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經作者授權,本平臺可轉發“老解細品《論語》”系列文章。細品論語——學而(第一章)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講的都是最基本的原則和道理。共十六章。
學而第一
原文
1.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一邊學習,一邊(把所學用於)實踐,難道不愉悅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遠道而來,難道不高興嗎?有人不知道自己(所學)而不會惱怒,難道還算不上君子嗎?
本章的內容放在《論語》開篇,開宗明義,涉及學習的方法、目的、動力等方面,解決的是關於學習的最根本的問題。
解讀
這段開篇之章非常經典,既富有哲理,又非常生動。我們看一下三個動詞“說、樂、慍”。
先看看“說”字。“說”同“悅”,喜悅,愉悅,是發自內心而又不形於色的那種滿意。“學而時習”為什麼悅?悅得並不是單純的學習過程,悅的是學到了知識、學的知識有用。一邊學習,一邊實踐,在實踐過程中所學得到了驗證,那一定會滿懷喜悅的。由學而用,由有用而深學,由深學而活用;用的效果越好,學的興趣也就越濃,這就形成一個正反饋的過程。這個過程一直進行,人就會一直有收穫、有進步,就會不斷產生髮自內心的愉悅和滿足。但作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又不能得意忘形,所以這一個“悅”字,非常貼切,極為傳神。試想我們做了一件得意之事,為人所稱道,內心的那種得意,不正是這種“悅”嗎?如果我們把這種得意寫在臉上,見人就哈哈大笑,自吹自擂,難免會讓人感到淺薄。
再看看“樂”字。“樂”,快樂,高興,通常會面帶笑容。朋是志同道合的人。有朋自遠方來,說明自己學有所成,學問已經廣泛傳播,思想已經影響到了遠方,有人從遠方而來與自己大道同行,或者是來追隨自己。“吾道不孤”,自然會很高興。而且要見來人,當然臉上得有笑容,所以用這個“樂”字。如果此處還用那個“悅”字,把高興藏在心裡,臉上沒有笑容,那來人會怎麼想?人家心裡可能會想:“我這麼大老遠來到你這裡,你好像不太歡迎啊?得,我走吧。”看,得罪人了吧。該有笑容就一定得有,這個“樂”字用得好吧?
最後再看看這個“慍”字。“慍”,怨恨,惱怒。這一句裡的“人不知”,可能是“人”不知道自己的學問(這種可能性比較小,都“有朋自遠方來”了,“人”真不知的可能性不大),也可能是“人”沒有接受(甚至是反對而沒有形於色)自己的學說而稱“不知”。遇到這種情況,實際上是面對自己的不支持者或者反對者,一般人能做到不怒形於色就不錯了。而孔子的“不慍”,是指內心平靜,沒有“怨恨、惱怒”這種情緒,這是一種對自己學問是不是還有不完善之處的檢視反思,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表現。別人不理解、不支援自己就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從而更努力學習提高,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這就可以稱得上“君子”了。
有人把這一章當做是三句獨立的互不相關的話,我以為應當作為一個整體來解讀。理由如下:一方面,從《論語》全書結構來看,同一章都是在說一件事或者相互關聯的道理,不可能在一開篇第一章就說了三件互不關聯的事,這不像是孔子弟子們編撰老師言論時那種應有的精心。另一方面,三句分開理解意思有點牽強。我們看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一般理解為:一邊學習,一邊溫習,不也是一件愉快的事嗎?一邊學習,一邊溫習確實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但除了少數學霸之外,有多少人能在這個過程中真正感到愉悅?現在一些家長給孩子輔導學習,經常出現“不寫作業父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的情況,說明那並不完全是一個令人愉悅的過程,“不亦說乎”就顯得有些勉強。硬要這樣理解,我們只能把這當成孔夫子對於學生樂學的期望。第二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朋友遠道而來,當然值得高興。可在那個交通不便、治安不靖的時代,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活動範圍都極其有限,有幾個人會有遠方的朋友呢?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別人不瞭解自己自己不惱怒,那是理所應當的。如果因為別人不瞭解自己而惱怒,那簡直太不可理喻了,怎麼可能讓孔子認為這樣就夠得上“君子”的標準?就算把“人不知”理解為“教別人而別人沒有學會”,“不慍”也不過是對老師最基本的要求,不足以達到“君子”的標準。要知道,在《論語》全書中多次提到“君子”,那標準是相當高的,顯然不是“別人不瞭解自己自己不惱怒”這麼簡單的。所以,把三句作為一個整體理解更有道理一些。
學而時習之,是學習的基本方法,也是一個不斷探尋大道規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提高自己,享受進步、享受收穫,同時將所學用於實踐,學有所用,這是學習的初心;學有所成,用而有效,遠方都有志同道合者來追隨,這是學習的願景,這樣的願景一定會激勵自己提高學習動力;既然還有“人不知”,就需要反求諸己,說明自己的學問、實踐的成效還有不足,這是努力學習的方向和提高空間。開篇之章,開宗明義,闡述學習的方法、目的、動力等方面的道理,解決的是關於學習的最根本的問題。
作者簡介: 解建勳,陝西渭南合陽人,七零後。喜歡唐詩宋詞,有多篇作品在《解放軍文藝》、《火箭兵報》、《小小說》、《西河文藝》等刊物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