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
南郭子綦是一個人名,是莊子所提到的,後世也就把這個人列入道家的神仙傳、隱士傳裡面去了。南郭是複姓,子綦是名字。我們現在假設是看電影或者電視,出現一個鏡頭,有一個人叫做南郭子綦,管他是個老頭子呀,中年呀,不管是什麼人,他是一個人。
怎麼叫“隱機而坐”呢?我們要注意啊!在莊子那個時代,沒有凳子,沒有椅子,不像我們現在。我們看到過日本人坐榻榻米,上面放一個矮茶几,大家盤腿坐在席子上,這就是我們中國古代的生活,那個時候就是這樣。“隱機”不是這樣趴著,而是軟下去了,人這麼一溜就軟下去了,好像茶几都把他蓋住的樣子,這叫隱機。像同學們在教室做功課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那就叫做伏機而坐了,不是隱機。南郭子綦坐在席上,人向下面溜,似坐不坐的軟下去,好像神氣懶散得不得了,把頭一翹,“仰天而噓”。
這個裡頭有道理啊!嘴裡頭噓一口氣。要注意這個噓,到了魏晉的時代,不叫做噓了,所有的神仙傳、隱士傳上,就把這個噓叫做仰天長嘯。魏晉時代有一個隱士叫孫登,善嘯。究竟怎麼嘯呢?老虎叫,叫做嘯,難道一個人坐在那裡學老虎叫嗎?不是的。古人所謂嘯,同莊子的仰天而噓是一件事,就是吹口哨,吹一個很長的口哨。有許多同學口哨吹得好,西門町,中山北路、電影院門前,年輕人吹口哨吹得很好,這個就是長嘯。
“荅焉”,這個荅不是答話的答,而是頭一低,人向茶几下面一溜,頭仰起來,吹一個很長的口哨。這樣把氣一吹,心裡所有一切都吹出來了。頭一低,“似喪其耦”,好像喪失了一個東西。這個“耦”不是夫妻配偶的偶,這個耦是指所有的外境,相對的東西。一切外境都沒有了,人就那麼一軟,就下去了。你說他死了,不像死,活麼也不像活,反正是懶洋洋的,懶得沒有骨頭那個樣子。
莊子第一篇講《逍遙遊》,由一個鯤魚變成大鵬鳥,九萬里高空南飛說起,最後到達了無何有之鄉,了不可得,一無所有,就是《逍遙遊》。第二篇《齊物論》開始,不像《逍遙遊》。這裡一開始,講南郭子綦這個人也不是灰心,也不是死亡,好像懶散到了極點,什麼都沒有。第二個鏡頭就出現,南郭子綦的學生顏成子游,站在他旁邊,顏成也是複姓,子游是名字。“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我們注意,那個時代,沒有桌子椅子,只有茶几,榻榻米席子,所以,對長輩,不是站著,而是有事情跪著做。古書歷史上常見膝行而前的字句,就是在要緊的時候長輩叫,你就用膝蓋頭走路,趴著就過來了,這個叫膝行。到過日本的就知道,平常都是雙膝跪在榻榻米上,最恭敬的是站著等著,恐怕長輩吩咐什麼事。
現在子游“立侍乎前”,站在前面,他看到這個老師這麼一個情形,就問:“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他的話翻譯成白話就是:“先生啊!老師啊!你幹什麼啊!你這個樣子嚇死人的。好古怪!我今天看到你,整個外形都變了,一個人變得像一塊乾枯的木頭,沒有生氣了,內心像冷灰一樣。”煤燒成渣子,渣子還可以點燃再燒,如果燒成了灰,就一點火氣都沒有,冷冰冰的。人怎麼身心可以到達這個樣子,“老師啊!你今天干什麼?”他下面又補充了兩句。
“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我們要特別注意這兩句話,“今之隱機者”,老師,你從前也有這樣懶洋洋的休息一下,你今天特別不同,你今天靠在茶几上休息,這個狀況“非昔之隱機者也”,與從前你每次靠在茶几上休息的情況完全兩樣。我照文字解釋是這樣。
如果只照這樣文字的解釋讀《莊子》,一定把莊子冤枉了。莊子在這句話裡,已經點題了。我們照古文講叫做點題,點出那個題目,畫龍點晴。魏晉期間,名畫家張僧繇,畫龍通常都沒有點睛,只要他把龍睛一點上,畫的這一條龍,立刻變成真龍飛走了。畫龍點晴,破壁而飛,就是說這件事。
莊子的文章,這個時候在畫龍點晴。“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要了解《齊物論》,首先要了解這個地方。當你第一秒鐘坐下來的時候,第二秒鐘仍在這裡,但是已經不是第一秒那個我了。所以莊子後面就提到,孔子告訴顏回四個字:“交臂非故。”兩個人對面走過來,你過來,我過去,我們兩個膀子剛剛碰了一下,你向這邊走,我向那邊走,交臂而過,已經不是原來那個你我了。任何時間,任何地區,一切的事情,在一剎那之間都已經變化,不會永恆存在的。我們第一秒鐘坐在這個椅子上,第二秒鐘已經不是第一秒鐘的你了,第三秒鐘更不是第二秒鐘的你。每一分每一秒,宇宙間萬事萬物都在變化。兩個手臂一碰,我們拉個手,放開手,再拉一次的話,已經不是原來的我們兩個了。所以交臂非故這一句話就是“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
當我們剛剛靠上座位一坐的時候,當下一剎那就過去了,借用佛學一句話,剎那無常。剎那是梵文的名稱,翻譯成中文變成這兩個字。一彈指之間包含六十剎那。剎那很快,一剎那之間就過去了,就是無常,不會永遠存在的。
莊子借用顏成子游的嘴說出來《齊物論》,沒有分別,萬物皆平等。平等也是個名詞。忘記了外境,內外進入了《逍遙遊》最後的無何有之鄉,了不可得。至於怎麼樣進入的,就是這一段描寫的情況。
◎ 本文摘錄自東方出版社(簡體):南公懷瑾先生著《莊子諵譁》。本平臺只作轉載,版權歸先生子女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