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兒子從一個偏遠小鎮出生的嬰兒,茁壯成長為一名美國藤校的青年才俊,自己在陪伴他成長的同時,付出很多,也教育過程也頗費心思,如果想了解如何培養孩子,請關注《我家有兒初長成》系列文章。
幼兒教育篇:
1998年時,我工作單位在漢旺鎮,一個西南偏遠小鎮,這個依山傍水的小鎮,正處在龍門山脈與綿遠河流之間,就在風景秀麗的龍門山脈腳下,曾是央企的駐地。
1966年,為了國防需要,為了祖國大三線的建設,哈爾濱汽輪機廠和部分上海汽輪機的職工往山區搬遷,選址漢旺鎮。那時的漢旺鎮還是中國西部一個普通的小小農村,根本沒有一層以上的樓房。老百姓傳說中,漢武帝劉秀曾避難於此,據說這就是漢旺鎮古名的由來。
幾千年過去了,皇帝來過的小鎮毫無變化,而央企的到來的40多年裡,給漢旺帶來了比皇族光顧更深刻的變化,這個極為龐大的產業叢集,在狹長的山谷不斷剷平土坡,用人的力量與自然抗爭,把這個企業一下子延綿了十里,被譽為“十里央企”!於是古鎮漢旺也越來越熱鬧,越來越繁榮,從醫院、學校、公安、消防,除了殯儀館,五臟六腑一應俱全,像一個封閉的小王國,幾萬職工、家屬在這片山谷裡繁衍生息,結婚生子。哪時,從全國不同的地方,帶著責任和擔當的人,翻山越嶺來到這個小鎮,有北京人,上海人、東北人、陝西人、四川人,有上山下鄉的知青、轉業軍人,還有風華正茂的大學生,伴著轟隆隆的機器聲,逐漸把繁華富足的城市生活也帶到了這個昔日的山谷小鎮。
我兒子正是出生併成長在這個小鎮上,1998年時,小鎮上沒有少年宮,也沒有什麼早教機構,初為人母的我,也只能看一些育兒書籍,摸索著教育。
我兒子從小就喜歡看廣告,一看到電視廣告時就全神貫注跟著的念詞。看完賣零食的廣告,還給自己取了個“悄悄豆”的名字,我當時想到何不趁這個機會讓他認識一下各個廣告的名稱呢,於是到播放的廣告產品中出現一些簡單的漢字時,就讓他認字,於是兩歲時,他就能把熒屏上出現的漢字和具體物品聯絡起來。
我兒子還是個車迷,哪時小鎮上車輛並不多,就給他買了許多車輛的帶影象的識字卡片,他不但認識上面的各種車輛圖片,而且連車輛漢字都認識,即使手寫在紙上他也能流利地讀出來,像“卡車”、 “重型運輸車”、“攪拌車”、“工程維修車”等等。
同時,還給他買了很多玩具車,比如摩托車、小汽車、大卡車、拖拉機、救護車等,在家時,讓他就給玩具車排隊,叫他學習數數。當逛街時,他看到馬路上來往的車輛就手舞足蹈,就引導他認識數字,他小時的一大愛好就是讀車前車後的牌照,這種興趣幫助他形成較快的反應力,早早就能流利地讀出阿拉伯數字。
小孩天生喜歡聽故事,稍大一些時,對於講故事,那就要求他就得先給我講一個他當天經歷的故事,然後我給他講3個故事,透過這樣既鍛鍊了他的觀察能力又鍛鍊了他的語言組織能力,讓他學習語文很容易。
透過音樂培養記憶力,沒有誰天生記憶就好,都是經過後天的訓練才能逐漸加強,這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音樂正是培養孩子記憶力的最佳教材。有專家做過實驗,在母親懷孕期間給胎兒聽古典音樂,迴圈反覆,不斷放給胎兒聽。等到嬰兒出生後5個月的時候,又進一步實驗,把一些他們從沒聽過的曲子夾在已經聽熟的曲子中放給他們聽,當聽到那些從沒聽過的樂曲時,嬰兒臉上帶著驚訝和不安的神情,而聽到那些熟悉的曲子時,他們則露出會心的微笑,這個結果說明5個月大的嬰兒已經能夠記住樂曲了。自己正是遵循這個方法,在懷孕時,就用專門的錄音機貼著肚皮,放古典音樂給胎兒聽,出生後,也給他放同樣的音樂,以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讓孩子樹立上進心,從小立志,兒子在三、四歲時,帶著他去見我的老師—西安交大的博士(一些比較年輕的叔叔和阿姨),讓他知道博士離他並不遙遠,那時他就會說以後長大了要當博士。後來,有一次看電視,有一個年齡很大的院士在講課,就問院士是怎麼回事,知道是比博士更有本事的人,就說以後要當院士。也許孩子長大以後未必能實現他的理想,這牽涉到多方面的原因,但他有了一個理想,讓他有了一個前進的方向。
若把孩子的大腦想象為一棟房子,在生命的前三年中,大腦已經擁有成年時80%的腦體積,相當於完成了80%的造房子工程——比如龐大的地基、承重牆體、屋頂房梁。下一步就是內部裝修,比如買電線,裝開關,連線各個房間電路,確保房子的正常執行。只不過大腦的迴路要複雜得多。幼兒期教育,小鎮家長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多種方法把每一個腦回路的連線正確,讓它們最大效率的執行,並不斷完善它們,讓孩子大腦越用越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