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我們可以聽到“三教九流”這四個字,那麼這三教指的是什麼?
三教文化屬於中國傳統文化,是由儒、佛、道三家的學術內涵構成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歷史。三教合一,即儒教(以孔子為代表)、佛教(釋迦牟尼建立)、道教(東漢張道陵創立,到南北朝盛行起來),三教相互包容和相互融合,儒家最高稱聖,佛家最高稱佛,道家最高稱仙。聖、佛、仙皆由人成,是修學大成的結果,並不是天生的。儒、佛、道文化是人類智慧的精神財富,是人類對主客體認識的知識結晶。人類文明的歷史發展,以及現代、未來的文明人類的前途,都與儒、佛、道傳統文化密切相關。繼承、研究、融合、發展儒、佛、道的傳統文化,是對人類文明的承前啟後。
儒佛道三家思想的精華,可用九個字概括,這九個字分別是:知、仁、勇、慈、儉、讓、覺、正、淨。”前三個是儒家的三樣寶貝,中間三個是道家的三樣寶貝,後面三個是佛家的三樣寶貝,若能理解這些字背後的含義,可以受益一生。
儒教
創始人:孔子,代表人物:孟子、荀子,作品:《論語》、《孟子》、《荀子》。
“儒”這個字,原本是古代對學者的尊稱,它的字義是“優”及“和”的意思,說他們的思想學問,能夠安定別人,足以說服別人。所以它只能稱為“儒家”。有的認為存在儒教。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論備受漢武帝尊重。其大一統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更是把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學抬到獨尊的地位。儒教以"儒家思想"為最高信仰,從南北朝開始,又稱"孔教""聖教",尊孔子為先師並被尊為教主,也被稱為至聖先師。儒以“仁”為主,以“聖”為中心,所以也叫聖教,在古代儒教比較盛行,甚至於朝廷和很多民族都以“儒”為榮,把它稱之為國教,享受著至高的榮譽。“儒學”、“儒家”、“儒教”這些概念要分清。儒學作為一種學說,儒家作為一個階層,儒教作為一種信仰,三者需要區分開來。
佛教
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代表人物:菩提達摩
說起佛教大家都很熟悉,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並稱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原來只流行於中印度恆河流域一帶,後於東漢時由傳入我國,佛教的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 三十歲得成佛後稱為釋迦牟尼佛。在佛教裡,佛這個字意義很深,它的含義是“智慧、覺悟”,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世尊。佛教的教派思想就是:淨化心靈、促進道德覺悟。佛教典籍共分為經、律、論三藏。
道教
創始人:老子,代表人物:莊子
在我國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發源於中國、由中國人創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稱為本土宗教。道家學說起源於中國春秋戰國的方仙道。與儒家文化互相激盪,相輔相成一起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思想脊柱。東漢張道陵創立的一種宗教,奉老子為教祖,南北朝時盛行起來,道教是以"道"為最高信仰。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是統治階級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道家的主要著作有《老子》、《莊子》等。莊子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張"道德"。
三教合一
王重陽的全真道,公開打出三教合一的旗幟,建了一批以三教合一為特徵的教團,全真道把三教經典共同傳習和誦唸,把三教的修持方法融會貫通而應用。王重陽的三教合一思想對後世的道教影響極大。明代的張三丰也吸收了王重陽的三教合一思想,亦倡導三教同一之說,他認為只有正邪之分,沒有三教之異,所謂儒、釋、道三教只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創始人的表達各異,其所指相同,“牟尼、孔、老皆名曰道”。勸善渡化,其功一致,“修己利人,其趨一也”。從統合的角度看,“三教合一”的含義無疑要比“三教”更進一步。關鍵在於對“合一”的理解。如果將“合一”視作儒、道、佛三家的內在義理上,特別是在道德標準取向上走向融合的一種趨勢,當然可以,但此至少在明代之前是稱為“三教合流”或“三教歸一”的。其實一般的學術著作中在說三教合一時,也就是這個意思。
關注我,下一篇我們來說說三教九流中的“九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