰爭促發展,從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1904年日俄戰爭,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連年的對外侵略,日本侵佔了朝鮮和中國臺灣,大量的資源和賠款流入日本。僅甲午戰爭從中國掠去的賠款數額,就相當於它當年國家財政收入的4倍多。幾番得手之後,日本軍國主義野心更加膨脹起來,終於發展到要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獨霸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地步。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歲月裡,日本擴張勢力的戰爭一個接著一個。九一八事變後侵佔了大半個中國, 直至斗膽偷襲珍珠港, 炸沉太平洋艦隊。當美國兩朵原子蘑菇雲升騰在長崎和廣島之時,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近八十年來積累的物質成果,在戰火中幾乎化為灰燼。稱雄世界的迷夢破滅了,宣佈投降後的日本,又變成了一隻任人宰割的小綿羊。世人舉杯皆醉之時,他又變成一隻老黃牛,在戰爭廢墟上辛勤耕耘,僅用了二十幾年,就奇蹟般躍升為與美國抗衡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上世紀八十年代,平地一聲響驚雷,在美貿易制裁大棒威逼下,簽下著名的《廣場協定》,日元兌美元大幅度升值,極大削弱了日本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進入到失去二十年後,日本又象一隻鬥敗了的公雞似的俯首稱臣。當全球人都嘲諷他只剩下衰退、沒落、核汙染的夕陽國度時,這隻沉默的羔羊又逐步蛻變成一隻刺蝟,在讓人難以置信的低調中,不聲不響地幹出了令發達國家扎背刺心的輝煌。
當時,西方有個日本通寫了本《日本第一》專著,很快在世界引起轟動,成為當年度美國暢銷書。對此,狡黠的日本人腦袋瓜卻劍走偏鋒:這個高帽裡面一定藏著"魚腸劍":我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為什麼不挑毛病只唱讚歌?這顯然是在麻痺、捧殺、高階黑!全民族警覺和自省後,文化宣傳界接連推出一系列的憂患反省之作《日本即將崩潰》、《日本的危機》、《日本的挑戰》、《日本的劣勢》等自降身價之大作。因為他們悟透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文化核心。夾起尾巴不露聲色謀發展的日本,是亞洲唯一一個發達國家,社會福利全球第一。
可以說,“一手舉著櫻花,一手提著軍刀"的日本人,將"韜光養晦,綿裡藏針”;“積於柔則剛,積於弱則強"的東方古老哲學發揮到了極致。雖然我們和日本在歷史上有著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但研究、借鑑、學習別人的長處總是有益無害。
這些鮮活的事例,無一不印證了中國先聖老子的哲學主張:“大道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無處不閃爍著莊子"藏鋒露拙,抱撲守真“的思想光焰。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鋒芒畢露,不但不能興旺,還足以禍生百端。麝因有香身先死,橡樹因有膠遭砍伐,虎豹因有彩紋被獵殺。針,把自已埋在棉花裡,若有人看你軟綿綿的,欲趁機欺凌佔便宜,捏一下,試試?
火熱軍營,良師傳授至臻經
有思想的人如何抵制遏抑“自以為大”心魔?
1969年春,珍寶島一聲炮響,我參軍來到西北邊陲。初入軍營,滿目鮮事。這裡,盛產葡萄美酒夜光杯,哈蜜沁人心,枸杞滿枝頭,西瓜大如磐,黃河米粒似珍珠,冬蟲夏草賽珍饈……天公作美,邂逅相遇初涉社會的首位精神導師。
從連指導員破格提升營教導員的吳慶豐,北京平谷人,見多識廣,滿肚子學問,做思想政治教育可謂是"狗攆鴨子呱呱叫",一套一套的,老戰士們都親切稱呼他"平谷桃"。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在政治教育領域,吳慶豐勇於在思想上破冰,行動上大膽突圍,創新引進"懺悔"法則: 每天熄燈號吹響前十分鐘,全營官兵須"面壁思過“,對照三大條例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從"內省內斂內視"三個方面反思個人一日言行。
“平谷桃"做政治工作的六字真經,看似簡單,實際上大有講究。
動員會上,他對 “六字真經"是這樣闡述的:
內省:內心的省察。吾日三省吾身,透過每日思察所作所為,哪些做對了,問心無愧;哪些做錯了,問心有愧,從而修養達到心地坦然,心胸豁達,心境清淨,無憂不疚。
內斂: 是內心情感的收縮、吸納和柔順。一是情感極盡絢爛、膨脹、宣洩之後的收縮,復歸於平淡、平凡、平常。二是具有吸納特點,就像宇宙裡的黑洞吸引光線一樣,善於吸納周圍人的優點,同時具有包容性,像大海一樣容納百川溪流,包容別人的缺陷。三是結聚精氣以至柔順,就像嬰兒一樣純真無邪,從而達到一種圓融的境界。
內視: 觀心照己,靜養元氣,如同做B超和核磁一樣,自查自糾,方可防患於未然。
別說,這六字真經挺顯靈,全營官兵透過一日一“面壁思過",各項工作呈現出比學趕幫超局面: 清晨,起床號響起,誰若動作慢幾秒,衝出去肯定搶不到打掃衛生工具;晚飯後人人爭先上菜地澆水培土除草;週日,伙房擠滿了幫廚計程車兵,炊事班長搖頭嘆息,趕誰也不是;訓練場上,龍騰虎躍,第一名只有一名,排頭兵人人爭當; 歲末評功授獎,老戰士薦新兵,年長讓年小; 那時,興老戰士與新戰士結對子,一幫一,一對紅;誰生病了,搶先端病號飯排成隊; 晚上,新兵為老兵打好洗腳水,早晨,老兵為新兵將牙膏擠到牙刷上; 晚上站哨,你替我站一班,我替你站一班,早已司空見慣。戰友家人病故後,收到的捐款雖幾元幾角,但匯款人全是同名同姓; 最為難能可貴的,首批入黨和提幹的,幾位高幹子弟全部落選,清一色的表現最抜尖的農村兵。有決定權的排連營領導必須一碗水端平,否則,過不了"面壁思過"關;年底復員是道坎,有的部隊連隊主官提前休假,退避三舍,我們營呢,老兵們的保證書寫得情真意切,沒一個鬧的,也沒一個要黨票、要救濟金的灬灬
吳教導員被評為團、師、軍、大軍區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典型。
那年,我在連隊炊事班燒火,寫了篇節煤小材料,不料被下連蹲點的張副政委相中,做夢似地調入團政治處,從事新聞報道。
報到那天,個頭不高、雙目深遂、和藹可親的毛韶斌主任笑嘻嘻地與我進行了入職談話。
“年輕人,好好幹!好好幹,年輕人!“整個過程,掐指一數,總共只有十二個漢字。
世事無巧不成書。政治處公務員小王與我同年同月生,很快,我倆成了“鐵哥們"。
一天上午,他神秘佛眼地把我叫到主任辦公室,悄無聲息地拉開書櫃,拿出一張倒扣的照片。
我一瞧,天啦!競然是毛主任與毛主席的合影。眼前不由地閃過一道晴天霹靂。
小王繼續介紹,1959年毛主席回韶山,咱們主任正好回家鄉休假。照像前,毛主席在接見眾鄉親時,曾緊緊握著這位侄子的手,喜笑顏開地說:“年輕人,好好幹!好好幹,年輕人……"
待我從萬分驚愕千分幸運百分喜泣中回過神,小王厲言正色又稍帶悔意地叮囑道:“主任有鐵律,不準對任何人提照片之事!如果你洩露了天機,咱兄弟情份就拉倒!"
“是……是……是,保證上不告……下不告……"我結結巴巴連聲應允。
以後的日子,我看到,政治處在毛主任領導下,連年取得團三大機關業績第一名。但主任總是告誡大夥,我們與司令部,後勤部還有很大差距,要多學人家長處,多看我們短處。大家千萬要銘記,做人要自以為小,做事要自以為非,做官要自以為恥。
記得有一年,組織股有名幹事週日外出打獵,不幸亡故。團常委會和全團大會上,面對團長政委機關槍一樣的嚴肅批評,毛主任總是心悅誠服一次又一次檢討自責。
又一次,主任夫人從長沙來隊探親,週日,主任向政委請假後帶家屬去嘉峪關市購物,天公不作美,這天巧偶師首長假日來團突擊檢查戰備,歸來後,面對師首長不分青紅皂白的“訓斥",什麼假日正是敵人偷襲之日,什麼即使請假也是不行的,什么我們是一線部隊,晚上睡覺也要睜隻眼,你倒好,領著老婆逛大街去了……
不幾天,主任夫人含淚提前返回了長沙。
事後,我同小王展開過幾次討論:"難道師團頭頭,不曉得主任的背景?再說,這事比竇娥還冤啊!難道他們不怕主任向上告御狀,不巴結不奉迎不攀附就不說了,難道他們不擔心自己的官命朝不保夕嗎?"
“你難道難道難道個屁,咱倆只是這道密碼的最後發現者,上面的大小頭目,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滴!再說,主任是韶山沖養育的人,凡事小心慎微,狐假虎威與他不沾一腥半點耶?"
不久,我調到軍部機關,很少回團部,雖說再也沒見過毛主任,但每每夜深人靜時,腦海總時時浮現出那位個頭不高、雙目深遂、和藹可親的毛韶斌主任。記得有天午休,接到小王來電,他說“毛主任已被轉業回湖南,今天去火車站送行的,人山人海。"電話那頭,似乎聽到小王的泣聲。
時光荏苒。以後多次出差長沙,每每打探毛主任,卻每每落空。雖未再謀面這位精神導師,但他常掛在嘴邊的"做人切勿自以為大,做事須自以為非,做官更要自以為恥"三句箴言,一直銘記於我心。
戰友中有人說,或許,他就是韶山沖一珠有思想的毛竹,或許,他就是一位高貴凡夫,或許,他就是一個令人懷念的偉人的爭氣後輩。
回首看今日,有的縣太爺,有的廳局級,有的一方封疆大吏,身邊的子女、秘書,司機、公務員、炊事員,步入仕途、跨界成王者比比皆是。
所以,新時代領路人在不同場合多次籲呼學習踐行墨梅圖題詩: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四十餘年後,當年嘉峪關老戰友聚首居庸關下,我畢恭畢敬地向年愈八旬的良師吳教導員行了一個莊重軍禮!
回憶那個風清氣正的歲月,令人流連忘返,在物質生活十分匱乏的年代,為什麼人們的精神面貌節節竹高,人與人之間友情似嬰兒般純真?也許,那就是信仰的力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超越了物質,鄙夷了慾望,這種信仰,是你願意去敬畏那一些眼睛看不到無形之存在;你願意去追求那些看似帶不來任何利益的使命;你願意在平凡生活裡實踐你所相信的良知;你願意在一個大部分人都迷失的世界裡尋找真實的自己,探尋人生的真諦。
南疆戰場,淬鍊無為而為魂
倡導自以為小,是否表示要反其大而逆向之,處處謙恭,時時卑微,事事無為?
憶起八十年代中期赴老山前線任戰地記者時的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一一
一個細雨濛濛的下午,我與攝影記者馬東京趕往前沿陣地採訪,吉普車從指揮部一出發,敵軍的炮彈就像是長了眼睛似的追著我們打。第一次赴前沿陣地,我不免有點兒緊張,心在肚裡像兔子似的亂跳。
“哥們,放心!沒事!”曾多次提著腦袋上過最前沿陣地、踩過“啞巴”地雷、遭遇無數險情卻大難不死的馬東京,像沒事兒一樣拍拍我的肩膀說:“咱們前線的駕駛員都是身經百戰的棒小夥兒,對面的那些都是瞎子、聾子、啞巴,保準打不著咱們!”只見坐在駕駛室的這位光頭小夥,開車技術真叫棒兒!一忽兒快,一忽兒慢,一會兒來個急剎車,一會兒把油門踩到底,飛似的狂奔,弄得敵人怎麼也瞄不準。兩個小時過後,車子已越過“三轉彎”危險地帶。“兄弟!快!快停車!”由於出發前幾杯啤酒下肚,我實在是有點兒憋不住了。跳下車,就在我站在那兒還未“方便”完,突然,一發空爆彈在百米外的空中“開花”。一聲巨響過後,我聽見左手提的鋼盔“咣噹”一聲,低頭一瞧,天啊!一塊炮彈碎片把鋼盔撞擊出一個深槽,彈片掉在地上,我隨手撿起,“哎喲!”手掌立馬烙上了紅紅的印記,捏著這塊罪惡且滾燙的碎彈片,我飛似的蹬上了車……
生與死,僅有咫尺之距。
在前沿陣地,七天八夜,我們幾乎未閤眼,連軸轉採訪,每個哨所和貓耳洞都有感人肺腑的生動事例,值得大書特書。但是,戰地報道如何走出千篇一律的雷同套路?一天,在A號陣地,一位楞頭青士兵玩笑式的將了我一"軍":你們戰地記者,難道除了寫衝啊殺啊刺刀見紅啊這些,我們不再有別的?幹嘛不廣泛點啊!戰士的批評建言,一下子開闊了我的思路,是啊!戰地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那麼,什麼才是當代軍人的嶄新風貌?
幾天後,我和某團宣傳股王幹事在拉那口陣地,偶爾發現幾封後方同志答覆前線戰士提問的信件,這些信件經過戰火,有的缺頁,有的撕破,有的揉縐,有的沾著血跡,有的還是從烈士的口袋裡發現的。在這些信中,他們對祖國建設關心備至,有的提出:"為什麼機構越減越腫?”“為什麼基層忙亂有增無減?”還有的講到了幹部制度、端正黨風、反腐倡廉、政治工作等問題。我們問戰士:"你們為什麼要探討這些問題?"他們說,“我們在前方不惜流血犧牲,目的就是為了祖國強盛。現在黨中央的路線正確,祖國一天強過一天,這個,我們打心眼裡高興。但是從親友和同齡人的來信中,我們也知道社會上還有些消極東西,比如我們家鄉那裡今天埋水管,明天埋電線,後天又下煤氣管,挖了埋,埋了又挖,成天挖路不止。到底是什麼原因,心裡想不通,很著急,於是就要議論,你說這算不算為國分憂?”
聽著聽著,我的心為之一震,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開放與思想解放的雙重變奏,如暴風驟雨般盪滌著國人的思想藩籬,面對撲面而來的新生事物,人們的思想非常活躍,參政議政熱情高漲,面對改革中出現的問題,也有人不理解,發牢騷講怪話。這股風不可避免傳導到部隊。
為了尋求答案,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戰士們紛紛寫信給後方各界人士,希望得到指點。儘管回信者不多,給他們以滿意的解答的更少。但軍委辦公廳機關幹部張立同志不斷給他們寫信,在部隊引起強烈反響。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某團唐政委的一則戰地日記,解開了這道秘密。
老山,一場戰鬥剛剛結束。硝煙瀰漫的陣地上一片寧靜,陰暗潮溼的貓耳洞裡,渾身泥土,滿臉煙塵的戰士們,有的擦拭武器,有的喝水嚼餅乾,也有人把話題轉到戰鬥前的趣談上來:
“前幾天從報上看到一條訊息,說我們家鄉來了個檢查團,一個月吃喝就花了87000多元。糾正不正之風搞了好些年,為什麼有的幹部還是《準則》心中留,酒肉穿腸過呢?"
“還有哪!有一個城市成立打狗辦,也要一名主要領導人掛帥。常說領導不必事必躬親,為什麼有些地方雞毛蒜皮的事也非得領匯出面不可呢?"
……
胸懷祖國的戰士們越談越焦急,越想心頭的疑雲更濃,他們把探詢的目光投向從機關來的一位幹部。
這位幹部想起新華社的內部刊物幾次發表過軍委辦公廳幹部張立寫的文章,談的大都是編織體制、幹部制度改革方面的建議。於是說:“咱們不妨寫信向這位同志請教請教!”
他的提議一出口,戰士們掏出鋼筆,撕下罐頭盒上的商標紙,墊在槍托上奮筆疾書,不一會兒便寫好了好幾封掛滿?的信。
一星期後,一封六千餘字的長信從北京飛到老山,戰士們你搶我奪,爭相傳抄。有的一邊閱讀,一邊手舞足蹈,大喊大叫:“好!”“說得對呀!"“太解渴啦!"。戰士張小弟給張立寫信說:過去我總覺得這些問題是解決不了的,想不到你卻提出了這麼多解決的方法。我看了你的信以後,心裡亮了,覺得我們的改革大有希望!想到這些,打仗的勁頭更足了!”幾天後,這個戰士壯烈地犧牲了。在清理他的遺物時,同志們從他的衣兜裡發現了幾張張立覆信的殘頁。
五連指導員胡汝魁有幸獲得了這封信的抄件,讀後只覺地頓開茅塞,禁不住連聲讚歎:“好教材,好教材!"因為信上講的都是平日戰士們向他提出的難題。所以他連夜摘抄在戰地日記上。第二天便拿起電話,給貓耳洞的戰士講了一課。有的戰士說:“指導員,你這堂課講掉了我們的疑慮,講出了我們的信心!”
這不就是當代軍人的嶄新風貌嗎?
我心中驚喜萬分,直覺到一股新風撲面而來。老山戰士的思緒己遠遠超出了彈丸之地,他們身居豬耳洞,想的是祖國四化,關心的是改革開放,他們思想的脈絡,已緊緊地和祖國的繁榮富強聯絡在一起了。
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說來也巧,當我冒昧將採訪到的線索向未曾謀面的人民日報軍事記者羅同松做了介紹,這位剛陪同鄧樸方先生從老山慰問回京的老軍人感慨不已,脫口而出:“我在前線也瞭解到這一線索,正準備向你們作深入調查寫篇東西呢”。他顯得異常興奮,繼續說:50年前,魯迅先生和許廣平鴻雁傳書,暢敘國事,傳遞友情,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兩地書》。如今,前線貓耳洞官兵與後方機關幹部書信頻傳,縱論國家大事,我們就聯訣書寫一篇今日“兩地書"的戰地通訊吧!
一拍即合,分工合作,他在北京採訪張立,我在前線繼續瞭解情況。
經過兩個月深入採訪,待到我倆碰面謀劃如何寫作時,面對豐富的素材,竟然有一種不謀而合之感: 兩地書本身就很新鮮生動,只要我們有如導遊,把親眼著到的如實記錄,如實反映,如實描述,完全可以達到意景統一那樣一種和諧自然美的目的,會使讀者形象地感受到前線將士那種淳樸高尚的內心世界。
寫作,可以說一氣呵成,在你一言我一語中形成。
開篇巧用某團唐政委的戰地日記內容,冠名鴻雁從戰火硝煙中飛來。
第二節,罐頭商標紙上論國事:這一封封來自前線的信件,有的寫在罐頭商標紙上、香菸盒上,有的已經浸泡過雨水,沾滿了汗漬或血跡,還有的被戰火燒得殘缺不全。個別戰士將新寫好後來不及交給戰友帶下陣地發郵便犧牲了。所有的信件,都噴吐著火焰般的激情,充滿了純真的希望。
一天,守衛在前沿陣地計程車兵韓群飛,從人民日報上看到某省由於機構雍腫每年辦公經費要化四千多萬元的訊息,心裡一陣酸楚,不由地想起曾經看到一所小學的課桌坑坑窪窪,學生寫字十分不便。於是給張立修書,“機構減而復腫的根子究竟在哪裡?如果我們能儘快解決機構臃腫問題,省下一些錢發展教育事業,使每個孩子都有一張平整的課桌該多好啊!盼望你把這個問題探討一下。"接著,我們筆鋒一轉,描述了韓群飛寫這封信的艱難處境:這封只有二三百字的信,是手握鋼槍,身在疆場的戰士用了三天寫成的!轟鳴的炮聲,常常打斷他的思路;暴雨來了,無法書寫,他只好用匕首把觀點記在石壁上;問題考慮成熟後,卻又找不到紙,後來,好不容易撿到一張糖水桔子罐頭商標紙,鋼筆又沒有水了,夜幕降臨,送給養的人員來到陣地,韓群飛別無他求,只是說要討幾滴墨水,他用筆尖對著戰友的筆尖,吸了幾滴,才把這封字字燙人的信寫成。
張立掂著這封信,手直哆嗦。他無法確定這張紙條的分量,只覺得字字句句撞擊著自己的心肺。他想:我們身在後方,對戰士們提出的問題若是無動於衷,那將愧對南疆。罪莫能恕。可是,戰士提出的問題,解答起來並非易事。張立決心不使戰士們失望,缺乏資料,他四處查詢。一天傍晚去公共廁所,他發現尿池裡有張碎報紙,上面有段正需要的資料,便趕緊把那篇報紙撈起來仔細閱讀。周圍的人以為他精神失常,兩個兒童嚇得提著褲子跑了。張立每天要完成大量本職工作,白天沒有空,他就在晚上加班加點,就連走路吃飯都在苦思冥想。有回他下班回家竟失足掉下了樓梯,額頭碰起一個大疙瘩。一天,他去機場接人,走一路想一路。到達目的地後,他竟問司機李滿意:"我們到這兒來幹啥?"他這樣苦熬了幾天幾夜,一封有理有據、旁徵博引的長信寫成了。
在“祖國萬事連我心,獻計獻策為人民"這一段中,著重描述了老山西山,前方後方,在頻頻傳書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故事:一天,張立準備給一位戰士回信解答"為什麼年年強調改進機關作風,推諉扯皮的現象還是層出不窮”的問題。他拿起筆來陷入了沉思,要解開這個問題。必須對機關的縱橫結構進行剖析。但是自己手頭的兩份資料是頭兩年為研究機關編制而寫的。現在情況有了變化,再用這個材料提供的資料還有沒有說服力?前線的同志瞭解到張立的‘困難”,便紛紛給他來信提供素材。某團組織股長王升基花了七天時間做了份統計表,把機關每小時的工作狀況詳細登記,統計起來寄給他做參考。一次團政委唐宏印看了張立寫的"為什麼近幾年軍隊幹部的級別提了,錢也加了,不安心的面反而大了"的覆信後,覺得他對改革以職務工資為主的幹部工資結構論述的不盡全面。於是寫信向張立陳述了自己的觀點。看了這封來信,張立不住地連聲稱讚:“很有見地,很有價值!"
這幾年張立給前線戰友寫信一百三十多封。戰鬥間隙,幾位同志把這些收集整理,其中論述幹部制度的12篇,論述編制體制的9篇,論述領導決策科學化的4篇,論述端正黨風的兩篇,論述政治工作的6篇。這些以書信形式出現的文章,不但使前方戰士得到了滿意的回答,而且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
在結尾“這裡沒有左顧右盼的審慎防線”一章中,我們這樣寫道:前方將士與張力的往返書信,至誠坦率,突破了那種左顧右盼的審慎防線。
戰士張光銳在致張立的信中,直率到了驚人的地步:"報上天天說精簡,可誰也不見機構減少。個別地方辦一件事要蓋上百個公章。有人懷疑這種狀況是社會主義制度造成的……"
張立的回信更坦率:"有些問題比你說的還要重。1983年精簡時,一般的省級機關有50個廳局,現在有的已發展到70多個。文化大革命前,縣級機關只有350人,現在有的已近900人。"
寫到這裡,張立批評說:"認為這是社會主義制度造成的,就大錯了。"他有理有據地指出,人民政權機關最有利於精簡的道理,分析了機構越來越龐大除了官僚主義、機關職能方面的原因外。主要還是由於傳統的編制體制思想不適應現代化建設發展的趨勢造成的。他講了現行編制的四點缺陷,設計出未來政權機關的藍圖。
有人擔心張立提出的觀點過於"鋒芒畢露",提醒他別那麼直來直去。他笑了笑說:"我們機關幹部的責任就是幫助領匯出主意,只有像戰士那樣忠誠坦率,才能真正為上級拾遺補缺。如果做個"風向標",哪股風來了往哪歪,只能給領導幫倒忙。"
如今,張立的抽屜裡還珍藏著前線一位傷員的來信。那位傷員說,有篇文章講到300多名廠長反映宏觀決策變化快,企業無所適從。他想寫信請機關研究一下為什麼有的決策朝令夕改。周圍的同志都為他捏一把汗,怕這樣做會被說成看不清大好形勢。這位傷員在信中語重心長地說:“在戰場上,當敵人向我們挑釁時,我們義無反顧地進行反擊。對待在前進路上出現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瞻前顧後呢!”
張立研究問題遇到"險情"躊躇不前吋,只要取出這封信來看看,便覺得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在督促著自己。
戰地通訊《今日兩地書》經七易其稿,發表於1986年11月5日人民日報。
一石激起千層浪,《今日兩地書》發表後,立即在全國引起熱烈反響,雪片似的讀者來信來電飄入編輯部,上至黨和國家領導人、大軍區領導、省委書記,下至工農商學兵、機關幹部以及海外同胞,一致讚揚前方將士與後方機關幹部"祖國萬事連我心,獻計獻策為已任"的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懷。人民日報連續三天以“喜讀兩地書,縱議天下事"為通欄標題,選登部分讀者來信。
前線部隊政委宮永豐在應邀出席人民日報的座談會上說,在血與火的戰場,我們容不得敵人搶佔祖國一寸土地,對國家改革和建設中遇到的問題,我們也象兒子體貼母親那樣,總想為媽媽多出點主意,多分些憂慮。戰爭,使官兵時刻面臨生與死的考驗,越是置身險地,越想早一些把對祖國的關切講出來,早一些為袓國富強獻計獻策,這就是我們對祖國的赤子之心。貓耳洞士兵代表薛新民將一枚軍功章和一條只有突擊隊員才有資格佩帶的大紅綢緞帶送給報社領導。守衛在“生死線”最前沿陣地的戰士們信中說,我們不需要讚美,也不需要稱作英雄。我們在前方流血犧牲,圖的就是祖國能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界上。我們並不是傻大兵,從不把自己看作無所謂的小人物。振興中華,匹夫有責,只要國人都能以主人翁態度思考關注改革建設,而不是將自己置身事外,國家復興指日可待。不少後方黨政軍工作人員表示,當前隨著改革的深入,必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在矛盾面前,是指手劃腳,牢騷滿腹,還是以國為懷,獻計獻策,對每個人都是個試金石。我們應以前線將士“祖國萬事連我心,獻計獻策為人民"為榜樣。也有海外同胞寫道,富國在謀。今睹前方將士與後方幹部潛心於此,誠感國家四化大業之福也!一位全國政協副主席說,軍隊有個好傳統,就是關心國家大事,《今日兩地書》充分體現了這個傳統,位卑未敢忘憂國,小人物想大事,敢說不亂說,真了不起……
一篇報道,從而引發億萬民眾樹立牢騷怪話無助於問題解決,唯有胸懷祖國,關心改革,獻計獻策才能振興中華的主人翁意識。
當年,《今日兩地書》榮獲第八屆全國好新聞首次設立的特等獎,特等獎獎金500元,當時500元算一筆“鉅款”,等同一名烈士的撫卹金。我和羅記者商量決定,將這筆"鉅款"以無名氏之名捐贈給麻栗坡烈士陵園。
記得在首都劇場頒獎典禮合影時,全場座無虛席的新聞界人士齊聲呼喚;"讓前線記者站在最前邊最中央,所有領導們靠邊站!”八十年代,方興未艾的改革春風裡,軍人的地位一直挺立潮頭。
時光荏苒,轉瞬間,三十多年過去了。老山前線將士當初用生命和鮮血寫就的"祖國萬事連我心,獻計獻策為已任"的主人翁意識,至今仍然是實現中國夢值得發揚光大的精神支柱!
《今日兩地書》永遠具有金子般價值:這就是一一位卑未敢忘憂國,自以為小礪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