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把鐵鏽斑駁的勃朗寧手槍現存於浙江省軍區軍史館,為時任浙贛省委省委書記關英生前貼身使用。見證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以開化為中心的浙西革命根據地革命鬥爭史。
關英(1909~1938):江蘇人,工人出身。早年在上海參加工人運動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7月,奉調贛東北蘇區工作。1934年7月,任中共閩浙贛省委組織部長。11月下旬,方誌敏率紅十軍北上皖南後,任中共閩浙贛省委代理書記、書記。1935年7月,在開化縣長虹庫坑領導建立中共閩浙贛省委機關。1936年4月,閩浙贛省委改為皖浙贛省委,繼任省委書記。1937年2月,率部途經開化時被國民黨軍隊擊散,隱蔽在玉山農村。得知第二次國共合作、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後,到南昌向中共東南分局請求工作。1938年4月,奉命到橫峰弋陽交界的磨盤山勸說老部下楊文翰游擊隊下山改編,被當作叛徒錯殺。
1935年1月,方誌敏所率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紅十軍團)在浙贛邊的懷玉山一帶失敗後,閩浙贛蘇區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局勢。國民黨軍對閩浙贛蘇區進行了鐵壁合圍,閩浙贛省委、省軍區和皖南、浙皖邊的聯絡相繼中斷。時任閩浙贛省委書記的曾洪易(後叛變)散佈悲觀失望觀點,製造混亂。
2月下旬,閩浙贛省委代理書記關英在江西省橫峰槎源塢召開省委擴大會議,會議決定在贛東北區域開展游擊戰爭,將贛東北區劃分為化(開化)婺(源)德(興)、信河、樂河三個游擊區,分別由省委委員指導各地的游擊戰爭;會議撤消了曾洪易的書記的職務,由關英接任。3月下旬,閩浙贛省軍區政委塗振農帶領紅十三師的1個團奔赴開化西北鄉(長虹鄉)一帶和安徽休寧、婺源邊區開展遊擊鬥爭。4月中旬,關英在江西德興大田蘇家村主持召開閩浙贛省委擴大會議,進一步部署開展游擊戰爭,並決定成立化婺德、信河、樂河特委,分別由邵長河、餘漢朝、程伯謙任特委書記。會後,省委直屬機關140人組成的贛東北游擊隊和關英率領的省直保衛隊先後赴化婺德游擊區。
5月初,閩浙贛省委的活動中心區域又一次遭到國民黨軍的瘋狂“清剿”。閩浙贛省軍區司令唐在剛率獨立團和游擊隊在橫峰蘇源塢遭遇國民黨軍第21師第123團伏擊,唐在剛犧牲,獨立團被打散。隨後,關英在德興毛家塢主持召開省委擴大會議,決定省委活動必須轉移到皖南,但也決不放棄贛東北。會後,率省委小部人員向皖南轉移。轉移途中,得知皖南局勢已經惡化,而浙皖邊的開婺休遊擊根據地日益壯大,遂改變主意向開化境內轉移。關英到開化五祥鄉(今長虹鄉)庫坑時,就與先期在開化指導工作的省委委員邵長河、餘熙慶會合。開婺休中心縣委為省委展開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7月,省委委員、宣傳部長塗振農帶領皖南獨立團1個連轉戰來到開化境內與關英、邵長河以及趙禮生、邱老金所率的開婺休遊擊大隊會合,並在開婺休中心縣委所在地建立中共閩浙贛省委秘密機關。
END
澄城縣人民檢察院製作
編輯|郄 月
校對|趙 真
稽核|程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