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電視劇《走向共和》的史友應知道,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與康有為,梁啟超保皇會(又稱保皇黨)矛盾甚深。不僅長期公開論戰,甚至革命黨多次打砸保皇會分會,會場。並打傷保皇會成員。就連孫中山哥哥孫眉,1908年與田桐等革命黨人,打砸保皇會星洲政聞分社成立會。
實際早期革命黨人與康,梁等保皇會成員交往甚多,並多次談及合作。那麼是什麼原因贊成分裂和衝突不斷呢?以至革命黨人會對保皇會成員拳腳相加?
本文將基於馮自由《革命逸史》(下)第885-891頁,談談這段歷史。為方便大家理解,文末有筆者所著史料解析。
歡迎轉載,請註明文章來源:抗戰史記。
一.兩黨衝突之原因
革命黨與保皇會宗旨不合,盡人而知,惟保皇會首領康有為,梁啟超初亦以救國二字為號召,戊戌(1898年)以前,康創強學會於北京,梁辦《時務報》於上海,提倡新學,名動一時,於國內政治之革新及青年思想之進步亦有相當之關係,斯固不可磨之事實也。
故革命先進如孫總理,楊忂雲,陳少白,章太炎等,於保皇會成立前,與康,梁徒侶往還不絕,總理,忂雲,少白在香港,澳門間嘗與康廣仁,何易一,陳千秋商略革命,且薦梁啟超充橫濱華僑學校校長,太炎則與梁啟超同任《時務報》記者,後復助梁充上海廣智書局編纂,當時兩黨固非不可同冶一爐而致力於國事也。嗣保皇會成立,旋復改稱帝國憲政會,其保救清帝反對革命之言論公言不諱,於是革命黨視康徒為漢奸,斥之曰忘親事仇,殘同媚弄,海內外兩黨機關報遂大開論戰,勢同敵國,至辛亥民國告成而猶未已。
二.橫濱兩派之盛衰
興中會在海外分會,除述檀島外,即以日本橫濱為首屈一指,總理及陳少白,楊忂雲於乙未(1895年)失敗後,常逗留橫濱,假該處為第二次活動之策源地。時橫濱會員百數十人,多屬著名僑胞。丙申冬(1896年),鄺汝磐,馮鏡如等有組織學校以教育華僑子弟之議,欲由祖國延聘新學之士為教員,以此就商於興中會,陳少白乃薦梁啟超充任,並代定名曰“中西學校”,蓋興中會員從事於教育界者絕少,而康有為則講學二十年,徒侶廣眾,總理既與康同任國事,則辦學延師,自不能不假助於康也。
鄺持少白介紹函赴上海,謁康於旅次,康以梁啟超方任《時務報》記者,薦徐勤為代,並助以陳默庵,陳蔭農,湯覺頓,且謂“中西”二字不雅,更為易名“大同”,親書“大同學校”四字門額為贈。徐勤既抵日本,初與孫,陳時相過從,引為同志,然徐握教育權,與僑商朝夕酬酢,友誼日深,且有同學教員為輔,交際漸廣,而在興中會方面,則總理奔走各埠,無暇專注橫濱,僅有陳少白,楊忂雲一二人來往東京橫濱之間,從事接洽,自不免有相形見絀之勢,故徐勤在日本年餘,而橫濱之孫,康兩黨漸成反客為主之局。
三.戊戌後康黨之氣焰
戊戌(1898年)政變事起,康,梁徒亡命東京,總理,陳少白以同屬逋客,特親往慰問,並商以後合作問題,然康得清帝之眷顧,以帝師自居,目革命黨為大逆不道,深恐為所牽累,故託事不見,是為兩黨日後軋轢之最大原因。未見,橫濱有保皇分會之設,僑商之興中會員泰半加入,大同學校且有不許孫文到校之標語,梁啟超發刊《清議報》於橫濱,大倡勤王之說,由是兩黨交惡日甚,當時大同學校校長徐勤曾致書日人宮崎,力站辯無攻訐孫總理之事,錄其原函如下:
宮崎先生左右,睽別幾月,音問杳然。僕到港已得見貴領事,到澳得與田野氏晨夕接談。頃由粵返,學校事頗繁,未能親自來談,乞諒之。前聞田野氏雲:貴邦人士鹹疑僕大攻孫文,且疑天津《國民報》所刊《中山樵傳》系出自僕手。聞言之下,殊堪驚異,僕與中山樵宗旨不同,言語不合,人人得而知之,至於攻訐陰私之事,令人無從自立,此皆無恥之小人之所為,僕雖不德,何忍為之;而貴邦人所以致疑者,此必有一二人造為浮言,經惑貴邦人聽聞耳,僕實絕無此事也。今支那之局,譬之海舟遇風,其勢將覆,而舟人猶復互相爭鬥,以任其溺滅,雖下愚之人不致若是。貴邦人鹹具血誠,乃心東亞,特以此相規勸,僕實感謝不止,而猶斤斤以自辯者,蓋欲洗不白之冤而釋四方之疑也。先生人望所宗,倦倦於十故敢以此相告。先生事瑕,乞致學校一談。康師梁王二友皆託仁字之下,僕等他日何以報之。大同學校又蒙犬養先生為名譽校長,危而復安,而功德更不可言狀。專此敬問大安。田野,松岡二氏在澳甚安。
弟徐勤叩稟,中歷三十日
四.謝康之聯合運動
丙申(1896年)正月初九日,謝纘泰應陳錦濤,梁瀾芬之宴,初識康有為之弟廣仁於香港品芳酒樓,席間,謝痛言兩黨聯合救國之必要,廣仁極首肯。是年九月,謝與康有為會晤於惠升茶行,所談不得要領。丁酉(1897年)八月,謝約廣仁會於公園,廣仁謂其兄非忠心扶滿,不過欲以和平革命方法救國,現時大臣如張之洞等鹹贊成其主張,故不便與革命黨公然往還,致招疑忌,孫文躁妄無謀,最易僨事,楊忂雲老成持重,大可合作,彼當力勸其兄與楊聯合救國等語。
無何,廣仁死於戊戌八月之變,康有為,梁啟超同亡命日本,謝復致書康,梁師徒,重申前議,並介紹楊忂雲與之接洽。康赴美洲後,楊於已亥(1899年)四月二十八日,由馮鏡如介紹與梁啟超會談於橫濱山下町五十三番文經商店,事後楊馳函告謝,謂梁不願早事聯合,衹言各宜先向自黨運動,以待時機,要之,康黨素來夜郎自大,常卑視留學生及吾黨,且欲使吾黨仰其鼻息,究其實學,尚遠不如胡禮垣著之《新政安衡》(中國近代史最具代表性的啟蒙思想家,主張“大同思想”—筆者注),此種人非真愛國者,與之合作,實為有害無利云云。謝初於運動兩黨聯合事極為熱心,嗣聞楊言,始意氣蕭索,知難而退。
五.孫梁攜手之經過
康有為離日赴美后,已亥(1899年)夏秋間,梁啟超因與總理往還日密,漸贊成革命,其同學韓文舉,歐榘甲,張智若,樑子剛等主張尤形激烈。於是有孫,康兩派合併之計劃,擬推總理為會長,而梁副之,梁詰總理曰:“如此則將置康先生於何地”。總理曰:“弟子為會長,為之師者,其地位豈不更尊”。梁悅服。
是年梁至香港,嘗訪陳少白,殷殷談兩黨合辦事,並推陳及徐勤起草聯合章程。獨徐勤,麥孟華暗中反對甚力,移書康有為告變,謂卓如漸入行者圈套,非速設法解救不可,時康在新加坡,得書大怒,立派葉覺邁攜款赴日,勒令梁即赴檀島辦理保皇會事務,不許稽延,梁不得已遵命赴檀,瀕行約總理共商國事,矢言合作到底,至死不渝。以檀島為興中會發源地,力託總理為介紹同志,總理坦然不疑,乃作書為介紹於其兄德彰及諸友。
附錄當日梁啟超致總理函三通如左:
(其一)捧讀來未,欣悉一切。弟自問前者狹隘之見不免有之,若盈清則未有也。至於辦事宗旨,弟數年來,至今未嘗稍變,惟務求國之獨立而已。若其方略,則隨時變通,但可以救我國民者,則傾心助之,初無成心也。與君雖相見數次,究未能各傾肺腑,今約會晤,甚善甚善,惟弟現寓狹隘,室中前後左右皆學生,不便暢談,若枉駕,祈於下禮拜三日下午三點鐘到上野精養軒小酌敘譚,為盼。此請大案
弟名小叩 十八
(其二)逸仙仁兄鑑:前日承惠書,弟已入東京,昨晚八點鐘始復來濱,知足下又枉駕報館,失迎之罪,又承今日賜饌,本當趨陪,惟今晚六點鐘有他友之約,三日前已應允之,不能不住,尊席只得恭辭,望見諒為盼。下午三點鐘欲造尊寓,談近日之事,望足下在寓少待,能並約楊君衢雲同談尤妙,此請大安。
弟卓頓首
(其三)逸仙仁兄足下:弟於十二月三十一抵檀,今已十日,此間同志大約皆已會見,李昌兄誠深沉可以共大事者,黃亮,卓海,何寬,李䘵,鄭金皆熱心人也。同人相見皆問兄起居,備致殷勤。弟與李昌略述兄近日所佈置各事,甚為欣慰。令兄在他埠,因此埠有疫症,彼此不許通往來,故至今尚未得見,然已彼此通訊問候矣。弟此來不無從權辦理之事,但兄須諒弟所處之境遇,望勿怪之。要之我輩既已訂交,他日共天下事必無分岐之理,弟日夜無時不焦念此事,兄但假以時日,弟必有調停之善法也。匆匆白數語,餘容續布,此請大案。
弟名心叩 一月十一日
六.檀島保皇會之成立
已亥(1899年)十一月梁啟超抵檀,持總理介紹書謁僑商李昌,鄭金,何寬,卓海諸人,頗愛歡迎。旋赴茂宜島,訪總理之兄德彰(即孫眉—筆者注),德彰招待優渥,且令其子阿昌(即孫昌—筆者注)執弟子禮,隨梁赴日留學。梁居檀數月,漸以組織保皇會之說進,謂名為保皇,實則革命,僑商不知其詐,多入中,捐助漢口起事軍餉逾華銀十萬元。總理聞之,謂梁失信背約,馳書責之,然已無及。自是檀島興中會員多為保皇會所用,與橫濱興中會如出一轍。
七.日本志士之入獄
庚子(1901年)某月,日人宮崎寅藏(即宮崎滔天,孫中山稱讚他是日本唯一同志)語總理,謂彼於康有為有恩,聞康近到新加坡,擬親往遊說,使其拋棄保皇主義,聯合革命,總理以為不易,宮崎固請,乃許之。香港康徒聞宮崎曾赴粵謁李鴻章,遽電告康,謂宮崎奉李鴻章命來南洋行刺,請慎防,康以告新加坡英官,故宮崎至新埠二日,即被警察逮之入獄。總理到自越南,聞其事,乃親訪英總督說明底蘊,始獲釋放,自是日本志士所唱道孫,康合作之議,始廢然拋棄,而兩黨更無合作之望矣。
八.唐才常部對康梁之惡感
庚子漢口一役,唐才常與林圭,秦鼎彝等均與總理有合作之約,雖以勤王為號召,實則利用康有為在海外籌款而已,故漢口,大通既先後蹉跌,秦鼎彝,陳猶龍諸人以保皇會捐款用途不明,謂其阻誤義師,攻擊甚力,康,梁師徒疑為革命黨主使,銜恨益深,時梁啟超嘗有從此披髮入山之憤言。甲辰(民國前八年)總理二次遊美,舊金山保皇會竟嗾使美國海關譯員,阻其登岸,即含一種報復性質。
九.各地黨報之文戰
自是以後,海外各埠革命黨與保皇會之衝突日益劇烈,東京政聞社之開幕及徐勤在小呂宋與新加坡之演說會,均被革命黨員搗亂破壞,兩黨機關報之大開筆戰,尤無時無地無之。茲就雙方筆者之海外各埠兩黨機關報,表列其報名地點年代當事人姓名如下:
革命黨 地點 年代 當事人 保皇會 地點 年代 當事人
中國報 香港 辛丑 陳少白 嶺海報 廣州 辛丑 胡顯鶚
黃世仲
陳思仲
中國報 香港 乙已以後 馮自由 商報 香港 乙已以後 徐勤
陳春生 伍憲子
朱執信
民生日報 檀香山 甲辰 程蔚南 新中國報 檀香山 甲辰 陳繼儼
梁文卿
大同報 舊金山 甲辰 唐瓊昌 文興報 舊金山 甲辰 梁朝傑
梁君可
民報 東京 丙午 章太炎 新民叢報 橫濱 丙午 梁啟超
胡漢民
汪精衛
朱執信
中興報 新加坡 丁未 田桐 南洋總彙報 新加坡 丙午 徐勤
居正 伍憲子
張紹軒
汪精衛
自由新報 檀香山 丁未以後 盧信 新中國報 檀香山 丁未以後 陳繼儼
溫雄飛 梁文卿
華英報 溫高華 戊申 周天霖 日新報 溫高華 戊申 何卓競
崔通約 黃孔昭
光華報 仰光 戊申 呂志伊 商務報 仰光 戊申 張石朋
居正 李牙聰
大漢報 溫高華 庚戌 馮自由 日新報 溫高華 庚戌 梁文卿
少年報 舊金山 庚戌 黃超五 世界報 舊金山 庚戌 梁朝傑
黃芸蘇 梁君可
十.史料解析和總結
1899年,保皇會成立前。革命黨人與康有為,梁啟超保皇會成員不僅有頗多交往,而且一度關係不錯。並對康,梁二人“救國”“新學”的理念及革命貢獻,也相當認同。
1.保皇會蠶食興中會橫濱分會
1896年,日本橫濱華僑建立學校。由於興中會中成員,鮮有從事教育者。且康有為講學二十年,頗具聲望,學徒又眾多。故興中會成員陳少白推薦梁啟超,後與康有為商議,改保皇會另一成員徐勤代任。並將校名“中西”改為“大同”,康親題校名。而之後,徐勤以“大同”學校為基地,趁孫中山無瑕顧及,陳少白,楊忂雲又無提防情況下。控制了興中會在海外第二大基地橫濱分會。並以此為基礎建立起保皇會橫濱分會,成為保皇會重要的海外基地。革命黨因此橫濱分會也遭到重創。
(2)革命黨與保皇會合作失敗
革命黨與保皇會合作始於1896年,由革命黨人謝纘泰與康有為之弟康廣仁共同商議。1897年,康廣仁對謝纘泰稱其兄“非忠心扶滿,不過欲以和平革命方法救國,現時大臣如張之洞等鹹贊成其主張,故不便與革命黨公然往還”,並提出楊忂雲代孫文主持兩黨合作。但1898年戊戌政變失敗,康廣仁犧牲。合作被迫中斷。
1898年戊戌政變失敗後,康,梁及黨徒逃往東京。孫中山,陳少白親自慰問,並首次提出兩黨合作事宜。但康有為以“帝師”自居(兩岸學界普遍認為是康自封,光緒帝併為視康為師,也未給予高位),堅持擁護光緒,施行君主立憲制。更視革命黨“大逆不道,深恐為所牽累,故託事不見”。而且在其控制了大同學校內公開貼出“許孫文到校”,引發革命黨不滿。大同校長徐勤則致書革命黨日本“同志”宮崎寅藏,自稱沒有攻擊孫中山。
為促成合作。1899年,謝纘泰致信康,梁,提起與康廣仁談及兩黨合作。不久康有為赴美,4月28日楊忂雲與梁啟超在橫濱會談。據事後楊忂雲至謝纘泰函中謂“梁不願早事聯合,衹言各宜先向自黨運動,以待時機......康黨素來夜郎自大,常卑視留學生及吾黨,且欲使吾黨仰其鼻息,究其實學,尚遠不如胡禮垣著之《新政安衡》。此種人非真愛國者,與之合作,實為有害無利云云。”可見,梁啟超態度“傲慢”,雙方不僅未能談妥。而且讓楊忂雲心生惡感。以致謝讀函後,決定放棄促成兩黨合作事宜。
為再促雙方合作,日本友人宮崎寅藏以自己對康有為有恩。不顧孫中山反對,親赴新加坡,勸康拋棄保皇主義,與革命黨合作。但保皇黨徒聽聞後,通知康有為。康竟以為是李鴻章派來行刺,向英屬新加坡官員告密。致宮崎寅藏被捕。在越南的孫中山得知後,親自向英國駐新加坡總督說明原因,終獲釋。至此,革命黨與保皇會合作徹底失敗。
(3)梁啟超蠶食興中會檀香山分會,騙取華僑鉅額捐款
1899年,梁啟超與孫文聯絡日密,梁和其他黨徒聲稱“贊成”革命。並商議兩黨“合併”計劃,還確認由孫中山任會長,梁啟超副會長。梁在香港與陳少白起談起由徐勤起草聯合章程。然而徐勤,麥孟華反對,並向康有為告秘。康怒命梁赴檀香山。梁出發前,曾向孫中山信誓旦旦稱“合作到底,至死不渝”。騙得了孫中山的完全信任,孫遂寫介紹書給梁,並告知其兄孫眉及朋友。
是年11月,梁啟超抵達檀香山。以孫中文介紹書,受到當地僑商的歡迎。並得到孫眉熱情接待,甚至其子孫昌也拜梁為教師,還隨梁赴日留學。數月後,梁啟超突然以“為保皇,實則革命”,“漢口起事軍餉”為名,騙取當地僑商華銀十萬元。孫中山聽聞後,馳書痛斥梁。但為時已晚,檀香山興中會也遭到重創,會員多轉向保皇會。
可見,康有為阻止梁啟超與孫中山合併後。梁轉而利用孫中山的信任,成功蠶食興中會當時最重要的分會檀香山分會,並騙取了華僑大量革命捐款。保皇會為自身發展,不擇手段的利用孫中山和革命黨的信用及誠意;給革命黨很大打擊,實乃可恥之極。這成為革命黨與保皇會“水火不容”的主要原因。以致雙方開始長達十餘年的論戰,甚至大打出手。革命黨曾多次打砸保皇會分會和會場。並打傷保皇會成員。1908年,孫中山哥哥孫眉與田桐等革命黨人,打砸保皇會星洲政聞分社成立會。可見雙方仇恨之深。康有為,梁啟超要承擔全部責任。這也反映了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的人“單純”。
(4)康,梁造成漢口起義失敗
1901年,唐才常,林圭等領導的漢口起義。因保皇會未兌現匯款承諾,導致起義失敗。逃脫的起義領導秦鼎彝,陳猶龍等,攻擊康,梁。梁啟超怒而發誓“披髮入山”。筆者將另刊文詳述正氣會及自立會漢口起義失敗始末。
(5)保皇會陷害孫中山
保皇會為報復革命黨,1904年底,孫中山乘海輪赴美國舊金山。檀香山保皇黨徒陳儀侃等獲悉其赴美日期後,密告舊金山同黨。要求設法阻止其入境,“以為黨爭之報復”。舊金山保皇黨遂密告清政府駐當地領事何祐。何祐轉告美國海關,稱“有中國亂黨孫某將於某日搭留抵美,請禁阻其入境,以全清美二國邦交”。一到舊金山即被美國海關拘留在舊金山港口安琪兒島的木屋裡。美移民局以他偽造護照為由,判令出境,候原船撥回檀香山。孫“焦灼異常,傍惶無計”,求人找沙加緬都“中西日報”館交伍盤照博士求尋求幫助。伍即來木屋相見。之後伍設法營救。一面透過清政府駐舊金山領事何祐,“勸其不必再稟公使”,說孫中山系革命黨,“屬國事犯,不能指為亂賊”;一面又訪致公堂唐瓊昌等人。舊金山致公堂總堂黃三德,唐瓊昌等即請致公堂常年顧問那文律師予以幫助。
那文遂向美國移民局宣告向工商部上訴,說“孫中山是檀香山籍民,因在中國提倡革命,故被本國政府指名通緝。今中國領事阻止其入境,實屬損害檀籍人居留美國之權利,及違背美國容留國事犯之法例”。約三星期後,美國工商部才電令舊金山移民局釋放孫中山,並上繳500美元保證金。孫也因此獲得美國合法居留權。詳情請搜尋《闢喪心病狂劉老溼“孫中山與海外洪門”七大錯誤,談孫中山與洪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