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 明代 李在 《渚畔晴嵐圖》(虎身)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二位享譽世界的繪畫大師梵高(1853-1890)和畢加索(1881-1973)近年頗受世界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和推崇,因為這二位大師所創作的名畫,皆被研究者發現畫中有畫。
畢加索,西班牙畫家、雕塑家。2014年6月18日,美國一家藝術收藏館第一次向外界透露,他們使用紅外線成像技術掃描一幅畢加索早期作品《藍色房間》時,驚喜發現影象之下還有一幅繫著領結的男子肖像畫,《藍色房間》完成於1901年。
無獨有偶,2007年8月3日,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館表示,藝術歷史學家透過X光透視發現梵高作品《峽谷》“下面”隱藏著他的另一幅名畫《野生植物》的真跡。該作完成於1889年,梵高在完成這件作品4個月後,又在同一張畫布上完成了《峽谷》的創作。《峽谷》現藏於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以上二位世界級的繪畫大師均有超常的繪畫智慧和高超的繪畫技能,抑或是不經意而為。總之,在名作下面暗藏玄機,畫中有畫。其實,這種名作隱藏畫中畫技能,筆者細究探索,發現中國明代宮廷大畫家李在(1400—1487)早已嫻熟掌握,熟諳於心。其在二幅山水圖《渚畔晴嵐圖》(圖1)和《闊渚晴峰圖》(圖2)中分別隱植“爬山虎”和“猛獅上山”等動物影象(見圖)。
▲ 圖2 明代 李在 《闊渚晴峰圖》(獅身)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李在學畫越過元代,直追北宋山水宗師郭熙和南宋馬遠、夏圭等名家。李在博取南、北兩宋繪畫名家之精華,自成一家。故筆者編著《李在畫集》也錄以上三位李在“私淑老師”的名作數幅,供學習研究之便。
▲ 圖3 北宋 郭熙《早春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郭熙作品《早春圖》(圖3)中上部繪兩種動物頭部,略顯具象。李在繪《山莊高逸圖》(圖4)時大膽模擬,並強化兩隻動物頭部特徵。郭熙繪《樹色平遠圖》時,把樹幹、樹枝繪成典型的郭氏之“蟹爪樹”。而明代宮廷大畫家李在借鑑郭熙畫學創意之舉,並獨自創新,在宮廷任職期間,用同一尺寸絹本規格,在同一時期經意所作兩幅山水畫《渚畔晴嵐圖》(虎身)和《闊渚晴峰圖》(獅身),畫中有畫。
▲圖4 明代 李在 《山莊高逸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李在名作暗藏玄機,畫中有畫。似中國修辭手法的隱喻,而梵高和畢加索所作名作,畫中有畫頗似修辭手法的暗喻。但閩中畫派的開派宗師李在掌握這種畫中有畫技能和表現形式比海外兩位油畫大師整整要早四百多年,足見李在的繪畫智慧和才能。因此李在的繪畫風格和畫學思想值得引起中國學界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援,並加以研究。
“浙派”創始人戴進在中國繪畫史聲名顯赫,李在與戴進同為“浙派”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且是開“閩派”和“閩中畫派”之先的開派宗師,但中國繪畫史專家學者目前對李在的研究明顯不足、或謂重視不夠。盼中國繪畫史專家、學者能深入探索和研究,以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代代相傳,源遠流長。
李在博學嗜古,精通易學,這幅(圖1)山水圖作者在畫面中上部畫只爬山老虎(圖2那幅中上部是畫只猛獅,朝左前方嘶吼,形象逼真)。畫面山頭中景街接處右側廟宇殿堂。左側畫有樓閣庭院,只見屋前一農婦小心呵護小孩學習走路,小狗躺在地上悠閒自在。畫中右下角處畫好多老樹槎枒,樹下一水榭,從窗戶可見屋內牆上掛有字畫,此景此境,構成一幅中國式的田園神話圖卷。整幅作品主要取法郭熙,兼帶馬、夏筆意,但李在顯略溫和、柔靜。李在山水畫從此圖佈局、設色、筆墨諸方面皆有自己的開創樣式,富有新意,獨具家法。本幅與右圖題目因之前記載混淆不清,為今後便於分清記憶,故筆者分別為之起名,並在題目後面各加括號(虎身)(獅身)以便區別。
該作(圖2)取全景式山水構圖,分三個層次置景:畫面中部上方畫一隻猛獅上山,頭部朝左邊,張嘴獅吼;畫中段為獅子尾部,其左右兩側畫有廟宇樓閣亭院;畫面下半部是描繪文人隱士的山莊,渚畔立一座亭子,窗戶可見一文人正在專注讀書。而河邊還有漁舟唱晚、漁夫靠岸,還有許許多多老樹槎枒呈“蟹爪”狀包圍著那頗具典型鄉間特色的民居建築。整幅畫面闊渚晴嵐。原款署“李在”被人挖掉,添上郭熙偽款,後重新更正為李在,鈐“金門畫史之印”(朱文)。這一對隱植具象(左圖爬山虎與本幅雄獅傲然對視)的程式化作品,系李在同個時期,用同一尺寸規格經意創作,乃李在獨具家法的精品佳作。
李在其人其藝
▲ 圖6 李在畫像
2021年,日本為紀念“畫聖”雪舟(圖5)誕辰600週年,日本NHK電視臺拍攝《雪舟》專題紀錄片,派記者專程遠赴中國福建莆田江口李在(圖6)故里,拍攝李在故居、李氏祠堂和李氏族譜等李在遺蹟及其相關珍貴文獻史料,並於2021年9月(11月重播)在NHK電視臺播放,若李在泉下有知當含笑矣!
李在身後之殊榮以及在中日藝術交流史上的獨特貢獻,在歷代畫家中恐無人能及。
李在(1400-1487),字以政,諱春谷,號龍波居士,福建莆田江口人。李在生於明建文二年(1400)農曆三月初九,宣德中欽取入京,與戴進和周文靖(莆籍)等同值仁智殿,任宮廷畫院待詔,88歲仙逝於京。其傳世作品《琴高乘鯉圖》(圖7)原作藏於上海博物館,圖片被收入《中國繪畫史》(王伯敏著)等權威史書文獻,作為重要珍貴名畫賞析。《臨清流而賦詩圖》為《歸去來兮圖》卷中的一幅,藏於遼寧省博物館。《溪山雲閣圖》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李在是日本“畫聖”雪舟(1420-1506年,俗姓小田,名等楊,法號雪舟)的老師。雪舟乃日本國的漢畫、山水畫集大成者,在日本被尊為“畫聖”。1956年,在維也納世界和平大會上被推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 圖5 日本“畫聖”雪舟畫像
1467年,雪舟隨遣明使天輿清啟來華,先到寧波天童寺,翌年到北京,曾拜李在為師。他在一幅破墨山水上題曰:“餘曾入大宋國,北涉大江……於茲長有聲、李在二人得時名,相隨傳設色之旨兼破墨之法。”
2006年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與《每日新聞社》聯合舉辦《日本畫家雪舟逝世500週年藝術展覽》時,向中國政府要求提供李在的作品參展。中國政府提供了四件作品:上海博物館藏的《琴高乘鯉圖》、遼寧博物館藏的《臨清流而賦詩圖》、江蘇淮安博物館藏的《米氏雲山圖》和《萱花圖》。一中一外、一師一生的作品得以共同展覽,別有一番韻致。人們在參觀日本“畫聖”作品的同時,又可欣賞到其恩師李在山水、人物和花鳥之佳作。從中,既能看出師承關係,又能品到各自特色。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曾賦古風長詩佳贊李在所作《二郎搜山圖》:“李在惟聞畫山水,不謂兼能貌神鬼。筆端變幻真駭人,意態如生狀奇詭……”吳承恩喜書愛畫,家藏頗豐。其在創作《西遊記》之前,欣喜地發現明代宮廷大畫家李在據元人雜劇《二郎神醉射鎖魔鏡》創作的《二郎搜山圖》。吳承恩觀李在所繪《二郎搜山圖》中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大加讚歎。長詩開頭的這四句便是對李在畫技的佳評。
李在作品深得皇家認可。以兩則為例:
一則,李在獲宣德皇帝“欽取”晉京入畫院。宣德皇帝(即明宣宗朱瞻基)本身就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畫家。能夠得到這樣專業的、至高權力者的認可,實乃一樁幸事。二則,說明李在易學精深,藝高意遠。其據《史記·留侯世家》載張良不辱智學事蹟所作《圯上授書》,頗受嘉慶皇帝青睞,獲其賦詩御題:“進履禮賢才智全,敬聆治世寶書傳。一時能忍大謀定,炎漢基開四百年。甲戌孟夏月御題。”該作因而得以詩畫同輝,名垂畫史。
李在畫藝名揚四海,欣獲當代中外頗具影響力的美術史論家陳傳席和高居翰的高度肯定。
中國美術史論家、評論家陳傳席在《中國山水畫史》中謂:“李在的山水僅略次於戴進,戴進被排擠出宮廷後,李在堪稱宮廷畫手第一。”又:“李在的山水畫在當時很有成就,也確有他自己的特點。明代宮廷和‘浙派’後期一些山水畫家,凡屬厚重工整一路的畫風,大抵都像這個樣子。”
美國學者、美術史論家高居翰(1926—2014)在其專著《江岸送別》一書中嘉贊:“李在和戴進是宣德時期畫院兩位為首的山水畫家。”
1982年4月,在江蘇省北部清江城城南的淮安附近發現了王鎮(1424—1495)夫婦合葬墓。在出土的文物中有兩卷書畫,包括24幅繪畫作品和一幅書法作品。其中有兩幅是李在所作,分別是《米氏雲山圖》和《萱花圖》。李在能詩,在《萱花圖》上自題七絕一首。此幅花鳥作品拓展了學界之前的視野,彌補了文獻闕佚。畫史須明確李在定位:他不但山水畫成績卓著,人物畫筆致蒼古、八面生動,而且花卉繪畫作品亦堪稱一流。李在依陶淵明詩繪《歸去來辭圖》等,卷卷佳作,意境深遠;據神話故事繪《琴高乘鯉圖》《圯上授書》,篇篇精品,出神入化;擬郭熙筆法《山莊高逸圖》《闊渚晴峰圖》,軸軸精神,古意盎然;用“自家意思”寫《萱花圖》,筆筆精妙,語驚世人。李在可謂是明代宮廷畫家中經典名作傳世較多的一位畫家。史籍載李在畫名可與戴進(1388—1462)比肩。
▲ 圖7 明代 李在 《琴高乘鯉圖》 上海博物館/藏
明代畫史專家朱謀垔於崇禎四年(1631)出版的《畫史會要》載:“李在,字以政,莆田人,遷雲南。宣德中欽取來京入畫院。山水宗李唐、郭熙,又云宗夏圭、馬遠。其人物八面生動。評者雲:‘自戴文進以下一人而已。’有《夏禹開山治水圖》傳世。”
古代畫史中對李在的評述頗佳。《閩畫記》謂李在:“筆氣生動,四方貴其尺縑。”《明畫錄》記載:“李在,……精工山水,細潤者宗郭熙、豪放者宗馬、夏,人物氣韻生動,名傾一時。”諸如此類的論述還有很多,如“山水細則宗郭熙,豪放者夏圭、馬遠。其人物,評者謂八面生動,故四方重之”“宣廟喜繪事,一時與戴文進、謝廷循、石銳、周文靖同待詔仁智殿”“精繪山水,墨氣淋漓,得煙雲罨靄之趣,峰巒八面可觀,吳浙間多珍之者”“山水細潤者宗郭熙,豪放者宗夏圭、馬遠,其人物評者謂八面生動,故四方重之”“工畫山水,細潤宗郭熙,豪放宗夏圭、馬遠。寫人物尤妙,評者謂其八面生動,未易才也。仕雲南行取入都”“古人遠矣,論畫者當以耳目可考者為準,言山水則李成、郭熙、石濬、夏圭、戴進、李在”等。
後來的論者認為,明代早期的宮廷畫家中,李在的人物畫成就不在聲名顯赫的“浙派”大家戴進之下,但影響次於戴。
莆田籍最後一名進士、翰林院編修張琴在其著作《莆田縣誌》的第三十三卷“李在”條目中指出:“其人物筆致蒼古,八面生動,開‘閩派’之先。”《閩畫史稿》作者梁桂元在評論李在時也引用張琴觀點,認為“李在開‘閩派’之先”。
李在是明代宮廷大畫家,既是“閩派”的第一創始人,又是“閩中畫派”名副其實的開宗鼻祖,李在還是日本“畫聖”雪舟的老師,其為中日文化藝術交流做出傑出的貢獻。
莆田僑鄉時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作者:俞宗建
編輯:吳芹芹
編審:鄭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