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發 楊勇傑 歐正進 廖科鵬製作)
央廣網貴州11月9日訊息(記者周嫻 見習記者張翼晶)走進貴州省安順市鎮寧自治縣弄染村,村中心廣場處的一座老房子格外引人注目,房屋的土瓦、石牆在時間洗禮下略顯滄桑,門上“弄染結盟名垂青史,彭陸協定功著千秋”的對聯,常常留住路人的腳步,駐足觀望。
1935年4月15日,紅三軍團過境沙子溝山槽期間,當地布依族首領陸瑞光深明大義,不僅熱情接待紅軍,為紅軍補給,還收容了十餘名紅軍傷病員,為紅軍順利過境作出了重要貢獻。更難得的是,他在紅三軍團首長彭德懷、政委楊尚昆的教育下找到了奮鬥目標,毅然與紅軍簽下“反蔣作戰協定”,同意紅軍留下幹部指導武裝鬥爭,成為紅軍途經貴州民族地區成功實踐“爭取少數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範例。之後,由於陸瑞光的一系列革命行動動搖了國民黨當局對鎮寧、關嶺、紫雲等民族地區的統治,1936年12月26日,反動軍閥楊森設計抓走了陸瑞光。1937年春,陸瑞光在貴陽八角巖被槍殺,年僅36歲。
陸瑞光與紅軍首長簽訂反蔣協議舊址(央廣網發 鎮寧自治縣委宣傳部供圖)
“這是革命先烈陸瑞光的故居,為深切緬懷革命先烈,有效開展紅色文化宣傳教育,我們把這個老房屋修建成烈士紀念館。”弄染村村支書王榮珍介紹道,“現在這裡每年都要接待很多黨員幹部與社會各界人士,新黨員在這裡入黨宣誓,老黨員在這裡重溫誓詞,尤其是清明前後,來掃墓、祭奠的人很多。紅色旅遊產業的發展,也引來了不少遊客,讓我們的收入增加了不少。”
“陸瑞光老前輩他的革命烈士的精神,值得全村去學習的榜樣,因為他的精神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王榮珍說。
“弄染結盟”是紅軍途經貴州民族地區成功實踐“爭取少數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範例,也是紅軍長征史上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之一。
“為緬懷革命先烈,弄染後人把陸瑞光的老房屋改建翻修,透過開展紅色文化教學,傳承愛黨愛國與奮鬥拼搏的精神。2015年,鎮寧自治縣政府在縣城修建了陸瑞光紀念館,讓這個故事,這些精神得以廣泛傳播。”王榮珍說。
轉眼間,86年過去,在這份紅色光輝的照耀下,當年落後的弄染小山村舊貌換新顏,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全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產業發展。
紅色文化底蘊的挖掘和打造也是弄染村鄉村振興計劃中的一張“王牌”。陸瑞光故居、山洞裡的紅軍指揮部、紅軍走過的路線……當年紅軍長征時在弄染播下了革命火種,留下了紅色基因,這些紅軍革命活動遺蹟成為一處處弘揚長征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韋明週一家便是弄染村紅色旅遊產業的獲益者,他家的兩層小樓房就修在村中心廣場旁,每年前來學習的遊客很多都會到他家吃飯。久而久之,現在有需要的遊客甚至會提前打電話聯絡韋明周,讓他備好食材。“近幾年村裡的基礎設施好了,前來祭奠的人越來越多,我們的收入也越來越高了。”韋明周說。
近年來,弄染村裡現在主要以李子種植為主,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幾乎每家都種得有李子,李子種植已經成為該村獲取收入的主要產業。
據瞭解,2017年以來,弄染村發展蜂糖李、四月李種植共3000多畝,帶動全村平均每戶每年增收1到3萬元。除了李子外,弄染村合作社還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幫扶下,打造了一處生豬養殖場,採取“合作社 貧困戶”的模式,與貧困戶簽訂保底分紅協議,發展養殖雜交優質商品豬100多頭,經過出欄後,如今還剩30餘頭。
“紅三軍團經過我們鎮寧的時候,給鎮寧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鎮寧自治縣黨史辦主任陳廷才說,“我們一定要充分的把這個紅色資源挖掘出來,把它利用好,成為引導和教育鎮寧幹部群眾延續這種精神,用這種精神來激勵和鼓舞我們的鬥志,把我們的經濟社會各方面發展好。”
2020年,弄染村被列入貴州省首批10個最美紅軍村落之一。藉此契機,鎮寧自治縣推動紅色旅遊產品業態開發,積極融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弄染村著力推進“紅色旅遊+”農業產業結構深度融合,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壯大農業新業態,把鄉村振興與紅色文化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努力讓村民過上好日子,讓鄉村變得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