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到了,李佳琦又被罵了。
今天雙十一預售從10月20日就開始了,晚上8點,李佳琦、薇婭直播間瞬間湧入5億人。
12小時後,銷售額直衝200億。
直至凌晨,還有幾億人守著直播間,等著消費。
而李佳琦和薇婭也因此成為了消費的代表詞,據說沒有女生能空著手從他們的直播間出來。
作為電商頭部主播,他們的工作能力毋庸置疑,卻因此多次背上誤導消費者的罵名。
雙十一等購物節早已經偏離了原本的軌道。
一開始,消費者們是想趁著活動價購入自己所需的產品,以達到省錢的目的。
而現在,這些購物節卻變成了衝動消費的代名詞。
每一年雙十一預售,有人還沒等到付尾款,就已經後悔了,不少二手交易平臺上都出現了轉賣的情況。
更甚者刷爆自己的信用卡,還背上高額債務。
李佳琦在直播間也曾多次提醒網友:
“理性消費!不要野性消費!”
近幾年,隨著年輕人消費觀的轉變,衝動消費的現象有所改善,但還是有很多人深陷超前消費的陷阱中無法自拔。
據《聯合早報》記者報道,中國90後平均負債12萬,債務比收入高達18.5倍。
雖然入不敷出,但最新款的手機、名牌香水、奢侈品包包還是必須要買的,看起來活得十分精緻。
精緻早已成為了年輕人的標配。
他們在朋友圈中曬出最貴的護膚品,上萬的包包,但私底下可能連房租都交不起。
我們在消費時,很多情況並不是在為商品本身付錢,而是在為商品帶來的意義和心理感受付錢。
尤其是奢侈品,它們會為消費者描繪一幅虛假的美好景象。
所以,很多電商主播帶貨時的常用話術就是:這是某某明星同款。
這句話潛移默化的為受眾打造了一種“用了明星同款,我就能像明星一樣美”的假象。
消費主義提倡買買買,只有買買買才能取悅自己,才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沒有創造需求,那就為你創造需求,哪怕是你原本並沒有的需求。
那些被精緻假象掏空積蓄的年輕人,他們過的快樂嗎?
“消費一時爽,還款火葬場”,這句話揭露了多少人的生活現狀。
當我們買一個包包,不是因為它很實用,而是因為它的品牌logo會讓你很有面子......
這樣的購買體驗會獲得快樂不假,但並不持久。
內心匱乏會產生更多的慾望,而為了滿足作祟的虛榮心,不顧自身實際情況,頭腦一熱選擇網貸的悲劇數不勝數。
前段時間,就發生了一件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情。
新聞中提到的該名女子,深陷“套路貸”,因無力償還高額貸款,選擇帶著3歲的兒子一起輕生。
事後,母子倆被送往醫院搶救。
但因孩子太小,藥物毒性太強,不幸身亡。
對這一家比較熟悉的親戚朋友們說,一直以為該女子是特別有錢的人。
平時給孩子買的衣物都在上千元,而她自己也用著各種國際大牌,一套化妝品高達幾萬元。
但身為一名護士的她,月薪只有2000元左右。
為了滿足消費慾,她向各種借貸平臺借款,拆東牆補西牆,導致網貸數額越來越大。
她拿到手的借款只有30萬,最終卻滾出了200萬的利息。
虛榮導致悲劇這樁的發生。
毀掉了一個人,也毀掉了整個家庭。
真實的快樂消費,是為了自己的感受、需求而做出決定,絕不是迎合外界的眼光和評價。
“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
當一個人被虛榮打敗,沉溺在消費的快感中,自然會做出種種的荒唐事。
經濟學家杜森貝利曾說過,人的消費習慣有不可逆性,容易上升,難於下降。
簡單來說就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有些事情,一旦開始,就很難再回頭了。
虛榮心害人,網貸害人,這樣的事情並不是個例。
3月27日,微博上#套路貸被害人生前哭著說早死早解脫#的話題衝上熱搜。
被害人在生前拍攝了一段影片,他哭著說:
“爸、媽,如果還有來生的話,我做牛做馬報答你們。
兒子真的頂不住了,只想早點死,早點解脫。”
這起套路貸案件中,受害者多達39萬餘人,其中有89人因逼債催收選擇自殺,警方查封涉嫌非法放貸APP和網站多達1317個。
當你發現欠款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完全無力還款的時候,暴力催收的噩夢就降臨了。
人生,從此開始一步步瓦解。
暴力催收有多殘暴呢?
首先,你的手機會不間斷的收到幾百個網站不斷申請登陸驗證碼和重置密碼的訊息。
緊接著就是24小時不停的騷擾,恐嚇、各種手段進行施壓。
就算欠款人自殺,催收也不會到此為止。
最後,他們會繼續恐嚇你的親朋好友,甚至上門騷擾。
網貸,堪比吃人魔窟。
從沉迷到淪陷,只需要短短几分鐘。
在網上隨便搜一下“網貸”“自殺”等關鍵詞,搜尋結果多達14800000餘條,全都是不幸的訊息。
這些人中,有被虛榮心和假精緻驅使,而過度消費的年輕人,也有沉迷賭博的賭徒。
深受其害的年輕人,在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比誰都想盡快還清欠債。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所以,當我們面對各大購物節的瘋狂營銷時,還要請大家清醒一點。
基於真實生活,建立屬於自己的需求體系,拒絕平臺的洗腦。
在慾望面前,用物質短暫的填充後,迎接你的只會是更大的空虛。
不要親手將自己困在消費陷阱中,不要因假象而透支自己的生命質量。
一個人充實自己的方式,無非是兩個方面: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在這個過程中滿足自己,認識自己。
因為真正的滿足從來不是靠身外之物得來的,而是靈魂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