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這一章節,強調了友善,若要相互之間都和諧,每個人都應該從我做起,先行對他人友善;久而久之,就能夠創造出一種和諧氛圍;才能夠獲得最終美好。
當然反過來,宣揚爾虞我詐,陰謀陽謀,勢必也會形成一種人人對立的局面,大家都活得沒安全感,活得很累;小至一個家,一個團隊,大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是互相防範,互不信任。
下面來看看這章節內容:
1.聖人常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聖人常常是沒有私心的,以百姓心為自己的心。
說白了就是時刻抱著為他人服務的心態,最終卻能夠為自己帶來最大好處,每天都在幫助別人,一件一件積累起來,每天都很快樂,這就是最大的收穫,開心快樂,壽命自然就長了。
當然,連最終獲得最大好處這個念頭,也務必要捨去;哪怕依然身處逆境,也應該笑對人生。不然做了好事,一直期待有回饋,結果反而搞得自己心煩意亂。做好事就是做好事兒,在那一刻能夠幫助到別人感到開心愉悅,就足夠了。
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善者,吾善之:對我友善的人,我善待於他。
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對我不友善的人,我也同樣善待他,這樣就可以收穫友善了,從而使得人人向善。
在這裡,有文章將“善”翻譯為善良;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那就說不通了,難道強盜小偷,犯了罪,反而去善待?這個社會勢必亂掉,拿拳頭說話了。
但是翻譯成“友善”,就沒毛病;因為對我不友善,可能是他的問題,也可能是我的問題,可能自己斤斤計較,氣量實在不夠大;或者乾脆大家都沒問題;很多事情,不能因為你對我笑,我才和你互動,就像視窗辦事人員,不能老百姓著急了,說話大聲一些,就不給這個人辦事情了;無論任何態度對待我,只要這件事是正確的,那麼我們一起去完成它。
3.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對於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對不誠信的人,我同樣也信任他;長此以往,建立起誠信社會,從而使得人人守信。
你騙我,我也騙你;被一個人騙了,乃至於所有人都不相信了,這樣就麻煩;不要覺得不誠信少我一個不少,多我一個不多,大家都這麼想就糟糕了;應該從每一個人做起,最終做到整個社會,整個國家都講誠信,然後人人都能享受安全穩定和諧的環境。
4.聖人在天下,歙(xī)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有道的聖人,身處其位,收斂自己的慾望,使天下的心思迴歸於純樸。
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老百姓們都是耳濡目染的,有智慧的人就應該像對待孩子的態度善待天下百姓,也就是以身作則,不能兩套標準。
老子的《道德經》是一部善經,期待人人都善;從自我做起,每一個人都應該要求自己,自然就能夠營造出一個美好的世界;而不是西方的《烏托邦》,《理想國》,在書本中先打造出一個美好世界,生活是怎樣怎樣的,法規是怎樣怎樣的,然後能夠生活在這樣的世界裡面是多麼美好;但是怎麼打造竟然和每個人都沒關係, 這其實就是烏托邦,就是空中樓閣,是完全不現實的。
每個人既然都能置身其中,都不需要達到怎樣的標準,一點一滴整合起來,又怎麼能美好?這完全是不理性的。
只有人人從自身做起,慢慢的,才能夠漸漸地擁有最終美好。
所以中國的書籍,是能夠落地的,是具有現實主義的。實在應該好好品讀老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