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漲價是緩慢的,因為糧食是基礎的基礎,一般價格是不能夠輕易波動的,各個國家都非常重視糧食價格,為維持種植糧食的效益,一般都是由政府進行補貼。糧食雖然漲價了,但是農業是低效產業,國內農戶的承包地面積少,糧食生產必須是規模種植,才能產生規模效應,就是產量太高,價格再提,那麼每年也增加不論多少收入,因此,寧願外出打工,也不願意種田地。
我們村人均承包地不到3畝,而且增人不增地,每個家庭經營的承包地就非常少,就按人均3畝承包地來計算,我們高原山區一年一季,糧食產量低,也只能種植玉米,以平均畝產幹玉米500公斤,每公斤幹玉米4元,我們這裡的玉米比北方地區高,每年收入就是6000元,把間作的芸豆、黃豆、馬鈴薯、南瓜,秋季種植的油菜等計算在內,也就是不足一萬元,扣除生產成本,利潤就差了。外出打工,每個月4000元左右,如果在家經營農業也只需要在外打工三個月就可以達到在家經營種植業一年的收入,因此,我們村的農民大多數是不願意種田地,都紛紛外出打工。
經營農業必須是規模經營才能獲得比較滿意的利潤,如果土地面積小是沒有利潤的。我們高寒山區單純種糧食只能解決溫飽,不能富裕,我們這裡的氣候是夏無酷暑,具有“天然空調”的氣候資源優勢,蔬菜的上市季節與相近市場錯開。6—11月是平原地區蔬菜的淡季,許多地區溫度高,不適宜蔬菜的生產,而在雲貴高原的氣候條件適合蔬菜的生長。反季節蔬菜種植是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地區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產業,因此,高山反季節蔬菜具有獨特的優勢和地位,是種植業中最具活力的經濟作物之一。現在我們村成立了農業合作社,主要種植反季節蔬菜,一些早年外出打工並且在外面已經購買房屋的村民將土地流轉到合作社,每年獲取固定的流轉金。我們沒有外出打工的老農民就只能將土地入合作社,在合作社打工,每年的收入也不差外出打工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