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一個左右逢源的國家。
2011年10月5日上午,中國商船“華平號”和“玉興8號”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襲擊,船上13名中國船員全部遇難,其中1人失蹤,這就是震驚世界的湄公河慘案。
湄公河慘案發生後,中國警察迅速組織精幹力量跨境追捕辦案,歷時半年時間,將湄公河慘案幕後主謀糯康及毒品窩點徹底搗毀,並將其七名骨幹成員全部抓回中國審判,極大地震懾了金三角地區毒販和背後的利益集團,這一揚眉吐氣的結局在電影《湄公河行動》中得到淋漓盡致地體現。
不過對於中國而言,“湄公河行動”最大的收穫絕不僅僅是為無辜同胞的中國報仇雪恨、而是使我們成為湄公河流域聯合執法的重要力量。湄公河慘案發生後的第一時間,寮國、緬甸和泰國四國在北京舉行會談,通過了《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協議》,隨後中國聯合老緬泰三國在湄公河流域組織起聯合巡航力量,時至今日依然震懾著湄公河流域蠢蠢欲動的黑惡勢力。
更重要的是,相比於寮國和緬甸,中國也透過這次雷霆行動和非鄰國的泰國建立起了並肩作戰的力量,可以說對中泰兩國而言都意義重大。
對很多國人而言,泰國是喜聞樂見的國外遊目的地,再加上《泰囧》等影視劇的一炮而紅,大家基本對“薩瓦迪卡”都喜聞樂見,泰國的第三性別人群也知名度甚高。
然而,在光鮮亮麗、喧囂熱鬧的背後,是泰國軍事政變頻繁卻外交政策相對穩定的矛盾縫合,是相對強大的輝煌歷史以及左右逢源的無奈選擇之間的對立統一。
而在對華關係上,泰國也在跌宕起伏後,最終選擇和我們越走越近。
雖然沒在“東亞怪物房”,但作為深受中華文明影響的區域,中南半島自古以來也是強者雲集,典型如越南、緬甸、泰國,甚至就連柬埔寨的前身真臘也曾建立過威震一方的吳哥王朝,實力不容小覷。
而一般認為,泰國文明起源於中國西南地區。唐朝時期,極盛一時的南詔國將統治範圍擴張到湄公河中游。10世紀南詔國滅亡後,湄公河中游的泰人城邦紛紛落入孟人真臘國的統治之下,直到12世紀真臘國盛極而衰後才重新獨立。而在這兩個多世紀的時間裡,高棉文明深深影響了這些泰人部落,使得時至今日泰國依然保留了大量高棉的遺存。
1238年,真臘國吳哥王朝下轄的素可泰爆發泰人起義,隨後建立了素可泰王朝,這是泰國形成國家的開始。
1350年,烏通王在大城府建都,脫離素可泰王朝建立阿瑜陀耶王國,泰國進入“大城時期”,不久又吞併素可泰王朝並被大明王朝封為暹羅國王。
鄭和下西洋時,暹羅為必經之地,不僅與大明王朝的貿易十分頻繁,兩國的人員往來也十分頻繁,形成了早期的華人華僑。
雖然暹羅在1431年消滅吳哥王朝成為又一大強權,但周邊的越南和緬甸也在不斷成長,暹羅雖然和越南對瀾滄王國等寮國地區展開了激烈爭奪,但依然逃不過被緬甸“滅國”的尷尬命運。
從1044年建立蒲甘王朝開始,緬甸先後經歷了蒲甘、東籲和貢榜三個王朝,國力極盛一時,尤其是貢榜王朝時,緬甸甚至與北方的大清王朝也進行了慘烈的清緬戰爭。
1767年,緬甸攻陷暹羅都城,大城王朝覆滅。隨後暹羅人趁清緬戰爭時趕走緬甸人成功復國。廣東潮汕人鄭信在暹羅東部招兵買馬並將緬甸人趕出國土後,陸續平定各方割據勢力並統一暹羅,並將都城遷往吞武裡,建立吞武裡王朝。
吞武裡王朝基本奠定了今日泰國的版圖,鄭信作為歷史上首次在海外當皇帝的華人,也成為中泰友好的最好紐帶,時至今日鄭信依然是泰國人心目中的“鄭皇”。
鄭信去世後,查庫裡將軍在1782年將都城遷往曼谷,建立查庫裡王朝,泰國由此進入曼谷時期,查庫裡將軍即拉瑪一世。
彼時的西方國家早已開始了在全球咄咄逼人的殖民擴張,作為東方沿海國家的泰國自然在劫難逃。
只不過此時的泰國除了加強與西方國家聯絡,吸收西方經驗大力推行經濟和社會改革以增強國力,面對英法等殖民帝國咄咄逼人的擴張,泰國開始了一系列左右逢源的操作。
鑑於英國懼怕咄咄逼人的緬甸反噬英屬印度進而3次侵略緬甸並將緬甸納入英屬印度版圖,而法國則將同樣咄咄逼人的的越南和其生吞活剝的柬埔寨收入囊中,使得夾在中間的暹羅體會到了鐵板燒的灼熱。
為了避免成為下一個緬甸或越南,拉瑪四世國王與英法等歐洲國家先後締結條約,陸續放棄了撣邦高原和寮國等擴張成果,基本形成了現代泰國的領土範圍。
面對泰國的“識時務為俊傑”,加上英法也確實需要在中南半島上有個緩衝,更重要的是彼時德國等新興強國與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國的矛盾日益激化,於是得到撣邦高原的英國和得到寮國的法國在1896年達成利益妥協,泰國終於在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狂潮中獨善其身,成為東南亞唯一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
而對於泰國而言,左右逢源一時爽,一直搖擺一直爽。1940年法國在德國佔領巴黎前成功投降後,深受“感染”的日本毅然加入到了為法國減負減壓的行動中,並不由分說地“接收”了法屬印度支那,泰國再度岌岌可危。關鍵時刻,泰國再度發揮能屈能伸的精神,在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與日本簽訂了《日泰攻守同盟條約》,並在1942年1月向美英等國宣戰。
面對如此賣命的泰國,深受感動的日本將佔領的部分緬甸和馬來西亞半島北部與泰國相接的國土劃入泰國版圖。
而隨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泰國隨即在8月16日表示此前對美英等國宣戰的宣言無效,都是玩的不要當真。
這種臨時抱佛腳的行為無疑是令人不齒,也是不可能被同盟國接受的,但泰國卻享受到了義大利般網開一面的待遇。鑑於泰國在二戰期間抗日武裝也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且戰後主動歸還了日本贈予的“不義之財”,更因為美蘇兩極爭霸格局緊隨其後,所以國際社會對泰國的反省進行了充分的理解,泰國也得以繼續在左右逢源的道路上不斷奮進。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深刻改變了亞太地區資本主義陣營與社會主義陣營對抗的局面,中南半島尤其是泰國再度“未能免俗”。
二戰結束後,為圍堵社會主義陣營,美國在1949年主導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1955年主持建立了巴格達特約組織和東南亞條約組織,而泰國就是東南亞條約組織的成員國,泰國首都曼谷更是東南亞條約組織的總部所在地。
彼時的中南半島都深受社會主義陣營影響,美國為了防止中南半島“泛紅”甚至出兵越南直接導致元氣大傷,寮國和柬埔寨也在美國的炸彈轟炸下生靈塗炭,戰火再度燒到了泰國身邊。
更可怕的是,社會主義陣營的所謂革命輸出讓泰國國內暗流湧動。自古以來,由於夾縫求存的特殊歷史,雖然泰國也曾輝煌一時,但在長期的動盪尤其是中原王朝的影響下,泰國始終未能形成自成一體的文明體系,民族凝聚力也差強人意。華裔雖然佔比只有約10%,但這一群體自古以來吃苦耐勞、有勇有謀,掌握著大量的社會財富,所以社會主義思潮此起彼伏,泰國社會自然人心思動。
而因為千百年來,泰國在應對東西強權時長期保持與中原王朝的友好藩貢關係,深受中華文明影響。再加上泰國社會雖然一樣包容度高,但“小國寡民”的體量又無法像中原王朝那樣同化一切外來文明,所以消化不良的泰國一度相當難受。
為避免被兩大陣營對抗的熱戰影響,繼續獨善其身,泰國嘗試以佛教統一思想認識,同時強化君主立憲制度,拔高泰國王室的地位,比如擁有軍權。
但問題是佛教同樣排他性弱且包容性強,更要命的是佛教門派五花八門,根本無法完成整合泰國的目標。再加上泰國自古缺乏政教合一的土壤,佛教地位的上升必然和王權針鋒相對。
而泰國王室的坐大,又成為軍方的強力靠山,相比之下,民選政府雖然有普羅大眾支援,但在王室和軍方聯盟的面前必然弱勢,他信和英拉的失敗就是最好證明,而這樣的國家結構設定也是泰國軍事政變頻繁但卻國家卻依然穩如泰山的根本因素。
在佛教和王權都無能為力的情況下,泰國最終選擇了“遠交近攻”,和美國搞好關係,企圖引入美國的勢力整合國內力量,增加自保資本,參加東南亞條約組織就是典型案例。所以70年代之前,中泰關係實際上相對緊張,1971年新中國重返聯合國投票時,泰國投下的是棄權票。
但因為越南戰爭嚴重拖累了美國,甚至讓美國在美蘇爭霸中不得不轉攻為守,於是急於抽身的美國謀求與新中國改善關係,並最終推動了1972年中美關係的正常化,而中美關係的轉圜,也直接推動了中泰關係的改善。1975年,中泰建交。
彼時的中蘇早已交惡,中美關係的正常化無疑又讓蘇聯壓力倍增。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南半島上的格局再度發生了潛移默化的改變,越南在1969年胡志明去之後逐漸倒向蘇聯,中越關係急轉直下。
1975年越南統一後,旋即馬不停蹄地開始了兼併寮國、柬埔寨並一統印度支那的冒險,同時在國內發動大規模排華,更在中越邊境瘋狂挑釁,最終導致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爆發。
越南在重建所謂印度支那聯邦的同時,自詡為“第三軍事強國”,其咄咄逼人的擴張無疑令泰國膽戰心驚,事實上越南也確實在謀劃侵略泰國。所以當新中國對不可一世的越南亮出了拳頭,並用長達10多年的時間將越南的印度支那夢徹底打回原形,更間接導致了蘇聯的分崩離析後,泰國對中國的“救命之恩”自然好感倍增。
而從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前的1978年開始,隨著新中國的改革開放,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接著上來,對泰國的思想文化影響也“不復存在”,於是中泰關係也最終掃清了障礙,開始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大步向前。
而在中泰兩國從經濟往來中互利共贏前,兩國先要合力對抗越南的上躥下跳,並結成事實上的防務合作伙伴關係。
1983年初,解放軍總參部長在泰國訪問時公開表態:“如果越南膽敢侵略泰國,中國絕不會坐視不理”,隨後泰國成為我們支援柬埔寨抗越物資輸送的必經之地。
彼時中越輪戰正酣,中國的牽制大大減輕了泰國的外部壓力,更增強了中泰兩國的友誼。
1990年印尼海軍襲擊泰國海軍巡邏隊後,中泰兩國在1991年秘密簽訂《中泰友好艦船銷售協議》,由中國建造2艘F25T型戰艦和4艘“昭披耶級053HT”艦艇移交給泰國。
隨後,中國“協助”泰國在攀牙、宋卡開發建設了500平方公里的“港區”。攀牙監視馬六甲海峽,是控制安達曼海的門戶;宋卡則在泰國灣與柬埔寨和越南南部隔海相望,更遙望印度尼西亞,中國在這裡興建多處“軍事裝置維持基地”,並以“協助訓練”泰國海軍為名公開進駐2個港口。
1994年,泰國以“防止陸地威脅”為名從中國採購150輛“85”裝甲車,並在宋卡和攀牙之間開設了“泰中聯合維持基地”。
1995年印度尼西亞採購美國戰機後,泰國以“維護領空安全”為名引進中國殲7PM“空中閃光”、12架“運-12”巡邏機和2架Y8DC反潛機,並部署在攀牙海空基地。
1996年,泰國將一架AV-8A ,即美國海軍陸戰隊購買的英國“鷂” MK50 垂直 - 短距起落攻擊機秘密提供給中國“參考”,中國戰機技術再度突飛猛進。
1998年印尼排華事件爆發後,中國海軍增兵攀牙,與亞齊遙相呼應,再度對印尼形成武力威懾。
至於在南海擊退擊沉所謂不明國籍艦船的操作,中泰就更是配合默契,兩個軍事基地為泰國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蘇聯解體後,國際矛盾再度發生轉移,中美關係急轉直下,泰國與美國的關係也一落千丈。雖然時至今日美國在泰國仍然保留著軍事基地,但隨著1977年東南亞條約組織的解散,泰國無需美國作為對抗社會主義陣營的助力,美泰關係再也回不到從前。
1997年,索羅斯狙擊泰銖,亞洲金融危機首先在泰國爆發,隨後東南亞各國紛紛淪陷,經濟遭遇空前打擊。而中國面對金融危機的蔓延,毅然在香港打響了反擊戰,最終取得了勝利,而這也極大地提振了泰國的信心,給泰國報了一箭之仇,中泰關係更加穩固。
2013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中老鐵路一步步向泰國的延伸,中泰的精誠合作再書新篇章,但泰國會因此成為我們的泰鐵嗎?靜夜史認為言之過早。
因為首先,泰國自古以來就有左右逢源的傳統,而這也能保證泰國利益的最大化,所以當左右逢源成為習慣,泰國就不會為了利益輕易下注;
其次,中泰關係越來越親不假,但中國的綜合國力還沒有達到力壓美國的地步,而泰國當前也承受不起和美國針鋒相對的代價;
更重要的是,因為70年代前的記憶,泰國並沒有做到完全忘記過去,而且對於我們在南海的不斷強化,泰國心中也並不那麼泰然自若。
所以,泰國與中國關係越走越近不假,但在當前的國際環境,尤其是美國還在亞太地區上躥下跳的情況下,中國需要不斷髮展並最終將美國逐出西太平洋,而中泰關係在可預見的時期內依然會一直在路上。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