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村莊眾多,農村道路阡陌縱橫,很多地方還是鄉間土路,雨天出門一腳泥,晴天颳風揚起一路灰。
隨著經濟發達,農村的日子也越來越好,很多農村都修建了平整的鄉道和村路,稍微留神觀察就會發現,這些修好的路普遍都不太寬,農村水泥路普遍只修3.5米!為什麼不能再修寬點?
我們國家對農村修路是有一定標準的,戶戶通修路是國家提出的民生工程之一,是為了老百姓謀福利,改善農村環境,也為了加快農村脫貧致富,國家有具體規定和扶持政策。農村修建水泥公路,從施工到驗收都有可參照執行的國家標準。
修路的專案審批和管理,一般都是歸當地的縣裡交通局負責,由鄉、鎮、村上報審批,國家撥款,進行落實修建道路的工程。
絕大多數地區修建鄉村水泥路,都是由國家全程統籌安排,不需要農民自己出錢,一般靠近鄉道路面水泥鋪設的寬度能達到4米。
但是在村裡接近村民們居住的房屋群落時,往往這樣的小路都很窄,有些地方可能就是一根田壟那麼寬,甚至有的路只有半米寬,但是這些路面因為時間久,走得久了,土質早被踩踏夯實,透過性也沒有太大問題。
只是在鋪設水泥路面時,最寬的主路區域也就3.5米了,一般都不會更寬了,這是什麼原因呢,為什麼不修四米或者更寬呢?3.5米的寬度,一般的農用車,家用車,都可以正常單向通行,就算會車時,對向的車子互相在路邊停靠避讓一下,也能過得去。所以沒必要修建很寬的雙車道,節約成本。
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村裡修路都是穿村而過,很多村民的田地就緊挨著要修的水泥路位置的路邊,一旦路面需要擴寬,就涉及到佔用農民耕地,給路面加寬需要讓路出來。
很多農民都不樂意刨掉田壟,很多人甚至反應很激烈。就算有人讓出田壟部分,一般是沒有特定補償的。
因為國家扶貧修路,為了村落之間通車,帶動農作物運輸加強經濟發展,脫貧致富,修路撥款落到全國的農村,統計起來是非常龐大驚人的數字,所以除了修路之外,沒有專門安排擴寬路面的徵地補償。這樣一來,如果佔用到耕地的農戶,聽到無償使用就不樂意了,村裡的小路想無償擴寬,難度是非常大的。
再有很多農村處於山區丘陵地帶,本來的道路就崎嶇曲折。修路的成本比較高,把建築材料透過車輛運輸到山裡,也是頗費周折,很多路段施工難度又很大。
類似這樣的路況,能夠把路修成水泥路面,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更不會去奢求拓寬路面了,修建農村公路雖然是水泥路的標準,但是專業施工單位的施工的流程和監理也是一絲不苟,質量標準都非常嚴格。
在確定了路面寬度的情況下,經過測量和預設修路區域寬度以內的路面清理出來,佔路的樹和雜草都要清除掉, 需要動用挖掘機等機械裝置來進行輔助路基挖掘建設。
有些地方是直接把土路夯實,然後撒上碎石子兒,用滾筒壓路機把路面滾平整,然後鋪設符合當地適用標號的水泥,等水泥幹了,扯掉修路圍擋以後,一條平整暢通的鄉村公路就修好了。
鄉村水泥路不僅方便了農民們,成為出入于田間和回家的必經之路,還能夠為新農村建設,各個村之間的通車狀況,進行良好的改善,有了村裡的公路,收果子的收菜的農用車都能開到村裡去了,農村進行農產品貿易,脫貧致富,打通交通壁壘。
另外,村裡的公路通了,農民外出務工的道路更方便暢通了,農民們提高生活水平,發展的路也會越走越寬。
在一些偏遠落後的地區,國家撥款修建的路段之外,如果村裡還需要額外增加路面的長度,不屬於公用的國家認定的公路範圍內的路段,甚至修3.2米左右寬的路面,都要農戶們籌集一些資金進行補貼,和出勞力幫忙,能把路修出來都已經非常艱難了,在此基礎上還想擴寬路面,確實不太現實。
我國很多農村臨近交通要道的公路,有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就是大貨車經過的情況非常多,很多拉貨的長途運輸的大貨車,每天轟隆作響日夜不停。
所以我國農村的主幹道水泥路面,很多經常跑大貨車的路段,會出現坑窪和破損的情況,需要公路養護部門修理路面和經常性檢修的頻次也很高,不管怎樣,農村的水泥路,還是為鄉村建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