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又有好劇看了!
都說港劇有三寶,律政、刑偵和醫療。
可是從2019年的《白色強人》之後,似乎一直沒有能打的醫療劇出現。
今年趕著TVB臺慶,新播的這部《星空下的仁醫》倒是大有超越兩年前《白色強人》的架勢。
或者,從評分上來看,它已經超越了。
開分當天就飆到了8.9分。
彈幕上滿屏都是“爺青回”,評論區也隨處可見大家對這個陣容的熱愛。
“似乎找回了曾經熟悉的觀劇感。如同自己的生活一樣……”
“鍾嘉欣:好耐冇見”
“就憑這三個人,懷舊分都值五粒星”
確實,鄭嘉穎、馬國明、鍾嘉欣的組合,在當下的港劇中也算得上是王炸陣容了。
2016年離巢的鄭嘉穎,2018年離巢的TVB五小花旦之一鍾嘉欣,包括劇中飾演女二號的周家怡也是離開TVB近十餘年後重新迴歸。
這些闊別許久的熟面孔確實值得大家感慨一聲“好久不見”。
唯有與鍾嘉欣同期的馬國明,近幾年幾乎成為了TVB醫生專業戶。在《on call 36小時》《白色強人》中都飾演身穿白大褂的醫務人員。
戲外,對幾位主演而言,這次合作絕對算得上是老友重聚了。
戲裡,三人闊別多年在手術檯上重逢,戴著口罩的章以芯(鍾嘉欣飾)一句“你好,好久不見”,像是對劇中的況叢昕(馬國明飾)與許甘楓(鄭嘉穎飾)問候,更像是在對銀幕前的你我say hi。
那一刻我們也分不清是為了故事中他們的重逢而喜悅,還是為了銀幕裡這些演員的再次合作而感動。
唯有淚目。
這樣的陣容,收割一波童年記憶確實入股不虧。
而隨著劇集更新,奇怪的現象發生了。
播著播著豆瓣評分就攀升到了9.1分。
如果說最初的8.9裡有大家對TVB演員的童年濾鏡,那麼像這樣堅挺逆跌到9.1的評分就很難再用一句簡單的“濾鏡”來解釋了。
更多的,是對劇集品質的全面肯定。意味著它在“爺青回”的基礎上,給了我們更多更全面的滿足感。
必須承認的是,這部《星空下的仁醫》撐住了TVB全年醫療劇的門面。而它能撐住,靠的不是對路人緣的消耗,而是實打實的品質。
有朋友大讚它開局乾脆利落,“節奏恰到好處”,已經早早地為它預定“年度港劇最佳”。
有人形容它“看得出編劇是用了心的”。
也有人說:“這麼優秀的港劇,真是好久不見”。
確實,它在品質上的用心,處處可見。
即使是馬國明這樣的“醫生專業戶”,在劇中給人的感覺也不是在重複自己,而是不斷勾住讓我們的好奇心,看他怎麼繼續在醫生的角色上演繹出新鮮感。
馬國明在劇中飾演的況醫生,面冷心熱、有技術有頭腦,關鍵時刻懂得審時度勢做出最優選擇。
第一集裡,事故現場狀況頻發,況醫生憑經驗迅速診斷出患兒情況危急,冷靜有序在事故現場為兒童插管。
幾個操作專業利落的動作一氣呵成,這場緊急的馬路醫療結束後,況醫生的專業和冷靜已經烙進了我們的腦海。
這些區別於他以往醫生角色的性格細節,得以讓馬國明在同一類別的職業之下,於方寸之間演繹出人物的變化,確實顯得足夠用心。
當然,不僅是馬國明,鄭嘉穎和鍾嘉欣也在人物塑造中帶來了一些前所未有的變化。
鄭嘉穎飾演的許醫生,滿腔熱血、一心為了病人,做事只有一個衡量標準,就是為病人好。
剛直率性的許醫生,在劇中大有仗技走天涯的意思,憑藉著過硬的專業技能在醫院內外都堅持自己的行事準則:答應病人的事情決不食言。
在諸多患兒中,他是和藹可親又富有童心的“鬍鬚醫生”,但是在他的“老友”況醫生和章醫生眼中,他腦袋一根筋、做事認死理,非常難搞。
在極為冷靜剋制的況醫生和極為熱心率直的許醫生之間,鍾嘉欣飾演的章醫生成為粘合劑般的存在。
她在國外做了多年無國界醫生,回來後成為況醫生和許醫生之間的溝通紐帶,重新把三個人擰在一起。
重要的是,三位主角之間“擰在一起”,是用三人的同學情、戰友情和彼此對對方專業的認同而形成的,而非用狗血三角戀的方式強扭在一起。
這就必須要強烈好評“仁醫”的情感線了!
被港劇中動輒出現的狗血多角戀搞到PTSD的朋友們大可放心!
十幾集看下來,老老實實治病、兢兢業業救人還是這些醫生們非常強力的主線。完全沒有出現在醫療劇中夾帶多角綺戀的情況。
跟大家一樣,我的高品質港劇醫療劇資源小寶庫也很久沒有新劇進入了,突然出現這麼一部沒有唱高調,也沒有過分情感戲的職業劇,真是忍不住好感飆升。
劇中,小兒科醫生的治療和醫護生活佔據故事絕大部分比例。
醫療劇就是要治病救人才是正經嘛!
這劇一開篇就是手術,20年前,年輕的三位實習醫生,首次參與一起有突破性的微創手術。
手術流程如同教學影片般呈現在銀幕上,切開、找到病灶、剝離腫瘤、止血、取腫瘤、縫合……
一項項手術過程真實到讓人難以下嚥。
是的,這部劇值得一百個狂推,但由於對手術場面過於逼真的還原,它絕對不適合隨餐服用。
手術,佔據的不僅是劇中醫生的生活,也是故事最重要的線索。
恰是在一場場狀況複雜的手術中,我們認知到了幾位主角的專業特長和性格特色。
面對20年前錯綜複雜的醫療事件,況醫生的方式是搶救到最後一秒,儘可能剝離患者死亡與手術之間的直接關聯。
而許醫生的方式是直言手術失誤,希望主刀大夫承擔責任。
面對同一患者、同一臺手術的不同反應,塑造了兩個技術一樣出眾的大夫完全不同的性格和行事風格。倆人之間的矛盾衝突也就此早早埋下了伏筆。
這才是職業醫療劇應有的塑造人物的方式。
將人物帶去手術第一現場,在一個個臨場反應和決策中立住人物形象,也構建出複雜的人物關係。
在不同患兒的治療中凸顯三位主角的技術特長和性格差異,這是一個非常富有職業感的過程。充滿技術細節的手術情節,顯得非常紮實。
劇中有一場心臟、肝、腎同時移植的手術,這場舉足輕重的大手術中,三位大夫分工有序,各司其職,分別負責不同器官的移植。
這場複雜的手術,非常完美地詮釋了三位主角之間的關係。
關鍵時刻並肩作戰,每個人都猶如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缺一不可。
也是在這場手術之後,三人重新形成了真正的“鐵三角”,在院內共同進退,向著建立兒科中心的目標一起進發。
以充滿職業感的方式去塑造人物和人物關係,單憑這點,就能基本滿足我們對一部職業劇的專業期待。
其實香港醫療劇歷來有重感情、輕醫療的失衡傾向。即使是數年前的醫療劇經典《妙手仁心》,也曾因為過多感情戲而被詬病。
但這部《星空下的仁醫》卻以一場場手術、一位位病人來勾勒角色之間的情感變化,將情感與職業緊緊關聯起來,不再是愛情事業兩張皮。
一開始,三位主角之間是清清爽爽的同學戰友情,但隨著劇情發展,人物對待病患和手術的態度在不斷變化,許醫生與章醫生之間的情感也在不知不覺中緩慢滋長。
許醫生能輕易跟各種小朋友打成一片,他給孩子們送貼紙,用各種隨手而來的小技巧輕鬆讓調皮的小朋友安靜下來接受檢查。
他熱愛的不僅僅是醫生這份職業,他也發自內心熱愛這些孩子們。
他是喜歡孩子也被孩子們喜歡的“鬍鬚醫生”。
而章醫生對孩子的喜愛也毫不掩飾,她花時間與病人交流,照顧病人的情緒。
兩人之間的吸引,是從職業觀開始,越來越多的瞭解和認同。
從這一點上來看,全劇的情感線與事業線、醫學觀緊密相連。
三個人的關係中,章醫生與許醫生的親密,本質上來源於他們對醫學專業的純粹。他們眼中都看不到或者說是不在意治病救人之外的權力鬥爭和蠅營狗苟。
無論是章醫生去南蘇丹做無國界醫生,還是許醫生恪守對病人的每一次許諾,都是源於純粹真摯的醫者之心。兩個在職業觀念和性格上都更加接近的人,即使未來從同學同事開始往伴侶轉向,也有了足夠的內在合理性。
其實,不僅僅是職業觀念上的異同,在人物關係的動態變化中,我們也看到了多元醫學觀念的碰撞。
鍾嘉欣飾演的章醫生在做無國界醫生的過程中,看到生命的美好和脆弱,想要孕育生命、守護長大、看到美好的世界,於是從精子庫中選擇精子進行人工授精。
即使對於劇中屬於高精尖群體的醫生來說,她的選擇也並不能被完全理解。
這套劇沒有迴避這種爭議,在故事縫隙中呈現了不同醫生對此的不同看法,不理解、不支援、中立觀等諸多型度。
理性的況醫生接受這個事實,因為他從理智上尊重別人的選擇。
熱心的許醫生雖然跑前跑後主動擔起了照顧章醫生的責任,但從內心裡,他一開始並不認同章醫生的選擇,甚至也隱隱認為不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就是一種不負責任。
在醫生的專業群體中尚且能有如此之多的阻力,更遑論普通人對單身女性進行人工授精的接受程度。
但它恰是在以醫生群體為物件,探討一種醫學觀、生命觀。
這種觀念上的豐富性和包容性讓整個劇集在緊湊好看之外,更多了幾分思辨意味。
更重要的是,人物的選擇與觀念並不是硬來,而與人物經歷、人物性格緊密相關。
樂觀、開朗、心中充滿陽光和愛的女醫生章以芯會做出這種選擇並不奇怪,她曾經在南蘇丹動盪的局勢下救死扶傷,有能力有信心去孕育和照顧一個新生命。
這是屬於她的獨一無二的選擇,也是一個結合了不同人物性格、經歷、醫學觀的選擇。
章醫生做出這個選擇,有種人物命運與人物性格合二為一的圓融感,但是如果把它換在劇中任其他何一位醫生身上,便都喪失了合理性。
章醫生給了我們更多生命觀的思考,而許醫生和況醫生則是在兩個極端下,給我們兩種不同醫學觀的展示。
許醫生心中病人大過天,信奉技術第一。執拗、善良、純粹的同時,也在不斷得罪領導同事。
況醫生理性、通透,做得好手術,也看得清局勢,他看得到治病救人之外,還需要透過非技術手段去換取籌碼,籌建兒科中心靠的不僅僅是醫術,還有更多話語權。
他看得到權力鬥爭,也願意為此站隊、鬥爭。
未來更多波詭雲譎的權力鬥爭也應該會圍繞著況醫生帶領的hard team展開。
兒科中心到底能不能如期落成?
況醫生和許醫生之間別彆扭扭的關係,又將如何收場?
一切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