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歷史教材,書中關於彼得大帝大篇幅的文字都是介紹彼得大帝對俄羅斯的貢獻和影響,包括他的大刀闊斧的改革和開疆拓土。
大的貢獻諸如:他建立了俄羅斯第一支海軍艦隊,為俄羅斯取得出海口,俄羅斯成為海上強國。小的影響諸如俄羅斯男人不再留的大鬍子等。他對國家的影響一本書也寫不完。
是的,這個世界多以成敗論英雄。歷史教材上當然不會出現彼得大帝那暴躁的性格和兒子對他深入骨髓的恨。
讀完雅各布 阿伯特的《彼得大帝:近代化改革與帝國拐點》,我們從這本關於彼得大帝的傳記中瞭解到彼得作為君主的雄才大略。然而,書中還用相當的篇幅介紹了他性格中的缺陷和他一生中最傷悲的事情:兒子阿列克謝對他的背叛和死亡。
這本書讓人看到彼得大帝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歷史人物,更是一位鮮活立體的人,一位父親,一位算不上合格的父親。
我們先來看看彼得大帝的暴躁性格。
“尤其當他處於盛怒的時候,肌肉的劇烈抽搐會使他的腦袋猛地扭向一邊,面部出現可怕的扭曲,令人不敢直視……當他發怒時,這個病症就表現得最明顯最強烈,加上粗俗可怕的語言和暴躁的行為,這使彼得看上去不像是人,更像是小說中醜陋的怪獸。”
書中多次提到彼得的暴躁性格。他父親去世時,彼得才4歲,到他20歲真正親握大權之前,他和母親多次受到同父異母的姐姐索菲亞公主的迫害,這或許是讓彼得沒有安全感而形成暴躁易怒性格的原因。
一個殘暴的人以絕對的權威來統治廣袤的國家是有用的。例如,他對刺殺他的叛亂者以最野蠻的方式執行死刑。罪犯們被砍掉的胳膊、腿和頭顱分別掛在市場上的鐵柱上,可怕的場景足以鎮懾所有的旁觀者。
他的強硬和專斷獨行讓他的命令得以高效率執行,不顧眾人是多麼的不情願或是付出多大的生命代價。例如他下令在沼澤地上神速建立城市聖彼得堡。雖然“慶祝這座新城誕生的頌歌是由數十萬人的呻吟、死亡、痛苦和絕望譜寫而成的。”作者在書中如是說。
但是,他控制一切、專斷獨行的性格對他的兒子阿列克謝來說就是災難。阿列克謝對彼得大帝恨之入骨,他甚至承認了自己希望父親死。兒子的背叛和死亡成為彼得大帝執政史上最黯淡和悲痛的一章。
彼得一心想讓兒子繼承自己的能力和抱負,因為他的有生之年是無法完成他那強大帝國的宏圖遠志的,大部分還需要他的繼承人去實現。他迫切希望兒子成為那個時代最優秀的軍事家。
而阿列克謝偏偏懶散懈怠、胸無大志、墮落放縱,沒有什麼事情能激起他的熱情。彼得嘗試了各種方法來改變兒子的性格和喚醒他的某種積極意識。然而,一切都是徒勞。
阿列克謝
這一切是很好理解的,一切都源於彼得大帝的性格。用現在的話來說,彼得屬於典型的控制型父母。控制性的父母對子女來說就是災難。兒子的不爭氣的表現不過是對強勢的彼得的表面順從和消極抗議而已。
《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一書中,作者說,和強勢的父母相處,最好的方式是默默忍受。他們在生活中無能為力,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被長期困在不快樂和無助感裡。阿列克謝就是這樣被無助感困住,只能靠放縱來逃避現實,但是他並不快樂。
彼得大帝一再逼迫阿列克謝,威脅他若不改掉惡習,就會廢除他的繼承地位並把他送到修道院。於是,阿列克謝在1716年選擇了叛逃到奧地利,並尋求皇帝查理六世的庇護。然而,第二年的時候,阿列克謝在彼得特使的勸說下終於同意回國。在彼得大帝的要求下,一百多名高官組成了特別法庭,不幸的是,阿列克謝最終被判除死刑。但在執行之前,28歲的阿列克謝死在彼得堡羅要塞,他死於中風或審訊時的拷打。
彼得大帝對於阿列克謝的死亡是極為悲痛的,但不知他是否就兒子的背叛和死亡反思了自己的行為和性格。我認為彼得大帝的三點做法使得阿列克謝的悲劇命運無法避免。
第一、彼得和阿列克謝的生母歐多克亞關係不好。他們的婚姻是彼得的母親為他做的主,結婚時彼得才17歲。婚後的彼得出入墮落的場所,這讓歐多克亞皇后十分苦惱。她勸誡丈夫,卻招致彼得的厭惡。
後來,彼得殘酷懲罰叛軍的做法,皇后同情那些被砍頭的人。由此,彼得將皇后囚禁在一個秘密的地方。這時阿列克謝才9歲。
彼得大帝可以換新的皇后,可是對阿列克謝來說,他的母親是唯一的。失去母親的溫暖對一個孩子來說是很殘酷的事情。一個弱小的孩子是無力和強勢的父親對抗的。他的抗議只能是在內心積累對父親的恨意。
第二、彼得大帝無暇關注兒子的成長和心理需求。彼得大帝天賦異秉、精力旺盛、雄心勃勃、對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他把全部精力放到了國家改革和對外征戰上。他卻沒有給阿列克謝應有的關注和父愛。
“我的父親經常和他的軍隊在一起,很少陪我……”阿列克謝在審訊時如此回答。
“母親被幽禁後,小阿列克謝和他的姨母們一起住在莫斯科的古老宮殿裡。沙皇沒有時間和兒子在一起,也從未對這個兒子表現過溫情。阿列克謝逐漸成為改革的反對者的希望所在和力量核心。”《俄羅斯史》的作者梁贊諾夫斯基和斯坦伯格也如是說。
從小沒有獲得父母愛和關注的孩子就會缺乏能量和自信。
第三、彼得對兒子的控制,讓兒子竭盡全力做的事就是擺脫父親的控制。
“我只想從他身邊逃走,決不順他的意,只是盡我所能逃避他對我的要求。”阿列克謝在審判中這樣說。
阿列克謝對控制型父親的態度可以從他對待妻子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當然,他的妻子是他父親為他包辦的。
在阿列克謝22歲時,彼得大帝為兒子選擇了一個妻子。阿列克謝對此表現得非常淡漠,出於對父親命令的順從同意了婚事。
新娘是波蘭公主,20歲。婚後他極其殘忍地漠視妻子。他在宮殿的一頭為妻子安排了一套獨立的房間,而自己則住在另一頭。有時他一個星期都不見妻子。他買了一位來自芬蘭的奴隸,並和她廝混在了一起,而完全不顧心碎的妻子。即使後來公主為他生了一個女兒,後來又生了一個兒子也絲毫得不到他的憐憫和尊重。就在她生完兒子幾天後就得了熱病,很快就離開了人世。
阿列克謝的做法完全就是和父親對著幹,把對父親的怨恨發洩到了無辜的妻子身上。
他對父親的恨一直持續到自己臨死前,他祈求父親的原諒。父親在淚水中和悲痛中原諒了兒子。雖說父子之間最終和解,但是付出的代價也太大了。
書中對彼得大帝為兒子送葬場面的描述讓人唏噓不已。我相信彼得大帝內心不是不愛兒子,而是他的暴躁讓他無法成為好父親。
彼得大帝在訓斥阿列克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