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知識精講
¥99
購買
初中語文數學英語基礎知識
¥79
購買
一、句子默寫
1.默寫
(1)___________________,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飲酒(其五)》)
(3)___________________?雪擁藍關馬不前。(《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4)___________________,並怡然自樂。(《桃花源記》)
(5)初三畢業之際,我們可以借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送給同窗摯友 表達友誼長存。
二、對比閱讀
2.閱讀下面的詩完成各題
[甲]
賣炭翁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乙]
醉翁亭記(節選)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甲詩的作者是倡導“新樂府運動”的______________,乙文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____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
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甲詩主要敘述了賣炭翁艱辛勞動的過程
B.乙文主要寫了滁人遊山之樂,描寫生動
C.甲詩語言質樸平實,乙文詞句綺麗浮華
D.甲詩主要選取個體,乙文重點描繪群像
(4)兩篇選文都體現了孟子在《天時不如地利》中所提出的_____________思想,前者表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後者表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課外閱讀
3.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景公登射①,晏子修②禮而侍。公曰:“選射之禮,寡人厭之矣。吾欲得天下勇士,與之圖國。”
晏子對曰:“君子無禮,是底人也;庶人無禮,是禽獸也。勇多則弒其君,力多則殺其長,然而不敢者,維禮之謂也。禮者、所以御民也;轡者,所以御馬也。無禮而國治者,吾未之聞也。
景公曰:“善”乃飾射③,更席,以晏子為上客,終日問禮。
(選自《晏子春秋》,有刪改)
[註釋]:①登射:指走上射箭的位置。古代有透過射箭選拔人才的制度,射箭時有套禮儀 所以下文說“選射之禮”。②修:依照。③飾射:整治射禮。
(1)解釋下列加點詞。
①景公曰:“善”(______) ②更席(_______)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無禮而國治者,吾未之聞也。
(3)景公認為治理國家要依靠“_______________”;但晏子認為要依靠“禮”,他認為“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四、現代文閱讀
4.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此心安處是吾鄉
①猶記得劉夢得的《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論語》中亦有“顏回之樂”——“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顏回“不改其樂”。古聖先賢,似乎不拘於廣廈千間,良田萬畝的、虛室餘閒、杯盞品茗,便有其魂之所依,心之所附之處,反觀今人,身處高樓、乘於汽車;以手機交流、憑條碼購物。往來穿梭不絕於縷,卻常常有孤寂苦悶之嘆,心無所安之苦,何哉?
②生活節奏是首要原因。科學技術的飛躍前進,確實為現代人的生活提供了前人難以想象的便捷和迅速。然而,風馳電掣的出行速度,卻使得止步望天成了奢侈;擁擠不堪的交通情況,又迫使著都市人呼吸急促,人們好似生活在高速旋轉的陀螺之中,不由自主,無處安心。
③高速發達的技術文明,又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得越來越頻繁。電郵、QQ、微信,各種快捷的通訊工具,也成了捆綁人時間和精神的牢籠,讓人避無可避,與此同時,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農耕時代,人只要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勤奮耕耘;然而市場經濟時代,生存成了市場競逐的後果,所有人在“優勝劣汰”的職場競技中,耗盡心力。
④面對如此境遇,現代人應何以安頓自己的內心?
⑤其實,藏累並非現代人的專屬,古人亦有其苦。“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尋隱者不遇》便是描述了古代隱者藏身於林的經歷,在遠避塵俗的世界裡,求得安穩逍遙的生活,那麼,現代人也不妨走出困頓的都市水泥森林,去往鄉間田野尋一方安寧避世的舒適空間。看看山花爛漫,聞聞鳥語花香,亦能得享片刻寧靜。
⑥當然,作為現代人,我們無法徹底回到桑田清流的農耕生活,那麼,學會在繁雜的都市生活中,安撫自己的靈魂就顯得極為重要。崇尚道家的陶淵明作《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佛家也有偶語:“佛在靈山莫求遠,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修。”即使最為入世的儒家,亦有“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的瀟灑。大隱隱於市,便是強調心靈的安穩並不完全依靠於環境。
⑦要做到心靈的安穩,就要學會舍,捨棄一些對名利的欲求。人,______________勿促,焦躁,患得患失,__________內心有所欲求,欲求越大,心裡就越不安穩,尤其在物質生活極端發達的現代社會。“人有,我亦要有,要更好地有”,成了心靈的魔障,最終不能放過自己,心靈越發困苦、相反,當人心不再被外在的物慾、評價所困惑,就能伸展無服遼闊的思想,且看“心遊萬仞”的莊子,不正是超脫外物之人嗎?
⑧“此心安處是吾鄉”,安頓好自己的內心,一切,雲淡風輕。
(1)為第⑦段橫線處選擇合適的關聯詞:( )
A.雖然……但是
B.不是……就是
C.不但……而且
D.之所以……是因為
(2)根據文章內容,現代人所面對的困境是:_____________解決這一困境的方法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3)第⑥段引用了三句名言,是否顯得累贅?請作簡要分析。
(4)說說以“此心安處是吾鄉”作為文章標題的妙處。
(5)下列對於文章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現代人陷入困境是因為生活節奏快和人際交往頻繁這兩個原因。
B.第②段的畫線句生動地寫出了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
C.《尋隱者不遇》中的尋人者正是為了遠離世俗,尋得內心的安穩。
D.第⑦段中“桎梏心靈的魔障”指“不能放過自己”的固執心態。
5.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回家
①三個兄弟,都是五十多歲的人了,這回放下了所有手邊的事情,在清明節帶媽媽回鄉。紅磡火車站大廳裡,人潮湧動,媽媽突然停住了腳。
②她皺著眉頭說:“這,是什麼地方?”
③哥哥原來就一路牽著她的手。這時不得不停下來,說:“這是香港,我們要去搭火車。”
④媽媽露出惶惑的神情,“我不認得這裡,”她說,“我要回家。”
⑤她開步走了。從後面看她,身軀那樣瘦弱,背有點兒駝,手被兩個兒子兩邊牽著,她的步履細碎,一小步接著一小步往前走。
⑥我憶起了從前陪她在鄉下散步的時候,看見她踩著碎步窸窸窣窣低頭走路,我說:“媽,不要像老鼠一樣走路,來,馬路很平,我牽你手,不會跌倒的,試試看把腳步開啟,你看一下。”我把腳伸前,做出笨士兵踢正步的架勢,“你看,腳大大地跨出去,路是平的,不要怕。”她真的把腳跨大出去,但是沒走幾步,又窸窸窣窣低頭走起碎步來。
⑦從她的眼睛看出去,地是凹凸不平的嗎?從她的眼睛看出去,每一步都可能踏空嗎?身為醫生的弟弟在電話裡解釋:“腦的萎縮,或者用藥,都會造成對空間的不確定感。”
⑧散步散到太陽落到了大武山後頭。粉紅色的雲霞乍時噴湧上天,在油畫似的黃昏光彩裡我們回到她的臥房。她在臥房裡四處張望,倉皇地說:“這,是什麼地方?”我指著牆上一整排學士照、博士照,說:“都是你兒女的照片,那當然是你家嘍。”
⑨她走近牆邊,抬頭看照片,從左到右一張一張看過去,半晌,回過頭來看看我,眼裡,說不出是悲傷還是空洞。
⑩還沒開燈,她就立在那白牆邊,像一個黑色的影子,幽幽地說:“……不認得了。”大武山上最後一道微光,越過渺茫從窗簾的縫裡射進來,剛好映出了她灰白的頭髮。
⑪火車滑開了,窗外的世界迅疾往後退,彷彿有人沒打招呼就按下了電影膠捲“快速倒帶”,不知是快速倒往過去還是快速轉向未來,只見它一幕一幕從眼前飛快逝去。
⑫因為是晚班車,大半旅者一坐下就仰頭假寐,陷入沉靜,讓火車往前行駛的轟隆巨響決定了一切,媽媽手抓著前座的椅背,顫巍巍地站了起來。她看看前方,一縱列座位伸向模糊的遠處,她轉過身來看往後方,列車的門緊緊關著,看不見門後頭的深淺,她看向車廂兩側窗外,布簾都已拉上,只有動盪不安的光,忽明忽滅,時強時弱,隨著火車賓士的速度像閃電一樣射進來。她緊緊抓著椅背,維持身體的平衡,然後,她開始往前走,我緊跟著亦步亦(qū),一隻手搭著她的肩膀,防她跌倒,卻見她用力地撥開我的手,轉身說:“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裡蓄滿了淚光,聲音悽惻。
⑬我把她抱進懷裡,把她的頭按在我胸口,緊緊地擁抱她,也許我身體的暖度可以讓她稍稍安心。我在她耳邊說:“這班火車就是要帶你回家的,只是還沒到。馬上就要到家了,真的。”
⑭弟弟踱了過來,我們默默對望,是的,我們都知道了:媽媽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個有政編碼、郵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在那段時光的籠罩裡,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鬧,廚房裡正傳來煎魚的滋溼香氣,丈夫正從她身後捂著她的雙眼要她猜是誰,門外有人高喊“限時專送,拿印章來——”
⑮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裡,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
(有刪減)
(1)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亦步亦qū __________
(2)閱讀文章第⑥——⑩段,回答下列問題。
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⑥——⑩段的主要內容。
②請從記敘順序的角度,說說第⑥——⑩段在文中的作用。
(3)聯絡上文和最後一段的內容,說說對第⑫段畫線句的理解。
(4)說說對於文章“回家”標題的理解。
五、選擇題
6.以下是九年級某班同學的演講稿,請為橫線處的四句話選法正確的語序:( )
隨著形視產業的發展,不少導演、編劇把目光轉向了經典名著,可最終呈觀出的作品卻良莠不齊。我認為名著重拍必須有傳播民族優秀文化的擔當,而不是肆意的精神放逐。___________
①用當代文化去啟用民族優秀文化。
②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優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園
③名著重拍應該是用民族優秀文化去燭照當代文化。
④更要擁抱當代文化的新境界與新大地。
A.②④③①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①④②③
7.下面是四位同學在發言中的用語,其中最得體的是( )
A.書中這幾句話,我讀不明白,還請同學們不吝賜教。
B.我有不同的看法想與同學們交流,請大家洗耳恭聽。
C.這位作家新出了一本書,週末我已去書城買下惠存。
D.剛才大家暢所欲言,拋磚引玉,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六、綜合性學習
8.大隊部邀請到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來校為同學們做講座。
(1)在介紹曹文軒時,主持人引述了一則新聞:
當地時間4月4日14時50分(北京時間20時50分),在第53屆大利博洛尼亞國際童話書展上,2016年“國際安徒生獎”正式揭曉,中國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獲得該獎項,“國際安徒生獎”幹1956年設立,由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贊助,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名字命名,每兩年評選一次,被譽為“小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中國作家第一次獲得該獎項。
請為這則新聞擬一個標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講座中,曹文軒告訴同學們:“《草房子》的主人公就是小學時候的我,《青鋼葵花》的主人公就是中學時候的我。”
我們從中得到的啟示是: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9.題目:身邊的風景也動人
要求:(1)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個人相關資訊;(3)不得抄襲。
參考答案
1.入則無法家拂士 欲辨已忘言 雲橫秦嶺家何在 黃髮垂髫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詳解】
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合適的語句;三是答題時不能寫錯別字。本題中的易錯字詞主要有:拂士、辨、秦嶺、垂髫、知己、涯,作答時要注意正確書寫。
2.
(1) 白居易 歐陽修
(2)一個臉色蒼白頭髮發白的老人,醉倒在眾人之間,是太守喝醉了。
(3)D
(4) 仁政 厭惡“宮市”的強取豪奪和對底層老百姓的同情 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和與民同樂的思想
【分析】
(1)
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2)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句子的翻譯能力。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蒼顏:蒼老的容顏;頹然:倒下的樣子;乎:在;其:代詞,他們;間:中間。
(3)
本題考查對詩文內容的理解。解答此題要結合內容分析。
A.“甲詩主要敘述了賣炭翁艱辛勞動的過程”表述錯誤,由“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等內容可知,《賣炭翁》主要描述了一個燒木炭的老人燒炭賣炭謀生的困苦及其炭被“宮室”掠奪的遭遇。
B.“乙文主要寫了滁人遊山之樂”,表述錯誤,選文分為“滁人遊”“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四個層次,“太守醉”是核心,體現了太守與民同樂的主題。
C.“乙文詞句綺麗浮華”表述錯誤,選文分為“滁人遊”“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四個層次,語言生動形象。如“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形象的描寫了眾賓起坐喧譁,樂不可支的場景。
D.表述正確。由“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等內容可知,《賣炭翁》主要描寫了一個燒木炭的老人謀生的困苦,選取的是個體。乙文分為“滁人遊”“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四個層次,主要描述了滁人的遊樂和太守宴飲的場景,重點描繪群像。
故選D。
(4)
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解答此題要理解作品主題。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這裡所說的“道”,就是“仁政”, 這種思想主要宣揚“民貴君輕”“人性本善”理論。
甲文《賣炭翁》作者描寫了一個燒木炭的老人謀生的困苦,透過賣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宮市”的腐敗本質,對統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了有力的鞭撻與抨擊,諷刺了當時腐敗的社會現實,表達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深的憐憫之情。
乙文分為“滁人遊”“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四個層次,描述了滁人的遊樂和太守的宴飲,體現了太守寄情山水與百姓休慼與共,同享歡樂的主題。
【點睛】
譯文:
甲:
有位賣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裡砍柴燒炭。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頭髮灰白,十個手指也被炭燒得很黑。賣炭得到的錢用來幹什麼?買身上穿的衣裳和嘴裡吃的食物。可憐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裡卻擔心炭賣不出去,還希望天更寒冷。夜裡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駕著炭車碾軋冰凍的車輪印往集市上趕去。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他們就在集市南門外泥濘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騎著兩匹馬的人是誰啊?是皇宮內的太監和太監的手下。太監手裡拿著文書,嘴裡卻說是皇帝的命令,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太監差役們硬是要趕著走,老翁是百般不捨,但又無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紅紗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就充當炭的價錢了。
乙:
至於揹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來去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後面的答應;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遊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並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造酒,泉水香並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橫七豎八地擺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音樂;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互動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位容顏蒼老,頭髮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喝醉了的太守。
3.
(1) 善:好 更:更換
(2)沒有禮儀能夠治理好國家的,我重來沒有聽說過。
(3) 得天下勇士 可以對人有所約束,讓君子不成為百姓,讓百姓不成為禽獸;士兵多了也會被管理的井井有條,不做反叛之事;兒女力量大了,也不會殺害他們的長輩。
【分析】
(1)
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注意根據語境確定詞義。
①大意:景公說:“說得好。”善:好。
②大意:撤掉席。更:更換
(2)
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儘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句中重點詞語有:而,連詞,表示轉折關係,卻;國治,治理國家;聞,聽說。“吾未之聞也”是賓語前置句,翻譯時調整為“吾未聞之也”。
(3)
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概括。從“吾欲得天下勇士,與之圖國”可知,景公認為治理國家要依靠“得天下勇士”。晏子卻認為,治理國家必須要修禮,這是因為“君子無禮,是底人也;庶人無禮,是禽獸也。勇多則弒其君,力多則殺其長”,即:如果沒有“禮”,君子會成為百姓,百姓會成為禽獸;士兵多了,會做反叛之事;兒女力量大了,會殺害他們的長輩。“然而不敢者,維禮之謂也。”因此要避免這種情況,就必須用“禮”來約束人們,讓君子不成為百姓,百姓不成為禽獸,士兵不做反叛之事,兒女也不會殺害他們的長輩。
【點睛】
參考譯文:
齊景公站起來射箭,晏子規規矩矩地等待。公說:“射箭的禮儀,我不滿足。我想要得到天下的勇士和他圖謀別國領土。”
晏子回答說:“君子沒有禮儀,是平常人;平常人沒有禮儀,是禽獸。臣下勇氣過多的就殺了他的君主,小輩勇力過多就會殺了他的長輩。那些不敢做的人,只是因為遵循禮啊。禮是用來駕馭人民的。馬韁繩是用來駕馭馬的。不講禮儀而能治理國家的人,我沒有聽說過。”
於是不射箭了,撤掉席,把晏子當作尊貴的客人,每天都詢問禮儀。
4.
(1)D
(2) 困境:生活節奏加快,都市人呼吸急促以及高速發達的技術文明,又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得越來越頻繁。 也不妨走出困頓的都市水泥森林,去往鄉間田野尋一方安寧避世的舒適空間。看看山花爛漫,聞聞鳥語花香,亦能得享片刻寧靜。 安撫自己的靈魂,做到心靈的安穩,學會舍,捨棄一些對名利的欲求。
(3)不累贅;寫了三個引用論證,分別從“道家”“佛家”“儒家”三家不同思想主張共同論證了“學會在繁雜的都市生活中,安撫自己的靈魂很重要”的觀點,能夠體現論證思路的嚴謹性。
(4)標題是文章的中心論點,概括了文章的主旨;引用詩句作為標題,具有文學性,而且暗含道理,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與結尾相呼應,點題,深化主旨。
(5)C
【分析】
(1)
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與關聯詞的使用。
根據第⑦段“勿促,焦躁,患得患失”與“內心有所欲求,欲求越大,心裡就越不安穩,尤其在物質生活極端發達的現代社會”可知,前面的“勿促,焦躁,患得患失”是結果,而導致這樣的結果的原因是後面的“內心有所欲求,欲求越大,心裡就越不安穩,尤其在物質生活極端發達的現代社會”,所以屬於因果關係,並且是因果倒置,結果在前,原因在後。故選D。
(2)
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
困境:根據題幹“現代人所面對的困境”可知,第一空的範圍在文章第②③段,根據第②段“然而,風馳電掣的出行速度,卻使得止步望天成了奢侈;擁擠不堪的交通情況,又迫使著都市人呼吸急促,人們好似生活在高速旋轉的陀螺之中,不由自主,無處安心”、第③段“高速發達的技術文明,又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得越來越頻繁”可得出現代人雖然享受了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但是會讓現代人變得越來越聰明,像高速旋轉的陀螺,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個人的生活空間不斷被壓縮;另外各種快的通訊工具,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動頻繁,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屬於個人的精神家園一步步被科技的高速發展所取代。
方法:根據以上梳理出來的困境,在文中找解決的方法。根據第⑤段“現代人也不妨走出困頓的都市水泥森林,去往鄉間田野平一方安寧避世的舒適空間。看看山花爛漫,聞聞鳥語花香,亦能得享片刻寧靜”可知,現代人也可以效仿古人藏累,藏身於林做一個隱居人士,遠避塵俗的世界裡,求得安穩逍遙的生活,尋求片刻寧靜;根據第⑥段“為現代人,我們無法徹底回到桑田清流的農耕生活,那麼,學會在繁雜的都市生活中,安撫自己的靈魂就顯得極為重要”可知,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我們無法徹底隱居,但是我們可以追求心的寧靜,尋求心靈的安穩,心遠地自偏。
根據以上分析,分點作答即可。
(3)
本題考查論證方法的作用以及內容的理解。先審題,題幹問的是“是否累贅”,所以在答題時,首先要表明態度,再結合文章內容分析理由。
根據第⑥段“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佛在靈山莫求遠,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修”“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可知,這裡運用了引用論證,並依次從道家、佛家、儒家的角度,論述了既然我們無法徹底做回隱居人士,但“學會在繁雜的都市生活中,安撫自己的靈魂就顯得極為重要”,大隱隱於市,心靈的安穩並不完全依靠於環境,更注重人內心的安穩,心的寧靜也是能安頓自己的內心,引用名言使得觀點更有說服力,使議論文語言更嚴謹,富有文采。
(4)
本題考查標題的作用。議論文標題的作用有以下作用:點明論點;點明論題;若使用問句,則引起讀者注意與思考;若使用修辭手法,則需具體分析。
“此心安處是吾鄉”在文中一直是雙引號標記突出的,引用的是蘇軾的詩句,富有文采,能吸引讀者閱讀興趣;標題與第⑥段“當然,作為現代人,我們無法徹底回到桑田清流的農耕生活,那麼,學會在繁雜的都市生活中,安撫自己的靈魂就顯得極為重要”、第⑧段“安頓好自己的內心,一切,雲淡風輕”等相呼應,揭示文章寫作目的,在高速發展的當下,既然無法逃脫困境,那麼需要安頓自己的內心,讓心靈安穩下來;根據第②段“生活節奏是首要原因”、第③段“高速發達的技術文明,又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得越來越頻繁”“與此同時,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以及第⑤段“現代人也不妨走出困頓的都市水泥森林,去往鄉間田野平一方安寧避世的舒適空間。看看山花爛漫,聞聞鳥語花香,亦能得享片刻寧靜”可知,現代人也可以效仿古人藏累,藏身於林做一個隱居人士,遠避塵俗的世界裡,求得安穩逍遙的生活,尋求片刻寧靜;根據第⑥段“為現代人,我們無法徹底回到桑田清流的農耕生活,那麼,學會在繁雜的都市生活中,安撫自己的靈魂就顯得極為重要”可知,本文主要是先敘述現代人的困境,再從不同方面講述如何解決,最後強調“此心安處是吾鄉”,所以標題也是本文的主要觀點,點明瞭中心論點。
(5)
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
A.根據第②段“生活節奏是首要原因”、第③段“高速發達的技術文明,又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得越來越頻繁”“與此同時,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可知,現代人陷入困境有三方面的原因:生活節奏快,人際交往頻繁,競爭激烈。A選項表述不正確;
B.根據“人們好似生活在高速旋轉的陀螺之中,不由自主,無處安心”可知,將人們比作高速旋轉的陀螺,說明了現代人的生活節奏一直保持在高速運轉中,讓人不由自主,無處安心,並不是“越來越快”,而是持續高速運轉。B選項表述不正確;
C.根據第⑤段“《尋隱者不遇》便是描述了古代隱者藏身於林的經歷,在遠避塵俗的世界裡,求得安穩道遙的生活”可知,C選項表述正確;
D.根據第⑦段“‘人有,我亦要有,要更好地有’成了心靈的魔障,最終不能放過自己”可知,“桎梏心靈的魔障”是指“人有,我亦要有,要更好地有”,D選項表述不正確;
故選C。
5.
(1)趨
(2)①這四段主要講述了兒子陪母親在鄉下散步,母親因為用藥的原因,小腦萎縮,眼睛看地面都是凹凸不平的,走路都是小碎步,兒子牽著她走了幾步,還是窸窸窣窣低頭走小碎步。散步回家後,母親對她的臥室也不熟悉了,嘴裡直念“我要回家”,孩子也很細心地幫母親去回憶,讓她知道這是她自己的家的故事。
②用插敘的手法,交代了媽媽的病情,同時交代了我們帶媽媽回故鄉的原因,照應上文三個兄弟“放下了所有手邊的事情,在清明節帶媽媽回鄉”“步履細碎”等內容。
(3)用動作、語言和神態描寫,表現了媽媽要回家的強烈願望以及找不到家的惶恐。
(4)① “回家”是串聯全文的線索:送母親回家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作者一切的所見、所聞、所感都在這一過程中生髮。
②“回家”既是母親多次表達的心願,也是兒女送母還家的真實行為。
③“家”是母親的美好回憶,而母親已經不記得家了,寫出了作者內心無比傷心,特別希望母親能夠好起來的願望。
【分析】
(1)
本題考查字形。
亦步亦趨: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自己沒有主張,或為了討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從別人,跟著人家行事。
(2)
本題考查內容概括與句段作用。
①:結合⑥段的“我憶起了從前陪她在鄉下散步的時候,看見她踩著碎步窸窸窣窣低頭走路……我把腳伸前,做出笨士兵踢正步的架勢……但是沒走幾步,又窸窸窣窣低頭走起碎步來”和⑦段的“腦的萎縮,或者用藥,都會造成對空間的不確定感”可概括出,我陪母親在鄉下散步教她大步走,她還是窸窸窣窣低頭走碎步;
結合⑧段的不知“我們回到她的臥房。她在臥房裡四處張望,倉皇地說:‘這,是什麼地方?’我指著牆上一整排學士照、博士照,說:‘都是你兒女的照片,那當然是你家嘍’”和⑩段的“……不認得了”可概括出,雖然我一再細心地幫母親去回憶,但她還是不認識自己的家了。
②:結合⑥段的“我憶起了從前陪她在鄉下散步的時候”和⑦段的“腦的萎縮,或者用藥,都會造成對空間的不確定感”可以確定,這是作者停下了對母親回鄉的敘述,而插入了從前陪她在鄉下散步的記敘,是運用了插敘的手法,交代了媽媽的病情,我們帶媽媽回鄉的原因;照應了①段的“三個兄弟,都是五十多歲的人了,這回放下了所有手邊的事情,在清明節帶媽媽回鄉”和⑤段的“她的步履細碎,一小步接著一小步往前走”。
(3)
本題考查句子理解與賞析。
“用力地撥開我的手”“轉身”是對母親的動作描寫,“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是對她的語言描寫,“蓄滿了淚光”則是神態描寫,具體表現了媽媽要回家的強烈願望以及找不到家的急切與惶恐。
(4)
本題考查標題理解。
結合①段的“三個兄弟,都是五十多歲的人了,這回放下了所有手邊的事情,在清明節帶媽媽回鄉”可知,送母親回家是本文的中心事件,“回家”也是本文的敘事線索;
結合④段的“她說,‘我要回家’”和⑫段的“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可知,“回家”是母親的心願,也是兒女們正在為母親做的事情;
結合⑩段的“幽幽地說:‘……不認得了’”和⑭段的“媽媽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個有政編碼、郵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及⑮段的“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裡,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可知,家是母親的美好回憶,而母親已經不記得家了,回不了她心中的家了,寫出了作者面對母親病情和衰老的無能為力,特別希望母親能夠好起來的願望。
6.C
【詳解】
本段話的大意是名著重拍應有傳播民族優秀文化擔當,不應是肆意的精神放逐,缺乏擔當意識的名著重拍其藝術生命一般不會走得很遠。③“名著重拍本應該是用民族優秀文化去燭照當代文化”首先表明觀點與態度;接著②“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優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園”闡明如何做;接著①句緊承著②句,“用當代文化去啟用民族優秀文化”進一步闡述當代文化的任務;最後④句“更要擁抱當代文化的新境界與新天地”是緊接著①②句,並且根據關聯詞“既……就……”,可知應該放在最後。故排序為:③①②④,故選C。
7.A
【詳解】
A.不吝賜教:意思是不吝惜自己的意見,希望他人給予指導,請人指教的客氣話,這裡用來形容我不明白書中的幾句話,希望同學們指教,表達恰當;
B.洗耳恭聽:形容專心、恭敬地聽別人講話。聽人講話時的客氣話。這裡用來形容請大家聽我的看法,表達不恰當;
C.惠存:意思是請儲存,多用於送別人相片、書籍等紀念品時所提的上款,屬於敬辭。這裡用來形容我去書城買作家的新書,表達不恰當;
D.拋磚引玉:謙辭。比喻自己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這裡用來形容大家暢所欲言,表達不恰當;
故選A。
8.
(1)標題:曹文軒,2016年榮獲中國第一個“國際安徒生獎”
(2)啟示:好的作品來源於自己的生活,情感真摯才能吸引人的注意。
【分析】
(1)
本題考查擬寫新聞標題的能力。要仔細讀懂材料,採用“人物(物件)+事件+原因或結果”的方法,結合新聞材料的導語和主體進行概括作答。
根據新聞“2016年‘國際安徒生獎’正式揭曉,中國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獲得該獎項”可知,新聞主要物件是:曹文軒;中心事件是:獲“國際安徒生獎”。據此概括即可。
(2)
本題考查文段的理解和內容概括,解答時要仔細閱讀文段。此題要求對語段進行續寫,寫出自己得到的啟示,必須在整體感知語段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作答。這段文字寫了曹文軒作品的原型都是曾經的自己,這些例子告訴我們寫作就要反映真實生活。
9.參考例文:
身邊的風景也動人
風景是什麼?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廬山奇景,還是“長河落日圓”的塞外風光,亦或是“淺草才能沒馬蹄”的西湖早春?風景,就在身邊……
鏡頭一
熙熙攘攘的街邊,矗立著高大的電線杆,原本通體灰色的電線杆上卻“包”著一層“外衣”,“家電維修?上門開鎖?回收舊家電?”各色各樣的小廣告用各種強力膠粘得結結實實。這不,身穿橙色工作服的他們,一個個提著桶,拿著小鏟子,直奔電線杆來。有的向電線杆上潑水,有的則蹲在地上用小鏟子一點點的鏟著,還有的直接上手撕……不一會兒,電線杆又恢復了它的“本色”,而清潔工們擦擦頭上的汗珠,又向下一個地點走去……
我望著他們的背影,又看著乾淨的電線杆,不禁嘆道:“身邊風景也動人!”
鏡頭二
傍晚,車站旁,上班族焦急地探出頭去,看是否有車到站;學生們三五成群地湊在一起談論著一天的學習、生活,看車還沒來,時不時跺跺腳以示著急……“車來了,走吧?”學生們互相呼叫著擁到剛剛停下的公交車正門邊,等到門開了,一個接著一個地慢慢上車。下車的人少,上車的人多,原本狹小的空間更加擁擠,一個被父親抱著的小女孩“哇”的一聲哭叫起來,非要下車。僅管那位父親反覆安慰卻還是哭個不停。靠窗邊的一個姐姐,連忙起身:“坐這兒吧,小孩子可能覺得太悶了。”“謝謝啊!小X,快給姐姐說‘謝謝’!”小女孩略帶哭腔地說著:“謝謝!”車上的人都朝讓座的小姐姐報之微笑。
我看看讓座的小姐姐,又望望正指著窗外的車子的小女孩,又嘆道:“身邊風景也動人。”
鏡頭三
家門口的十字路口,車流來來往往,我揹著沉重的書包,等在路口,“還有3秒,2秒……”就快要變燈前,紅綠燈斷電了,四個路口傳汽車喇叭的“滴——滴”聲,車主們開始行駛,一瞬間,來往的車輛絡繹不絕,我小心翼翼的向馬路對面走去,一會向右看,一會又向左看,但車都停了下來,似乎在等我透過,我加快了腳步,等我一透過,車主們又加大油門跑去。“哦!對了,車讓人!”我想著,又不禁嘆道:“身邊風景也動人!”
風景,不止是那些名勝古蹟,還有生活中那些瑣碎的小事……動人的風景,就在身邊!
【詳解】
這是一道命題作文題。審題:這個題目中,有兩個關鍵詞語:“風景”“動人”。在寫作時可供考生選擇的角度至少有兩個方面:一是原義的“風景”,也就是透過寫自然界中的風景來寫自己發現到的獨特美感;二是比喻義或者引申義的“風景”,透過寫生活中的一個細節,來發現不一樣的“動人”的感覺。還要關注“身邊的”這個詞語。選材時就要注意其範圍。立腳點應是學校、家庭、社群,而不要虛構自己不熟悉的事情。思路:寫作文時,可以把環境描寫作為文章的開頭,也可以作為結尾,來點題,突出題目中的“風景”二字,但環境描寫不宜太多,點到為止。在表達方式上,要以記敘文字為主,也要寫出自己的內心體驗,心理描寫也不能少,其他的表達方式作為補充,最好是採用邊敘述邊抒情的方法。比如:寫早上和媽媽去菜市場買菜,看到市場裡叔叔阿姨們熱情招待顧客,勤勤懇懇在攤位上工作,媽媽與那些賣菜的商販交談,賣家因為和媽媽熟悉,抹去零頭還送媽媽一些蔥蒜小物,“我”由之前的抗拒去市場,覺得那裡髒亂,到眼前深受震撼,“我”被這樣的忙碌又充實的風景所感動,生活中平平淡淡也很美好;寫學校植樹節的時候,我們班集體挖坑、搬運泥土、澆水等等,一步步把小樹苗種坑裡,校園裡有了亮麗風景,而我們因為努力做一件事,這樣努力合作、團結友愛的風景實在讓人感動;寫中秋節或春節裡,家人們聚在一起,大人們忙著做飯桌上的,小孩們聚在一起玩耍,這樣溫馨美好的風景讓人感到溫暖;寫一次爬山,在爬山過程中看到有幾個學生和幾位老人邊走邊交談,他們本可以快步往上爬,但因為擔心老人而放慢步伐,耳邊是他們交談的歡笑聲,陽光正好,風景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