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二科醫師 張 廷
人到中年之後,容易有3處突出:肚腩突出、椎間盤突出、腿窩突出。肚腩突出是胖了,椎間盤突出是累的,腿窩突出是為啥呢?
腿窩,醫學上稱“膕窩”,平時不痛不癢,經常被忽略。一旦覺著疼痛、憋脹,摸到膕窩後內側鼓鼓的,按著軟軟的,多半情況是出現了膕窩囊腫。和其他囊腫一樣,膕窩囊腫也是“皮包水”,一層囊壁的“皮”包了黏液,不是癌腫,也不會惡變。
早在1840年就有一位醫學家發現,膕窩囊腫是腓腸肌——半膜肌滑囊膨大形成的。滑囊以瓣狀開口與關節腔相通;瓣狀開口是一種單向活瓣,關節滑液從關節腔透過活瓣進入滑囊時,就沒有“回頭路”了,長此以往,滑囊裡的液體越來越多,逐漸變大。也就是說,膕窩囊腫是滑囊“憋出來”的。
如果膕窩囊腫較小或沒有症狀,患者可以當它不存在,不需治療;如果出現症狀便需要治療了,有“文”“武”兩種方式。
“文”治,就是保守治療,即口服非甾體消炎止痛藥物、關節內注射激素,或抽吸囊液的同時注射激素等。
如果要動“武”,就是將膕窩囊腫當作充飽氣的輪胎,要麼把輪胎皮剝掉,要麼把輪胎的氣放了。“剝輪胎皮”指傳統的開刀手術,把囊腫的囊壁和囊液一同切除,但會在膝蓋後形成較長的創口;“給輪胎放氣”,只需找準單向活瓣,透過微創把它切除,並放大囊腫的開口,使滑液暢通流出,囊腫也就不再“腫”了(必要時可切除囊壁)。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