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這一年多來,一提到電腦 CPU ,託尼耳邊就會聽到杜比環繞聲 + 帝瓦雷低頻一般的 “ AMD , YES ! ” 的高保真無損原聲放送。
的確,在 Zen3 架構釋出之後, AMD 可以說是全面實現彎道超車,把昔日牙膏廠霸主英特爾甩的是看不見尾燈。
加上英特爾的 11 代也不知道出了啥么蛾子,感覺牙膏擠了又沒完全擠,在 CPU 天梯表上的差別肉眼可見的無限接近。
那難怪大家都要 “ AMD YES ” 了。。。
但在上週,英特爾終於祭出了 AlderLake 架構的十二代酷睿處理器,全新系列採用的大小核設計模式,讓託尼看到了英特爾釜底抽 “ 芯 ” 的機會。
新制程匹配新架構,英特爾這回怕不是要放大招,釋出會上的內容著實勾起了託尼的好奇心。
異構?有多異?▼
>/ 攢機!
巧了,就在託尼想著要搞一塊新 U 來測測的時候,我們又收到了一個英特爾寄來的包裹,盒子相當漂亮。
“ 為下一代遊戲而構建 ” ▼
開啟一看,裡面靜靜躺著一塊 i9 和一塊 i5 。。。
盒子裡面,是 12 代的 i5-12600K 以及重量級的 i9-12900K 。
又過了兩天,華碩家的敗家ROG 像商量好了似的,也給我們寄來了一個神秘的包裹。
再開啟一看,原來是一塊新主機板、一個酷炫的一體水冷以及一個大機箱。。。
這個機箱差不多有那麼大。。。
我們還收到一條讀取寫入速度離譜的高到 7000MB/s,採用 PCIe4.0、容量為 2TB 的 希捷 FireCuda 530。。。。
這樣的天時地利,不攢一波新機器,怕是說不過去了。
託尼合計了下,這回攢機給十二代英特爾搭戲臺的,還有這些狠角色,總之是能拉滿的都拉滿了。
嗚嗚嗚,手邊沒有 3090 。。。▼
CPU :i9-12900K
顯示卡:公版 RTX 3080Ti
主機板:ROG Maximus Z690 Hero
記憶體:鎂光 64GB ( 32GB × 2 ) DDR5 4800 頻率
散熱:ROG RYJIN II 360
電源:長城巨龍 1000W 全模組電源
硬碟:希捷 FireCude 530 2TB 固態硬碟
機箱:ROG STRIX HELOS
這次英特爾給這塊 12 代全新架構的 CPU ,添置了一塊全新規格 Z690 晶片組的主機板。
根據英特爾官方的說法,這塊新主機板一共交付了 28 條介面,提供了頻寬保證,可以靈活的進行裝置管理。
新主機板固然是好,但同時也意味著,老 U 不能插新板、老闆也不能配新 U 。
託尼給大家對比一下哈, 10 代的 U 還是方的,到 12 代就變成了長方形。。。
主機板上的扣具也發生了變化,大小還是差了不少的。
此外,從這塊主機板開始,記憶體的規格也從 DDR4 升級到了 DDR5 。
如果有想要更新 12 代 CPU 的小夥伴,一定要看清楚購買的主機板,是否支援 DDR4 的記憶體插槽。
費了一波功夫之後,這臺拉滿配置的 12 代平臺主機,算是大功告成了。
俗話說人靠衣裝機箱靠燈,現在 Rog 也開始走向了性冷淡風,有燈,但不鬧。
值得一提的是, Rog 情誼贊助的這套一體水冷元件是真的讓人毫無抵抗力,冷頭上搭載的顯示屏,可以在設定中自定義動畫,悶騷的很。
動畫一換,馬上變差評定製款機箱。▼
哦對了,這次給託尼寄硬體的華碩小哥說,只要大家購買了華碩的水冷散熱產品,就可以去官方微信小程式申請免費更換新 CPU 的扣具。
>/ 跑分!
機器組完了,跑分環節自然少不了。
為了看看這回英特爾十二代的能力到底咋樣,託尼搬出來上次組的那臺 AMD 信仰機,來了一波全面的皇城 PK 。
上次 AMD 神機的配置如下,大夥兒可以做個參考。
CPU :Ryzen9 5950X
顯示卡:公版 RX 6900XT
主機板:ROG CROSSHAIR VIII HERO ( Wi-Fi )
記憶體:芝奇 16GB ( 8GB × 2 ) DDR4 3600 頻率
散熱:長城戰龍一體式水冷
電源:先馬白金 1200W 電源
硬碟:三星 970 Pro 500GB
機箱:Thermaltake Core P90
首先在經典老專案 Cinebench 測試中, 12 代的英特爾表現出了很不錯的張力。
多核 10313 、單核 729 的分數,相比託尼上次測試的 10 代 U ,幾乎翻了個跟頭。
i9-10900KF ▼
i9-12900K ▼
就算是直接拿來對比 AMD 平臺的 5950X 也不再怵了,雙方有來有回、各有優勢。
當然,要讓這顆新 U 獲得更高的分數,那就一定要進行一波超頻,這次英特爾專門為 12 代的 CPU ,提供了一個一鍵超頻的功能。
對於不擅長折騰超頻的玩家來說,還是挺友好的,不過一鍵超頻的跑分提升比較有限,要想大幅度提升,還得自己調。
但 12900K 畢竟是旗艦款晶片,目前和主機板的捆綁售價大概是在 8000 元上下,實在算不上便宜。
相比之下,普通人還是會選擇 i5-12600K 這個價位的處理器。
而 12600K 這顆 CPU 的跑分,在 Cinebench 測試上,不管是單核還是多核,都是力壓同級別 5800X 的存在。
再結合上 5800X 現在的套裝價格,託尼感覺還是可以給英特爾一個機會的。
但具體給不給大的機會,還是要看下一代 AMD 會怎麼出招。
說實話 CPU 跑分出來之後,託尼鬆了一大口氣。
雖說英特爾沒能完全碾壓 AMD ,但在傳統強勢的單核跑分上,的確超過了不少,聲音很大。
而在這次英特爾強調的遊戲方面,因為不是測顯示卡,所以託尼就找了一些比較吃 CPU 的射擊類、線上多人類遊戲進行了測試。
2K 解析度,預設畫質開高的情況下,兩臺機器在平均幀數的表現上沒有相差太多,託尼覺得能拉開差距的點,反倒是在於針對遊戲的積極最佳化上。
根據官方給出的其他遊戲測試結果可以看出,紅藍兩家在不同遊戲上各有輸贏,各自最佳化做的好的遊戲,表現就會更出色。
但在遊戲最佳化這點上,託尼覺得是英特爾的一個潛在優勢。
得益於混合架構,在電腦資源的調配上,英特爾有著更大的自由度。
他們有辦法在系統層面決定是用效能核( 大核、也叫 P 核 )去執行任務,還是用能效核( 小核、也叫 E 核 )去執行。
比如在做遊戲直播流的時候,遊戲本身會用效能核去跑,後臺的 OBS 直播流就被分配到了能效核頭上,進行互補。
甚至在生產力工具 Lr 和 Pr 的工作流中,合理分配最佳化排程之後,效能比原先的提升幅度會更大。
>/ 總結和展望!
總的來說,英特爾走上了一條從未設想過的道路。
在友商們( AMD 、蘋果 )紛紛丟擲一個個效能怪獸之後,英特爾還是穩紮穩打,走在自己的道上。
目標也很明確,硬效能差點意思,就比系統匹配度、做好軟體最佳化。
比如這回最新的 Win11 系統,源於和微軟的一貫的深度合作,英特爾先天的適配度就是更好一些的, AMD 則是需要做不少的修補工作。
但從絕對效能的提升上來說,目前 12 代 CPU 的水準,應該是他們能達到的最高水平了。
世界上最好的遊戲處理器▼
根據官方的說法,在單執行緒下,英特爾 12 代的小核,要比整顆 10 代的核心都要強。
假以時日,給這套架構再多一點打磨的時間,何愁英特爾不會再造一管新牙膏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