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現代俗稱為狗,一種常見的犬科哺乳動物,與狼為同一種動物,生物學分類上是狼的一個亞種。狗是人類最早馴養的一個物種。有人飼養的稱為家犬,無人飼養的狗稱常被稱為“野狗”或“流浪狗”,可能對環境與其他生物造成影響,是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狗的壽命最多可超過二十年,平均則為十數年,與貓的平均壽命相近。
根據現在對狗狗DNA的分析,得出狗不單單是灰狼的近親,更是各地不同灰狼亞種的混血後代。現代狗的祖先約在1.1萬至1.6萬年前開始在西歐被人類馴化,更早之前人類飼養的古代狗已經滅絕。
2016年的研究表明,現代狗至少經過兩次馴化,人類在亞洲馴化狗,發生在超過1.4萬年前,一小部分家犬和人透過歐亞大陸西遷。這意味著,所有現代家犬,,它們的祖先可追溯回到亞洲。基因檢測發現舊石器時代的歐洲犬,很多基因型在現代歐洲犬中找不到。這結果意味著,古歐洲犬沒留下多少後代,有可能是因為亞洲犬在新石器時代就逐漸取代了古歐洲犬。
放到現在,人們對狗狗的認知越來越多,狗屬於食肉目犬科犬屬,因而與其它同科近親如狐、豺等擁有相近的外觀與行為特徵,與同屬的近親如郊狼等更可能雜交出具有一定生育能力的後代。與自然存在的物種與亞種不同,狗的品種與品系是人工擇育的結果,在各品種之間,外觀可能存有巨大差異但不存在實質的生殖隔離。在育種的歷史上,人們可能讓不同品種的狗、甚至與野狼交配以孕育出被認為更好的新品種,但也有一些品種在培育過程中,人們可能為了保留該品種的一些特質,而故意讓它們近親繁殖,以維持所謂的“純正血統”。長期近親繁殖的作法可能導致其後代出現近交衰退的問題,如體質不好,壽命短等現象。
隨著現在養狗的人越來越多,關於狗狗的諸多問題需要我們去了解,就如狗狗的食性。雖說犬的祖先為狼、屬食肉目,犬在各種文獻中除了稱肉食動物的之外,但也有不少稱其為雜食動物。與嚴格肉食動物不同,狗可以適應各種飲食。狗不需動物蛋白,也不需大量蛋白質,即可滿足基本飲食需求。狗可以健康地消化吸收各種食物,包括蔬菜和穀物,即使在飲食中有很大比重都可以。純肉飲食缺乏鈣質,反而不適合犬類食用。狼狗對比的基因分析指出,狗的基因中有一些突變增強了澱粉酶活性,令狗較為適應高澱粉飲食,換句話說,現在的狗狗可能更適合吃人類的主食。一些狗甚至帶有唾液澱粉酶。犬類仍然需要一些在自然界裡主要由肉類提供的營養成分,例如其合成膽酸使用的牛磺酸,提升鈣質吸收的維生素D,以及維持氮平衡的精氨酸。
事實上,犬類能接受的食物種類還是比人類少的,例如它們對巧克力中的可可鹼的代謝速度比人類慢很多,大量攝入巧克力會使犬發生可可鹼中毒甚至致死。其他尚有洋蔥、葡萄(葡萄會使犬腎衰竭或死亡)、櫻桃、酪梨,含有木糖醇的食物如糖果、烘焙食品、冰淇淋和花生醬等。而一些人類常用的成藥對狗也是毒藥。因此不要讓狗有機會接觸人用藥品及有害的人用食品是飼養的基本原則。飼主應注意如狗吃蛋糕、餅乾或其他人類食用的甜點,是否會令狗的腎負荷過大;腎臟負擔過大可能造成皮下脂肪堆積和脫毛等現象。所以餵養時注意食物搭配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