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特點
原創OPA-Q3.1是一款純甲類全平衡解碼耳放一體機,外殼是一體鑄造+CNC加工的鋁盒,漂亮、精緻。
技術特點:DAC採用的是ESS9038Q2M,電路設計上採用了超強的電流供給能力加上大電流、大功率管純甲類輸出,徹底強化了針對低阻耳機的驅動能力。
低阻耳機給人的感覺是很容易“推響”,但要推好低阻耳機需要很大的動態電流供給,以及強大的控制力,這不是簡單增加輸出功率就能解決的問題。
市面上針對低阻耳機設計的耳放極少見,但近年來一些高階耳機偏偏走向低阻化,包括拜雅新品T1三代和T5三代,以及天龍的D7200等。
原創OPA-Q3.1的推出,可以說是另闢蹊徑,讓低阻耳機玩家多了一個更好的選擇。
二、聲音特點
耳機:拜雅T1三代、T5三代;索尼MDR Z1R;森海塞耳HD650;HIFIMAN SUSVARA
便攜播放器:樂圖PAW6000(小墨菊);臺式一體機:谷津Qi
拜雅T1三代給人的感覺不太像拜雅以前的風格,用隨身聽驅動聲音偏悶糊。在Q3.1的驅動下,聲音明顯更通透,低頻控制力明顯提升,可以說是脫胎換骨。
而T5三代聲音風格還是比較典型的拜雅味,中高頻解析力出色,低頻動態也優秀,作為封閉式耳機,聲場也算不錯。而且T5三代在便攜播放器上聽著就不錯,所以特意以這款耳機為主,考驗一下Q3.1的實力。
第一回合:樂圖PAW6000 VS Q3.1推T5三代
樂圖PAW6000線路輸出到Q3.1推T5三代,這種方式就是單純考察Q3.1的耳放部分。
二者對比的第一印象,是Q3.1低頻動態明顯比PAW6000要好很多,低頻下潛更深,控制力更好,整個低頻量感增加氛圍感更強烈。
中頻部分Q3.1能明顯感覺人聲更凝聚,音色上也更溫暖,更靠前一些,明顯與背景器樂拉開了距離,而PAW6000推T5三代人聲器樂的分離度就沒那麼好,相對含混一些。
高頻部分二者差別較小,Q3.1相對更厚潤一些,PAW6000高頻顯得纖細一點。
有人可能會說用臺式耳放對比便攜播放器太不公平,實際這個對比主要是告訴一些人一個基本道理“推得響不等於推得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另外一個重點是:音樂是動態的,驅動要求是根據耳機特性有各種變化的,那些什麼唯晶片論、只看一個固定的正弦波測試得到的資料就誇誇其談的人是極其可笑的。
第二回合:Q3.1推T5三代 VS谷津Qi推T5三代:
同樣是臺式一體機,均用USB輸入。
相對隨身聽,驅動T5三代,谷津Qi與Q3.1的差別相對小一些,低頻部分,谷津Qi的低頻控制力也不錯,與Q3.1差距較小,低頻量感差距較明顯,Q3.1低頻明顯聽著“更猛”,人聲與器樂的分離度還是Q3.1更好一些。
而用索尼的MDR Z1R,二者差別又會直接拉開到檔次上的區別。一方面是Q3.1聽不到底噪,谷津Qi上有輕微底噪,另外Q3.1明顯將Z1R的低頻給收緊了,中高頻細節也出來了,分離度大幅度提升,一改過去Z1R給人悶糊的印象。而且只需要單埠就能達到明顯提升。這個結果還是有點意外,以前一直以為Z1R屬於不可救藥的典型。
第三回合:Q3.1的USB輸入與數字輸入的差別
用了享聲的MR2作為數字轉盤,MR2的數字輸出水平相當高,可作為高階臺式數播來用。
透過MR2同軸輸入Q3.1,整體的聲音明顯優於USB直接輸入,特別是中高頻細節好太多了,Q3.1用USB輸入高頻感覺是柔和有餘,細節不足,聽聽線上音樂之類的還好,要想真正體驗Q3.1的全部實力,建議搭配一個數字轉盤或者CD轉盤。如果用USB輸入,也可以考慮一些USB淨化處理器等裝置,可顯著降低USB輸入的干擾問題。後續有時間會專門做一些對比研究。
第四回合:Q3.1驅動其他耳機:
Q3.1推高阻的HD650,也是個很好的搭配,動態、細節都沒問題。而推SUSVARA,低頻動態其實完全足夠,但從音色上來說,和那些高階膽機比起來,音樂味有一定差距,一般不建議這麼搭配。
結論:
原創OPA-Q3.1對低阻耳機的悶糊問題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能有效加強耳機的低頻動態和低頻控制力,明顯提升人聲器樂的分離度。同時也適合動圈類高阻耳機。
原創OPA-Q3.1的設計思路可以說是比較獨特,這也契合了一部分低阻耳機玩家的需求,是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應當會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