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學之友》202109期傳承文:解瑩
席慕蓉的這首《結繩記事》,讓我們彷彿回到那原始、粗獷的年代,回到那沒有文字、結繩記事的歲月。如今,資訊傳遞方式具有便捷性和多樣性,結繩技藝的記事功能早已不復存在,但結繩作為一種裝飾藝術形式仍然存在於現代社會中,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雅趣。
結的記事功能
上古無文字,結繩以記事。《易·繫辭下》中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孔穎達疏》中寫道:“結繩者,鄭康成注云,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義或然也。”
結繩記事是指遠古時代人類擺脫時空限制記錄事實、進行傳播的一種手段。它發生在語言產生以後、文字出現之前的漫長年代裡。一些部落為了把自己的風俗、傳說以及重大事件記錄下來、流傳下去,便用不同粗細的繩子結成不同的結,每種結法、距離、大小以及繩子粗細都表示不同的意思,由專人(一般是酋長和巫師)遵循一定規則記錄,並代代相傳。
結繩記事對繩子的顏色、材質、粗細、經緯、主支有著嚴格要求。顏色方面,人類至少可以使用黑、白等九種顏色的繩子來表示不同含義。材質方面,可以用動物毛線繩、樹皮繩、草繩、麻繩等各種材質的繩子。粗細上,最少能夠分成粗、中、細三種不同規格的繩子。經緯上,有橫向繩子,也有縱向繩子。此外,繩子還分主繩、支繩。將上述要素進行組合就能構成幾百個最基本的繩結詞彙,以此可對事件進行完整有效的記載。
結的裝飾意義
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手工編織工藝品。它源於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後又推展至漢朝的儀禮記事,興盛於唐宋時代,到了明清時期,人們又賦予了它更加豐富的內涵。宋代詞人張先寫過“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用以形容失戀後的女子思念故人、心事糾結的狀態。在古典文學中,結一直象徵著青年男女的纏綿情思,人類的情感有多麼豐富多彩,結就有多麼千變萬化。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它被多愁善感的人們賦予了各種情感寄託。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我國誕生了如方勝結、如意結、雙魚結、龍鳳結等造型精美、寓意吉祥的結飾。“交絲結龍鳳,錯多織雲霞。一寸同心縷,千年長命花。”在明清詩人的詩句中,結藝已經到了“織雲霞”的地步,足見結在當時流行的盛況。
“結”是一個代表團結、力量、和諧且充滿情感的字,給人一種團圓、親密、溫馨的美感。而且,“結”與“吉”諧音,蘊含了更加豐富的內容:福、祿、壽、喜、對、富、安、康……正因如此,繩結作為一項具有生命力的民間裝飾技藝一直流傳至今。
結繩的樂趣在於心手合一,成就美麗。心在想,手在動,色彩鮮豔的繩,編出美麗的結,連起串串浪漫。手作結繩,摒棄機器編織的粗糙與冰冷,創作者將巧思與深情融入線繩的絲絲縷縷之中,用雙手編織出充滿靈氣的飾物。一件件原創作品既是時間的幻化,也是思緒的凝結。心意、創意、情意都由此表達出來,簡單卻濃烈。左纏右繞,前挑後壓,在心、手協同中編織出精巧的作品。
如今,
結繩技藝與現代生活相結合,
煥發出新的生機。
傳承人檔案
趙麗,1988年生,現為太原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太原市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北京翰墨文化藝術院副秘書長,山西記事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2018年7月,參加全國第二屆“中華杯”民俗文化藝術邀請展,獲銀獎;2019年12月,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全國首屆翰墨名家作品展,獲一等獎;2020年,作品入選“文化傳愛 藝術牽情”抗疫暖心慰問捐贈活動;2021年6月,參加太原市職工技能創新創意大賽,榮獲優秀選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