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是流傳我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每一刻故事之孝行雖不相同,但皆足以發揚我國固有道德,故事中雖有荒唐,且似不切實際,惟其孝德之崇高,精神之偉大,實堪為後世之範矣。
廿四孝稱古昔賢 萬難行孝感蒼天
事親克己真心志 孝德流芳傳萬年
廿四孝名天下知 事親至孝足為師
後人效法行無怠 能得並肩稱孝兒
1
【 孝 感 動 天 】 虞朝皇帝舜,是瞽瞍之子,天性至為孝順。 父親是一位全然不懂禮儀的人,母親常出惡言,其弟名象,傲慢不悛,惟姚舜並不怨恨,仍能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姚舜常在歷山下耕田,因孝感動天,有象協助耕田,亦有鳥幫助其鋤草。 當時的皇帝唐堯聞悉姚舜大孝,特派九位男子服侍,並將其女兒娥皇及女英與舜為妻,後來並將天下讓與,舜以一平民,居然躍而為虞朝之皇帝,純因孝心所致。
有詩頌曰 :
隊隊耕春象 紛紛耘草禽
嗣堯登帝位 孝感動天心
2
【 親 嘗 湯 藥 】 西漢時代之漢文帝名恆,系漢高祖劉邦之第三子,尚未就帝位前,其父就封化為代王,文帝奉養其母薄太后,極為孝順,從不怠慢,有一次母親患病,病了三年之久,文帝親自殷勤看護,在側侍候,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每逢煎好湯藥,如非親自嘗試,未敢拿與母親服。 文帝孝順母親,因而仁孝聲名傳遍於天下,得到人人之讚頌。
有詩頌曰 :
仁孝聞天下 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載病 湯藥必先嚐
3
【 齧 指 痛 心 】 周朝曾參,名子輿,奉養母親,極為孝順,有一次往山中砍柴時,家裡忽然有客來到,母親不知所措,盼望曾參速返,乃咬破手指,在山中之曾參,陡覺心痛,卜有預兆,急忙挑柴趕回家中,跪在母親膝前,問其緣故,母親說: 因有客至,乃咬手指使你醒悟。 曾參事母至孝,母親手指竟與其性靈相通。
有詩頌曰 :
母指方才齧 兒心痛不禁
負薪歸來晚 骨肉至情深
4
【 負 米 養 親 】 周朝仲由,字子路。家境貧困,時常採食藜與藿等野菜,子路為奉養父母,每每往百里以外之地揹負食米。 父母逝世後,南遊至楚國,楚王敬慕其學問人品,給與封其官爵百乘之車馬,積存之米糧以萬鍾計,平時生活,以多層毛毯為坐褥,用膳時排列食鼎食用,極盡榮華富貴,但仍然思念父母之苦勞,感嘆說: 雖然希望再如以往,食用藜藿等野菜,往百里以外之地負米奉養雙親,惜巳無法如願。
有詩頌曰 :
負米借甘旨 寧辭百里遙
身榮親巳沒 猶念舊劬勞
5
【 賣 身 葬 父 】 漢朝有一孝子,姓董名永,家貧如洗,父死時無力辦理喪事,乃賣身貸錢埋葬父親。 葬親事畢,往買主家償工途中,遇一婦女,求董永娶為妻室,並與之同往主家,買主令織縑三百疋以抵償貸借款項,因得該婦女之助,僅歷時一個月,即完成工作,歸途行至前相遇之槐樹下,該婦女遂辭別董永而去。 相傳該婦女系仙女,因董永之孝心可感,乃得天助。
有詩頌曰 :
葬父貸孔兄 仙姬陌上逢
織縑償債主 孝感動蒼穹
6
【 鹿 乳 奉 親 】 周朝郯子,天性至孝,父母年老,雙目均患眼疾,想食鹿乳。郯子就穿上鹿皮,往深山鹿群之中,取鹿乳供奉雙親,不料為獵人發現,欲箭射殺,郯子急忙告以: [為取得鹿乳供奉患有眼疾之雙親,始穿上鹿皮混入鹿群之中取鹿乳] 。
有詩頌曰 :
親老思鹿乳 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聲語 山中帶箭歸
7
【 懷 橘 遺 親 】 後漢有一姓陸名績,字公紀之孝子,於六歲時,往九江謁見袁術,術以橘子招待,績竟暗懷二枚橘子。告別跪拜時,橘子墮地,術責陸郎因何暗懷橘子,績跪答稱: [吾母生性極愛橘子,欲持返孝敬母親]。 績年僅六歲即知盡孝道,術稱為奇事。
有詩頌曰 :
孝悌皆天性 人間六歲兒
袖中懷橘實 遺母報深慈
8
【 臥 冰 求 鯉 】 晉朝時有一姓王名祥之人,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之是非,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 繼母朱氏時常欲食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乃赤身臥於冰上禱告,忽然間冰裂,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有詩頌曰 :
繼母人間有 王祥天下無
至今河水上 留得臥冰模
9
【 戲 彩 娛 樂 】 周朝之老萊子,天性至為孝順,奉養雙親,盡擇極甚甘甜爽脆之食品。 自己雖行年七十,但從不自稱年老,且時常穿著五彩斑爛之衣服,在雙親之側扮裝嬰兒之遊戲,又常挑水至雙親堂上,故意跌臥地上,學出嬰兒啼哭之聲,以娛雙親。
有詩頌曰 :
戲舞學嬌痴 春風動綵衣
雙親開口笑 喜氣滿庭幃
10
【 扇 枕 溫 衾 】 漢朝有一孝子黃香,年僅九歲,母親逝後,日夜思慕,鄉人稱讚他為孝子。 黃香親自操作勤勞辛苦之事,一心一意侍候父親,克盡為孝子之道,夏天暑熱,為其父扇涼枕蓆,冬天寒冷時。 即以身先行溫其之被褥。 其行被太守劉護得悉,以年僅九歲即知孝親,而大事加以表揚。
有詩頌曰 :
冬月溫衾暖 炎天扇枕涼
兒童知子職 千古一黃香
11
【 哭 竹 生 筍 】 三國時代,有一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幼年喪父,母親年紀老邁,患疾沉重 ,時逢冬月,風雪交加,未有竹筍,但母親思食筍煮羹,宗無計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因其孝感動天地,須臾地裂,出筍數莖,持歸作羹供奉母親,食畢疾病竟得痊癒。
有詩頌曰 :
淚滴朔風寒 蕭蕭竹數竿
須臾冬筍出 天意報平安
12
【 滌 親 溺 器 】 宋朝黃庭堅,號山谷,元?年間中為太史,生性至為孝順,身雖為太史,富貴顯耀,然侍奉母親,卻極盡其誠孝之心,凡母親之事,不用奴婢傭婦,每夕親自為母滌洗溺器,未曾有一刻不盡到人子之孝行。
有詩頌曰 :
貴顯聞天下 平生孝事親
不辭常滌溺 焉用婢生嗔
13
【 一 日 三 朝 】 周文王名昌,殷代諸侯之一,商朝紂王封其為西伯,領導西方諸侯,及至武王滅商,被追尊為文王,文王系一賢明君子,亦為聞名之孝子。 每晨必先到父母居室,詢問內侍,父母玉體安康否,得知無恙,始放心離去,中午又去問安,夜晚復去一次,每日必趨前問安三次,如父母欠安,即憂心慼慼,坐立不安,直至康復,始能釋然。 又每日三餐,餐後必探詢師,得知父母食慾未稍減,始欣然重返皇居。 經年累月,不論朝夕,不問寒暑,對雙親起居,關懷備至,克盡晨昏定省之職,其子孫代代繼承孝道,是以周朝相傳三十七代歷八百三十七年之久,此乃孝格蒼天之賜佑也。
有詩頌曰 :
趨候日三問樂康 探詢父食有如常
經年累月行無怠 大孝流傳四海揚
14
【 上 書 救 父 】 淳于意,漢朝臨淄人,拜齊國名醫陽慶為師,學得精湛妙術,原任齊為倉令,其師逝世後,棄官改而行醫。 因為人剛直義氣,行醫時開罪一有權勢者,致被陷害,押往京城治罪,其幼女名緹縈,雖為弱女子,竟不辭勞苦,長途跋涉,隨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其陳情書闡明肉刑之害,並陳訴其父任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今遭不白之冤,實系遭人誣害,願當婢女,為父贖罪,漢文帝感該女孝心,特赦其父,並詔告天下,癈除肉刑。注: 肉刑是我國古時對囚犯切斷肢體或割裂肌膚的刑罰。
有詩頌曰 :
隨父赴京歷苦辛 上書意切動楓宸
詔寬特赦成其孝 又癈肉刑惠後人
15
【 跪 讀 父 書 】顧悌,字子通,三國吳雍人,年方十五,即任郡吏,嗣又晉升偏將軍,因性剛毅,言事切直,招致同僚妒忌,而辭官返鄉,時其父尚任縣令他省。 顧悌每接其父家書,必先潔身整衣,更設幾棹,放置華翰,跪而恭讀,讀畢復行叩拜,以喪尊敬。 後其父歿,哀慟欲絕,奔喪百里外,理畢善後,猶懸掛父像於壁上,下設神座,供奉果品,從未間斷,且早晚跪拜追思,其孝心可謂至矣盡矣。
有詩頌曰 :
家書接奉如尊親 諄切訓教勝寶珍
跪讀誓堅遵父示 興家立品答生身
16
【棄 官 奉 親】 晉朝時代,潘岳字安仁,榮陽中牟人也。 少時才華非凡,被譽為神童。 武帝時任河陽令,迎母至任所侍奉。 潘岳性喜愛花木,公暇之餘 ,裁植桃李,錦繡成林,花盛開時,扶母出遊承歡。 嗣後母病,思鄉情切,潘岳毅然辭官,上官力加慰留,亦不改其志,答以: [屬下母患病,欲歸故里,若貪戀祿位,不肯歸養,將何以為人子 ?] 其孝心令人感佩不巳。 歸裡後,因家貧,躬自耕農,種菜出售,得資買甘旨供母,又餵養群羊,取乳奉母,是以母病痊癒,享樂晚年,其力孝足為後人之範矣。
有詩頌曰 :
棄官從母孝誠虔 歸裡牧羊兼種田
藉以承歡滋養母 復元歡樂享天年
17
【 傷 指 念 親 】晉朝陳留有一孝子範宣,十歲時即能領悟: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之孔子聖訓,珍惜身體甚謹,且平素奉事雙親溫順,孝敬。 一日削尖細竹作箸,因持刀不穩,致刺傷左手食指,雖僅表皮割裂,滴出小小血珠,竟驚慌異常,頓時臉色發白,流淚不知所措,旁人關注,問其是否劇痛難忍,範宣竟搖頭答以: [痛,有何難忍,是因毀傷父母所身體心感不安而巳 !] 小小年紀,即知愛惜身體,孝順父母,誠令人歎服。
有詩頌曰:
孝道首先重保身 克珍身體可怡親
傷微非疼還憂泣 年幼早知孝感人
18
【 行 乞 養 親 】 唐朝,楊乞者,圩橋人,生性至孝,家貧如洗,靠行乞養其父母。 所乞食物,悉攜歸奉親,親未嘗,雖飢餓亦未敢先嚐,如有酒時,跪而捧進,待父母接杯,即起立舞蹈唱歌,如小兒嬉笑,以樂父母。 有人憐憫其窮困,勸其為人傭工,以所得工資養親,楊乞答以: [父母年老衰邁,若為人傭工,遠離膝下,則無人奉侍。 ] 聽者益感其真孝。 後父母相繼去世,求乞募棺安葬,每逢朔望,即攜佳餚赴墓前哭祭,其孝行實堪嘆佩。
有詩頌曰:
乞酒奉親盡禮儀 高歌跳舞學嬌姿
娛親精采引歡笑 滿堂春風不斷吹
19
【 籠 負 母 歸 】 鮑出,字文芳,後漢時代新豐人,天生魁偉,稟性至孝。 時值賊亂,賊掠其母,鮑出發指,追殺賊眾十餘人,終見其母及鄰居老嫗同受捆綁,遂奮勇衝前解救,賊見來勢兇猛,勇不可擋,乃釋其母與鄰居老嫗。 嗣後以世情動盪,乃奉母避難於南陽,數年後賊亂平定,本欲以轎扛抬其母返回故居,卻因跋涉危險,遂編制竹籠,肩色負其母歸鄉。 其母享年逾百始逝世,時鮑出巳達七十餘高齡。
有詩頌曰:
救母險如履薄冰 越山肩負步競競
重重危難益堅忍 孝勇絕倫足可矜
20
【 孝 傳 五 世 】 陳侃,字君和,宋朝永嘉人,事親至孝,名遍四方。 其事雙親,溫順恭敬,百依百順,竭盡所能,以博歡心,遇親有病,則自奉湯藥,日夜在側奉侍,既卒,哀慟欲絕,克盡 [生事盡力,事死盡思] 之聖訓。 其孝行,家人引為典範,是以代代子孫,相連效法,人人弘揚孝道。 陳侃以一己之孝,引導全家成千的大族,上慈下孝,兄友弟恭,夫唱婦隨,妯娌和合,滿堂春風,和氣藹藹,得以五世同居,傳為佳話。 朝廷特旌表其門閭曰: [孝門陳君] ,鄉人鹹稱其門為: [陳孝門]。
有詩頌曰:
至孝事親世頌揚 子孫代代仰遺芳
同居五世人崇仰 感動楓宸詔表彰
21
【 遂 成 母 願 】 宋朝,蔡襄 (世傳蔡端),自幼秉性至孝,未敢違悖母命。 宋仁宗時,其母攜蔡襄乘小舟經洛陽江往惠州途中,遇強風翻落江中,幸被拯救,始免淹沒。 其母盧氏經常述及此一遭遇,勉勵祭襄力學,求取功名。 將來在洛陽江上築造大橋,造福人群。 及其長大,不負母願考中進士,任端明殿學士,屢向皇上請求回鄉未獲準,終獲派為泉州知府。 回鄉後,謹遵母意,積極籌款造橋,不眠不休,親自督工,克服萬難,終能築成洛陽橋利濟後世,完成母願。
有詩頌曰:
母囑築橋志必堅 晨昏耿耿操心田
耐勞克苦宗親願 今古頌稱至孝賢
22
【兄 弟 力 孝】 元朝時代,偃城地方,有文忠,文孝二兄弟,以孝聞名。 其母和氏病,侍奉湯藥,夜以繼日,及至仙逝,廬墓三年,可謂生事盡力,死事盡思,不幸未久,其父又患惡疾,雖耗盡家財,遍尋名醫,卻旦藥罔效,二兄弟以求醫既然乏術,二人共同推載其父,遍訪遠近名山古寺,虔誠祈禱。 一日,僕僕風塵,行至一山麓,偶遇一老僧,賜贈丹丸二粒,其父服後,霍然痊癒,實二兄弟孝心所感也。
有詩頌曰:
母喪廬墓盡哀悲 父疾遍祈山寺祠
佛化老僧施妙藥 病除復健事稱奇
23
【勸 姑 孝 祖】 明朝,絕興山陰地方,楊家一童養媳,名劉蘭姐,年僅十二,即見理透徹,事姑躬勤。 其姑王氏好犯上,經常罵其祖母老而不死,是為厭物,言詞極其不敬。 一日深夜,蘭姐進入姑房,跪泣不起,姑驚問何故,蘭姐答以: [兒擔憂婆母不敬太婆母,媳婦如引為榜樣,日後婆母年老,亦被視為厭物,則何以堪! 太婆母長壽,誠吾家之幸,請三思之。 ] 王氏聞諫,頓然悔悟,含淚嘆曰: [良言教我多矣! ] 遂痛改前非,溫柔卑順,極為孝順,而蘭事其姑王氏,亦克盡孝道。
有詩頌曰:
二六女兒明大義 看姑罵祖逆親意
入房跪勸悔前非 示範兒孫行孝字
24
【兄 弟 爭 孝】清朝,長江口外之崇明島上,有吳氏四兄弟,因家貧困,幼年時,皆被雙親賣與富戶為僮僕,及長大,各自節儉勤奮,自力贖返鄉,毗連建宅娶妻。 四兄弟不忘親恩,爭相供養父母,議家每家輪流供養一月,惟妯娌皆不贊同,認為如此,須經三月之久始能輪及,乃改議一日換一家, 後復以按日輪流,亦須三日之久,終以決定一家奉養一餐,長房供奉早餐,二房午餐,三房晚餐,四房早餐,依次輪流,並定五日一次,共烹佳餚款侍,子孫兒媳爭相端菜敬酒,閤家歡樂異常。 其雙親享福近百歲始終。
有詩頌曰:
父母育恩深似淵 不尤被鬻孝猶虔
弟兄爭奉酒甘旨 純孝渾歸妯娌賢
圖片:平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