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建西南院榮獲2項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實現同年取得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的歷史性突破,其中作為主要單位完成的“現代空間結構體系創新、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建築熱環境理論及其綠色營造關鍵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現代空間結構體系創新、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
本專案面向國家重大工程需求,經過30年的產學研聯合攻關,在現代空間結構的體系創新、分析理論、製造工藝與施工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開創性成果,形成了系統的空間結構技術應用推廣體系,引領了我國空間結構技術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跨越。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5項、中國鋼結構協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1項、全國設計金獎和建築結構優秀設計一等獎10項,獲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11項,出版專著11本,主編與參編國家、行業標準22部,獲授權發明專利76項,發表國內外期刊論文800餘篇。
創新點:研發了系列新型空間結構形式,引領了現代空間結構體系創新發展;建立了現代空間結構分析理論,形成了系統的現代空間結構設計方法;研發了先進製造工藝與施工工法,促進了現代空間結構建造技術發展;研發了試驗裝備、專業軟體與技術標準,形成了現代空間結構工程應用體系。
工程專案應用:相關成果已成功應用於常州體育會展中心、鄭州奧體中心、徐州奧體中心、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等數百項國內外重要工程,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有力推動了我國從空間結構大國向強國邁進。
△ 常州體育會展中心
△ 鄭州奧體中心
△ 徐州奧體中心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建築熱環境理論及其綠色營造關鍵技術
本專案針對建築熱環境營造技術在發展中存在的缺乏自我體系的理論和技術、長期參照歐美標準導致建築高耗能等瓶頸問題和挑戰,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持續資助下,歷經20餘年,透過長期的理論方法研究、關鍵技術研發、產品研製及工程設計應用等,取得系列創新成果。相關成果獲發明專利38項,軟體著作權5項,出版著作10部、發表高水平論文200餘篇;主編國家及行業標準5部,參編標準39部。
創新點:建立了動態環境人體熱舒適自適應理論,建立了適合不同地域的熱舒適評價方法;提出了基於人體熱舒適的建築熱環境節能設計方法與新技術,構建了熱環境綠色營造技術標準體系;發明了建築熱環境高效運營新技術,研製了系列舒適節能空調裝備。
工程專案應用:相關成果已成功應用於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等30餘項大型及特大型工程,獲聯合國全球人居環境規劃設計獎、世界可再生能源聯盟“建築節能”引領獎等榮譽,經濟社會效益顯著,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T2航站樓
△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航站樓
近年來,中建西南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瞄準建築設計領域“卡脖子”技術開展持續性研發攻關,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本次榮獲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是對中建西南院堅持“科技立院”、推動創新發展所取得的成績的極大肯定,也是對全體員工的鼓舞和激勵,未來將始終堅持“四個面向”,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奮力打好科技創新突圍戰、攻堅戰,不斷提升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和水平,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