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月18日,海軍與陸軍、空軍聯合作戰,取得一江山島戰役的勝利,舉世震驚。
毛主席高度評價:“一江山島登陸戰,打得很好!我軍首次三軍聯合作戰是成功的。”
雖然三軍都得到了表揚,但是海軍尤為難得。
一江山島戰役,海軍發揮先鋒作用
眾所周知,陸軍從建軍三大起義走出來,是人民解放軍的根源,基礎好,實力強。
空軍得益於東北老航校的底子,特別是蘇聯的技術和人才幫助,在抗美援朝得到了極大鍛鍊,一夜之間“成為空軍強國”。
而海軍是完全立足於國有的小舢板、小商船起步,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從被人瞧不起到發揮軍種的作戰能力,一步一步自己闖出來的。
在這嬗變一過程中,以張愛萍為首的海軍黨委班子發揮了核心作用,而原國民黨將領則發揮了技術中堅的作用。
1、薄弱的海軍指揮部,成立時僅13人
1949年4月23日下午,在三野司令部所在地江蘇泰州白馬廟,張愛萍主持召開了一個歷史性會議。
白馬廟
參加人員包括82師副參謀長李進、三野軍工部採購科長張渭清、副教導員範豫康和做管理工作的幹部溫禮芝等人。除了張愛萍是高階將領外,其他人不過是中下級軍官。
作戰參謀黃勝天有事沒有參會,但是據他回憶,“海軍成立時的全班人馬,加上張愛萍一共才13個人,5名幹部、8名戰士,大概是世界上最小的一支海軍了。”
更難的是,除了黃勝天對軍事氣象有經驗,其他人對海軍一竅不通,連學歷都不太高。張愛萍也是一名從大巴山走出來的中學生。
已經被任命為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兼政委的張愛萍宣佈:“黨中央已經發出打到臺灣去,解放全中國的偉大號召,我們海軍的組建工作刻不容緩。我們大家都是旱鴨子,但路是人走出來的。我們要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組建起一隻能配合陸軍進軍臺灣的海軍部隊。”
在這個簡陋的指揮部裡召開的這個簡約會議,宣告了人民海軍誕生。
我軍的確太需要海軍了。解放戰爭幾次戰略決戰未能全殲敵人,就因為敵海軍掩護逃跑。臺灣及沿海六千個島嶼,還掌握在敵人手裡。國民黨海軍甚至封鎖閩江北口起至遼河口止的海域,“嚴禁一切外籍船舶駛入”。
更迫切的是,解放臺灣和海南島,統一全國,都離不開海軍支援。
但是,成立之初,我們的海軍是一無所有:沒經驗,沒技術,也缺少艦船。武器裝備非常落後,全部家底加起來不過幾千噸,還不如大國海軍的一艘驅逐艦。原國民黨第二艦隊的26艘起義軍艦,在1950年的“二六”大轟炸中,主要艦艇基本被國民黨飛機炸沉。
“三軍易得、一將難求”,裝置問題還可以克服,最大的困難還是缺少熟悉海軍的人才。
我軍從陸軍走過來。最初的海軍人員抽調自三野抽調野戰團、偵察營、海防縱隊,基本都是旱鴨子,包括張愛萍本人。還有很多人沒見過大海。
唯一的成型力量是原國民黨起義軍艦人員,但還在適應和轉變過程中。
國民黨在撤離大陸的同時,把大量空軍、海軍和船舶等各類技術人才挾持而走,留下一個空白的攤子。國民黨海軍司令桂永清口出狂言:“共產黨要搞海軍,那是痴人說夢!”
沒有人,要建設一支強大軍種,從何談起?
2、張愛萍公開招賢,吸引原海軍人才1100人
張愛萍最先拉起的隊伍,來自於打入國民黨海軍的地下黨員。
原國民黨海軍司令部辦公室主任金聲、原國民黨機械署長曾國晟、軍政部高階參謀周應聰、原國民黨吳淞巡防大隊副大隊長楊滄活、原國民黨陸軍參謀長侍從參謀羅柳溪牽頭,吸引了一批起義海軍人員儘快投身海軍建設。
曾國晟被任命為艦艇調查裝修委員會主任之前,也是顧慮重重:“是舊軍隊過來的,萬一工作中出了差錯,會不會拿我開刀?”
張愛萍笑著說:“曾先生放心,你想怎麼幹就怎麼幹,出了事都算在我張愛萍頭上,我替你掉腦袋!”
曾國晟這才放心,為海軍改裝戰艦,從蘇聯購買艦炮,提高了海軍戰鬥力。
國民黨軍撤退時,在長江口埋下了大量水雷,讓很多船隻觸雷沉沒。曾國晟就帶人在長江口仔仔細細掃雷,將所有水雷全部排出,還世間一個乾淨的長江出海口。
訊息傳到上海市長陳老總那裡,他興奮地對張愛萍說:“要不是你和曾國晟,我這個上海市長是坐不穩的!”
但是,要建設一個配套齊全的軍種,光依靠有限數量的起義將領還是不夠用。特別是技術方面的人才嚴重短缺,是制約海軍發展的關鍵性難題。
張愛萍心急如焚。他力排眾議,公開在《大公報》釋出招賢令:
“為建立人民海軍,羅致海軍人才,業已成立登記國民黨海軍人員辦事處。凡一切曾在國民黨海軍中工作過而今後志願為人民海軍服務者,均可前往登記,量才錄用……”
隨後,海軍在上海、青島、福建、廈門、廣州等地設立登記處或辦事處。
訊息傳來,海軍專業人才紛紛前來,很快就達到1100人。不但有國民黨海軍人才,還有前清的海軍元老。
原國民黨海軍司令桂永清的把兄弟徐時輔,一位學識淵博的海軍全才。
他曾在蔣介石的侍從室工作,被授予“中正獎”。他提出“到海上打游擊”的觀念在抗戰中發揮了巨大影響。他在美國費城的海軍學院深造,回國擔任海軍司令部辦公廳副主任,為國民黨提出海軍整編方案和許多重要建議。解放前夕,他自動脫離國民黨海軍,留住大陸。
張愛萍認為人才難得,親自接見徐時輔,徹夜長談之後,當即重用。
最後,張愛萍深情地說:“人民海軍需要徐先生,人民需要徐先生,正在崛起的中華民族需要徐先生!”
徐時輔的岳父是原國民黨的國大代表,容易惹人非議。張愛萍不顧勸阻,不但參加了徐時輔的婚禮,還親自證婚,主持了婚禮。
徐時輔大為感動,不但參加海軍建設研究委員會,成為海軍裝備實力的艦艇調查裝修委員會委員,還出任華東軍區海軍司令部訓練處副處長,親自主持編練工作。南京海軍學校成立後,他又擔任副部長,為新中國培養了一大批海軍人才,奉獻四十餘年。
另一位典型是曾以鼎。
曾以鼎的經歷更加複雜,他畢業於滿清的煙臺水師學堂,後在英國留學。北洋軍閥時期擔任艦長,抗戰時期擔任艦隊司令、江防副總司令,屢立戰功,被授予中將軍銜。這樣一位資歷深厚、經驗豐富的海軍老將,也在上海解放前夕拒絕去臺灣。
海軍黨委研究後,任命曾以鼎為海軍建設研究委員會主任,負責海軍建設一切重大問題的討論和決策。1957年,曾以鼎病逝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安葬於北京八寶山公墓。
他們不但從事研究和決策,還到一線實權崗位任職。
起義將領林遵被任命為華東軍區海軍第一副司令員。
原國民黨海軍中校盧振乾被直接任命為“廣州號”軍艦艦長。
這些受到重用的原海軍人員,不但參與新中國海軍的設計、採購、建設、修理等重大決策,還主動提出良好建議,推動新中國海軍事業迅速發展壯大。
可以說,新中國海軍的技術班底,基本都來自於國民黨的原海軍人員。
針對有些陸軍過來的同志稱呼原國民黨海軍為“那些國民黨海軍”,海軍黨委專門作出規定:從陸軍來的同志一律叫“新海軍”,從國民黨海軍過來的同志一律叫“原海軍”。
一下子讓原國民黨海軍人員感到了平等和自由,消除了自卑感和生疏感。
1949年8月28日,毛主席在中南海頤年堂親切接見張愛萍和徐時輔、林遵、曾國晟、金聲等人,併合影留念。離別時,毛主席親自送到大門外,讓這些原海軍人員深受感動。
1949年8月28日,毛主席接見海軍人員
3、張愛萍趕鴨子下水,把陸軍10000人變成海軍勇士
根據中央批覆的海軍建軍原則:“在共產黨領導下,以人民解放軍陸軍為基礎,團結原海軍人員,共同建設人民海軍。”
為充實力量,張愛萍從陸軍30軍、35軍軍部及直屬部隊抽調1萬餘人到海軍。
最初很多人不願意當海軍,改編遇到很多困難。
主要理由包括:一是很多人不會游泳,先天恐懼;二是文化學歷有限,對學習海軍知識缺乏信心;三是對未來海戰憂慮,擔心犧牲在勝利之時。
而原海軍人員雖然有技術、有經驗,但在思想上卻有輕視新海軍人員的情況。
張愛萍透過多種激勵方式,帶領這些新海軍與原海軍人員共同融合,形成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良好局面,在戰鬥中學習戰鬥,邊打邊建。
沒有海軍時,我軍連浙東海上一個小小的登步島都打不下來,傷亡1400餘人。
金門島登陸戰損失9000餘人,教訓極度深刻。
國民黨控制沿海島嶼,不僅切斷航道,破壞生產,還作為向大陸滲透的跳板,危害甚大。
海軍逐步建成後,迅速投入戰鬥,創造了25噸小炮艇打沉敵人300噸大兵艦的奇蹟。
1954年11月14日,我海軍魚雷快艇部隊一舉擊沉敵“太平”號主力艦,取得了建立以來的最大勝利。
美國電臺驚呼:“‘太平’號軍艦被擊沉,是一個驚人的行動,它證明了共產黨中國現在已經擁有很大的海軍力量。”
從沿岸到近海,從淺水到遠洋,人民海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走向深藍。
4、後記
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統戰工作,並將其作為民主革命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面對舊時代留下的1000萬國民黨軍政人員,毛主席慷慨地說:“包起來!”此舉迅速穩定了人心,將其轉化為可用力量。
爭取和利用原國民黨海軍人員投身新中國海軍事業,是統戰工作的重大勝利,也是毛澤東鬥爭策略的偉大勝利。
“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
原國民黨海軍人員很多人也是懷有一腔熱血,也曾經在北伐和抗戰中取得突出成績,但是受限於歷史,報國無門,無法發揮一技之長,這是時代的侷限性。
把這批人員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力量發揮出來,正是中國共產黨具有寬廣胸懷、能夠廣泛汲取智慧和力量的真實體現。
參考資料:
1、《毛澤東選集》;
2、《開國上將張愛萍的戎馬生涯》;
3、《海軍初創時13位見證人,如今只有93歲的老兵黃勝天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