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中曹司算得上是個好地方,貴陽市最大的盆地中曹司盆地就在這裡,周邊地勢較為平坦,南明河的上游經此蜿蜒流過,土地肥沃,風景秀麗。20世紀七八十年代前,這裡出產的中曹司稻米因其品質優良而小有名氣。即便是在古代,這裡也是一處宜居的地方。而把“中曹司”這個名稱和這片秀美的土地聯絡在一起的,是貴州歷史上歷經數代的土司制度(其實聽名字大概也能猜得出來)。
據史料記載,元朝時貴州已設有中曹白納長官司,其下轄的區域大致就在現今的中曹司、花溪一帶。可見中曹白納長官司在元代就已在王朝的版圖上留下了自己的名號,而這要遠早於“貴陽”這一名稱見諸歷史的時間。在明代中後期的一些史料裡,“貴陽”這一名稱才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元代的中曹白納長官司於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被改置為中曹蠻夷長官司,正長官叫謝石寶。據《貴陽府志》《清史稿》等資料記載,謝石寶是應天府(今南京)人,明朝洪武二年入黔,明太祖時以徵黑羊箐戰功授中曹蠻夷長官。流傳下來的《謝氏族譜》還顯示,中曹司謝氏很可能是東晉謝安之後。時至今天,小河中院村仍儲存有一棟“壽椿別墅”。這座始建於1932年的“壽椿別墅”是謝氏家族留存下來的一座祠堂,謝氏家族在當地也還有不少後裔。
如今的中曹司大橋是這樣的
清朝順治十五年(1658年),中曹長官司第九世謝正倫歸順清王朝,仍授長官。其後不久,為削弱土司勢力,設中曹副司以分化其權力,立趙啟賢為中曹副長官司。中曹正司原駐中曹大寨,後來遷往半坡寨(今花溪區黔陶鄉境內),管轄四十七個寨子,但其規模已日漸式微。
正如民間流傳的俗話:“百年的皇帝,千年的土司”。歷經三個朝代後,隨著封建王朝的土崩瓦解,貴州的土司制度也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但“中曹司”仍帶著歷史的遺痕,被長久地命名在這片土地上。
資料來源:謝紅生主編,《貴陽地名故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