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疫情的反撲讓我們再次感受到大資料的魅力,比如透過基站,能準確地知道有多少人在一個時間段出現在這個地方,然後他們的健康碼的顏色就會從綠碼變成黃碼,然後再對他們逐一排查,就能找到這些人是否會有安全影響。
孩子懵懵懂懂問我們,什麼是大資料,這個就有意思了,因為我們也不知道,剛好收到《聰明簡史》這本繪本,於是開啟了尋找答案之旅。
要說大資料,我們得先說一說數的由來!
生活在商周的人們,如果你問他家裡有多少牛,他只會用伸出手指或者給你繩結來表示,當時如果發生將軍沙場點兵,那肯定會忙死將軍的,為了應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人們發明了算籌。算籌是用一些長短一致、粗細均勻的小棍,透過縱式和橫式兩種擺放方法來表示數字1--9,但是問題又來了,算籌並不能全面普及,而且也很慢,這個時候,聰明的人又發明了算盤。算盤是從漢代開始的,距今已有4千年歷史,在這個開啟手機計算器就能得出答案的今天,依舊有很多行業,很多人在使用算盤,而且,也被稱為“現代計算機”的前身。
但是,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算盤不能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於是聰明的人結合前人的經驗,又會發明新的事物來應對。
2020年12月,中國研製的“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誕生啦!它取名“九章”,為是為了幾年中國著名數學專著《九章算術》,計算速度比目前最強的電子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而其中經歷了那些階段,其中又有那些新的發明出現,這些發明又是誰發明的呢?在《聰明簡史:歷史中的計算思維》(下同《聰明簡史》)都有。
《聰明簡史》是由猿程式設計主編,選取人類計算機思維歷史中遇到的14個難題,在書中用了100多副精美插畫介紹了20項發明創造以及26個科學家、發明家的故事,展現出人類的智慧,以及攻克難關堅韌不拔的精神。
《聰明簡史》這本書簡直又有料又非常有趣,非常適合對計算機或者程式設計感興趣的孩子作做一個計算思維的科普繪本,而且還獲得了首都圖書館館長王志庚和文津圖書獎得主、計算機科學家吳軍的聯袂推薦。當然,這本繪本不僅吸引孩子,也吸引了我,我們家娃年齡比較小,但是對繪本配套的貼貼樂玩得不亦樂乎。
《聰明簡史》每一個發明都是透過四個部分來介紹:問題來了、聰明的辦法、聰明人、知識拓展。透過這四個部分,可以知道為什麼有這個發明,這個發明解決了什麼問題,是誰發明的,以及這個發明在實際生活中又是如何被運用的。
比如在算盤這個發明中,小小的算盤雖然簡單,但是該如何用?怎麼讓更多人的使用到?......明代的珠算家程大位完善了珠算口訣,從此珠算上至官吏下到百姓,都被運用到了實際生活中,在知識拓展中,讓我們知道除了中國還有其他國家也有算盤,而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後,這種珠算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新的發明又即將出現。
在《聰明簡史》中,我們發現每一個發明其實都是有一個銜接過程,都是為了解決新的問題,有需求就有新的發明,在書中這些發明家被稱為聰明人,但是我覺得他們只是更善於發現、更善於思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