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稚川是元代著名畫家,其擅長山水。枯木、坡石師北宋李成、郭熙一路,十分注重線條的迴轉曲張,畫境蒼涼肅穆,胡助《純白齋類稿》說:“稚川山水是幽奇,點綴分明似郭熙。”;樹石學荊浩、關仝;小景學惠崇;山巒人物學馬遠;花鳥師黃筌;人物師唐人。擷取諸家之法再師造化,俱臻妙境,具有獨特風格。羅稚川的作品在當時影響頗大,不僅在江西地區有名,而且“圖畫河朔盡流傳”,在北方也有一定聲譽。
羅稚川不僅取法傳統,而且也主張師法自然,曾自謂:“我以眼為手,天地萬物皆吾師,吾能得其意與理,貌取色相特其皮。”時人評其“作詩點出末來眼,一掃徐熙與郭熙。”可見羅稚川在當時的影響。他與顏輝開啟了元代山水畫轉師北宋李成郭熙畫風之藝術局面。其人品和畫品深受同時代書法大家趙孟頫等人推崇。在他們之後,江南出現了朱德潤、唐棣、曹知白等李、郭傳派的名手。
此畫表現的是於萬籟俱寂中生命力仍然強盛的古木寒樹和禽鳥。坡石上錯落著幾棵古樹,中間兩棵較大的樹矗立展開,其茂密的樹葉雖已脫盡,但光禿禿的枝丫仍然不屈地伸展著,林間有幾隻覓食的寒鴉。一群寒鴉在空中紛飛。一雙雉鳥在雪地上呼應覓食。筆墨簡淡不放縱,在勾畫點染中營造畫面一種靜寂的氣氛。畫面主景和中景、背景呈“之”字的穿插佈置,以及空中迴旋飛動著的鴉群,都使畫面產生一種音樂性的節奏感。
為了方便大家欣賞,筆者把這幅畫做了去色、區域性放大處理,如下:
圖中樹枝的畫法是典型的李成、郭熙之法。
圖中遠山飄渺,山野平曠,近處寒林突兀,老藤繞樹,滿眼盡是荒寒古意,高大的喬木之下,有一條小河,河上有一座板橋,橋上有一人正抱琴過河,欲尋訪知音故人。畫中景物用郭河陽畫法,寫寒林清泉,溪山迷遠,得宋人平遠寒林之趣,而用筆更趨書寫性,已是元人風貌。
圖中遠山空濛,連綿起伏,山腳下流水潺潺,近處古木數棵,枝杆遒勁,枝杈繁多,溪流上一橋橫跨兩岸,二人策杖前行,相談歡快。此頁山石老松具郭河陽筆意。
此幅又名《雪江圖》,描繪了在萬籟俱寂中生命力仍然強盛的古木寒樹和禽鳥,為羅氏典型的山水花鳥畫,寒林從李成,郭熙之法,是元初李、郭畫派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