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貞觀六年,也就是公元632年,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的第六年,也是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文臣武將們忙碌的一年。 特別是唐太宗李世民,每天面對的國務就是突厥各部紛紛投降。 大唐的工農業國策也全面普及了。 就連父親李淵的宮殿也花了一大筆錢整修,這些都是蒸蒸日上的大事,忙得他不亦樂乎。
但是,632年五月二日,這一天在這一年是絕對的例外。 當忙碌的李世民得知某大臣英年早逝時。,當場失態,他聽到訊息時非常傷心,命令第二天隆重禮拜。 據當時的有關部門奏報說,第二天日子不好。希望陛下換個日子,不要明日就去。李世民聽聞後,大發雷霆。 我和這位大臣情同父子,跟日子好不好沒有關係,然後就又哭了。
在群星閃耀的貞觀名臣中,這位大臣看起來只是一個歷史邊緣人物。 與李靖這些牛人相比就顯得暗淡得多。 甚至相關的野史評論演義,他都是標準的龍套角色。 隋唐題材的電影和電視劇中,好不容易他出現了。但沒演什麼戲就戰死,領盒飯,非常沒有存在感。 但是,就是這位活了三十八歲,看起來沒有存在感的人物,卻是大唐開國創業史上非常重要的強者。 如果沒有他,歷史書上的貞觀之治,甚至李世民能否坐龍椅?雖說這兩件事依然會到來,過程可能也是曲折的。
具有這樣意義的強者,正是大唐開國功臣鄒國公張公謹。 說起公謹二字,喜歡三國小說的朋友,經常會想起雄姿颯爽的周公瑾。 那麼大唐這個真正的張公瑾到底如何呢? 其實他與三國小說中傳說中的周公瑾也一樣,有著同樣的才能和眼光。 張公瑾早年的經歷,各種史料上的記錄非常簡單。 籍貫是河北蔚州,隋末梟雄王世充麾下有著一些履歷。 二十六歲的時候,正好趕上大唐開國,所以果斷投降了。 跑了三年龍套。 直到二十九歲的時候,才發光發亮。 農民軍徐元朗部兵臨重鎮虞城。 臨危不懼的張公瑾手下只有一百多名老弱殘兵,虛虛實實。 成功保衛了虞城,為大唐穩定了戰線。 但是在普通人看來呢。 虞城之戰是小戰役,張公瑾也不過是小攤販。 但是,在內行人看來,張公瑾的表現。 簡直是強者級,這不是普通人物,就這樣入了當時秦王李世民法眼。 順利進入秦王府,成為了當時的英武王爺也就是後來唐太宗的鐵桿心腹。
但是,對當時的李世民來說,你君臨天下、開盛世,真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 當時的他,雖說有戰功,但還是被壓在了兩條刀尖上。 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這兩個人為了皇位,整天用明槍暗箭打招呼。 非要把李世民置於死地。 可憐李世民, 天下太平後,惶惶不可終日。 直到張公瑾進入秦王府,卻再也不慌張了。
本來性格溫和滿腹經綸的張公瑾,一進入秦王府就像李世民證明,請了他,簡直是如獲至寶。 每次李世民為他的兩兄弟煩惱時, 張公瑾簡單一開口,幾句話就能說到李世民心裡。 無論多麼險惡的局面都被他分析的十分透徹。 而且講話很親切。 每次,李世民聽他分析完後都很豁然開朗,很輕鬆地度過難關。
大唐開國後的第一次太子爭奪戰中,李世民在以一敵二的悲慘場面中。 逃過了多次危險的黑暗大海。 這都多虧了張公瑾的場外指導啊。 但是,張公瑾也知道。 “爭太子”這一血流成河的事件, 必須在關鍵時刻抓住機會堵住喉嚨。
於是,626年,當這場戰爭到了白熱化的時候,備受困擾的李世民還沒有下定決心,竟要用占卜來做決定。 但是,性情總是很好的張公瑾,突然變得暴躁起來。 在李世民面前,直接把李世民的算命工具。 砸的破爛不堪,指著李世民的鼻子罵。 如果占卜的結果不吉利,這場戰鬥會停止嗎? 就這樣,把李世民罵醒了。李世民意識到已經 沒有退路了。 那怎麼辦呢?那就只有一個字-“殺!”於是,被罵醒後的李世民果然痛下殺手。 策劃了玄武門之變,他爽快地解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張公瑾更是一棋高一招,認定一定會有人攻擊秦王府,立刻迅速返回應援,率先守住秦王府的大門。 終於是排除了最後的危險因素,保證李世民即位。 但是,排除了一切障礙的李世民坐在龍椅上後,更大的挑戰又向他呼嘯而來。
那就是突厥問題。 作為長期入侵中原的北方勁敵,突厥在大唐開國時,幾乎是恐怖的代名詞。 從唐朝高祖那年開始。 大唐和突厥的實戰,準確地說,就是捱打後求和,每次都是流血送錢,買和平。 唐太宗剛即位時被突厥打到長安附近,差點遭受滅頂之災。
這樣的恥辱,唐太宗也刻骨銘心。 而且對大唐來說,長年戰亂,民生疲憊, 但是,如果不解決突厥這個勁敵,大唐真的無法休養。這場生死攸關的外戰迫在眉睫。 面對這件大事,唐朝很多文臣武將們都非常積極,但作為代州都督的張公瑾看起來非常沉默,一直沉默到貞觀三年,他終於發出了驚天的聲音。 這三年,他從來沒有閒過,早就在突厥,組建資訊網,隨時掌握他們的一舉一動。 這個時候,突厥遭遇了空前的雪災,休養生息的大唐兵強馬壯。 被從草原上抓走的許多漢人也已經組成義軍,等待大唐北伐軍的到來。 “皇上,不要猶豫, 打吧! ”
自玄武門之變後,張公謹再次以準確的洞察和縝密的判斷做出了大唐王朝的重要選擇。 作為大唐軍隊副總管的他與大唐一代戰神李靖密切合作,果然橫掃漠北草原,一舉將突厥頡利可汗抓獲。 大唐北方之戰平定,大唐終於強勢崛起,成為中華民族至今 閃耀的驕傲。 而在這條驕傲的道路上,低調的張公瑾就像一位準確的嚮導,有著準確的眼光和堅韌的決心。 引導唐王朝衝破關鍵關口。
但是,如此偉大的張公瑾在之後的歷代史料記錄中, 被不斷矮化,但理由也很簡單,雖說唐太宗光芒四射,但殺兄滅弟的玄武門之變卻是永不磨滅的汙點。而做出關鍵判斷的張公瑾,當然就背上了鍋。
免責宣告:
文中圖片引用自百度,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