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3日,2020年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頒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顧誦芬院士和清華大學王大中院士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說起顧誦芬院士,網上有很多介紹,就不多贅述了。我們只說說顧誦芬院士設計的殲-8戰鬥機。這款戰鬥機被網友們親切地稱為“八爺”。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顧誦芬院士,可以稱為“八爺”之父。
殲-8(白)戰機是中國自行研製的雙發高空高速戰鬥機,最大速度2.2馬赫,實用升限20500米、作戰半徑800公里。殲-8II戰鬥機是殲-8的重大改進型。研製計劃於1980年9月批准立項,1983年5月完成全套圖紙設計,1984年5月完成主要試驗,1984年6月12日殲-8II首次試飛成功。
殲-8II戰鬥機是我國航空史上的一座里程碑。1987年,我第一次看到殲8II戰機面世的時候,感覺全身麻酥酥的,彷彿在電療,風沙有點大,就彷彿2016年珠海航展,殲20低空通場,戰機噴出的高速氣流把我的眼淚吹了出來......
我發覺,好多人分不清著名的殲-8系列戰鬥機,八爺其實是一個大家族。把七爺拉長,然後放大,再增加一臺發動機,就成了八爺。八爺是世界上體型最長的二代中型超音速戰鬥機(注意,八爺是戰鬥機,而不是笨拙的截擊機),身體長度超過21米。可惜八爺不是最快的二代機,但也能實現雙2.2的能力,即速度2.2馬赫、高度2.2萬米,這也很了不起了。
在八爺機頭進氣道的進氣錐裡裝上雷達測距器,翼下安裝四個導彈掛架,就成了八爺白天型。把八爺的雷達測距器改為火控雷達,加裝火控計算機和隨動掛架,就成了八爺A(或者叫八爺全天候型)。進一步改進座艙和電子裝置,就成了八爺E,加裝偵察吊艙,就成了八爺R。
把八爺的機頭削尖,進氣道分開兩邊,就成了八爺B。一開始稱為殲-8II戰機,研製計劃於1980年9月批准立項,1983年5月完成全套圖紙設計,1984年5月完成主要試驗,1984年6月12日殲-8II首次試飛成功。
進一步深化調教火控和電子裝置,增強對地對海打擊能力,就是八爺H。八爺B裝上連續波火控雷達,半主動中距彈和加油管就成了八爺D。中間還搞了一個八爺G,改進火控和電子對抗系統,可攜帶鷹擊91反輻射導彈,但沒有裝備。八爺D再改了多普勒火控雷達和主動中距彈,就成了八爺F。這是八爺家族作戰能力最強悍的型號。八爺F改裝偵察相機艙,就成了殲偵八爺FR。
殲-8戰機的最新改進型——殲-8F/H戰機裝備了脈衝多普勒火控雷達、先進的航空電子系統,可以使用不少先進導彈,作戰效能有不小提升。
它曾是中國第一款可使用PL-12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的戰機,作為一款第四代空空導彈,PL-12具備發射後不管的優秀效能。它的裝備極大提升了殲-8F/H戰機的空戰能力,甚至可以在超視距空戰中碾壓機載雷達落後的蘇-27戰機。
殲-8戰機的高空高速形象,放在任何地方國家空軍,至今都是不落後的。例如殲-8F,實用升限達到了20500米,在高度13600米時的最大平飛速度2.2馬赫。當殲-8F帶三個副油箱,以0.8馬赫的經濟巡航速度,最大航程是2240公里,續航時間大約2小時15分鐘。
因為殲-8F的高空高速和能夠攜帶主動中距彈的效能,以至於經常有人說八爺高速掠襲打掉美軍F-22隱身戰鬥機。想象在預警機、地面雷達甚至殲20戰機的導引下,殲8憑藉高空高速效能,完全有能力居高臨下,灌頂攻擊用中遠端空空導彈,直接打掉對方在16000米高度飛行的隱身戰鬥機。
不過,這也就是想想而已,如果高空高速飛機的二代機這樣強,那麼美軍也沒必要發展第四代隱身戰鬥機,中國也沒必要研製殲-20了。
殲-8戰機改進型仍然會服役較長一段時間。雖然目前殲-10C、殲-16、殲-20等先進戰機正在大量量產中,但因為中國空軍保有殲-7、殲-8戰機的數量比較龐大,部分蘇-27戰機、殲-11A戰機也接近退役,所以戰機缺口巨大,這時候機體剩餘壽命還比較多,效能還過得去的殲-8系列戰機自然還需要繼續奮戰一定時間。
未來殲-8F/H戰機憑藉著比較出色的高空高速飛行效能,在中國空軍越來越強大的作戰體系支援下,在一定條件下,具備和對方早期三代機抗衡的能力。
當然了,隨著中國空軍家底越來越“富裕”,先進戰鬥機數量越來越多,實際上也不可能讓殲-8戰機去對抗高出一代的對方戰機,八爺只是在保持空軍規模上有一定存在意義。這一切,要歸功於顧誦芬院士和他的戰友們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