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9日訊息(記者蔣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央行最近推出的碳減排支援工具引發金融圈熱議,這項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因為有1.75%的低利率,被不少人解讀為央行在變相降息。央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盛松成9日在接受總檯央廣記者專訪時說,低利率主要是為了鼓勵銀行支援碳減排,並不是全面的降息行為。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盛松成,曾經擔任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一職多年,至今他都對央行的一舉一動保持高度關注。在他看來,眼下熱議的碳減排支援工具,不是什麼全面降息的舉措,而是一項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貨幣政策工具。
盛松成說:“央行透過先貸後借的直達機制,對金融機構發放的符合條件的碳減排貸款按照貸款本金的60%提供資金支援,利率為1.75%,期限一年,但是可以展期兩次。這是一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只針對特定領域,並不是一種全面的降息行為。碳減排支援工具利率較低,主要是為了鼓勵商業銀行支援碳減排,並且有嚴格的監管。央行要求金融機構公開披露發放碳減排貸款情況,以及貸款帶動的碳減排數量等資訊,並透過第三方專業機構對這些資訊進行核實驗證,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
本月初,美聯儲Taper靴子落地,將從11月開始逐月縮減資產購買規模。這表明,美聯儲將開始逐步退出自疫情以來的寬鬆政策。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央行,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勢必將對全球市場產生外溢效應。
盛松成指出,雖然截至今年9月底,境外機構已連續34個月加倉人民幣債券,但隨著中美十年期國債利差收窄,資金會存在流出壓力。“目前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9%左右,美國為1.5%左右,中美利差在去年高達2個百分點以上,現在縮窄至1.4個百分點。隨著美國Taper的程序,市場流動性會趨於收縮,Taper以後美聯儲還可能加息,美元利率可能上升,應高度重視美國利率上行、美元升值和流動性迴流對我國可能造成的衝擊。預計明年下半年,人民幣大機率將面臨貶值壓力。”
在盛松成看來,面對美聯儲帶來的外溢效應,中國擁有充足的工具進行應對。“積極的財政政策在加快落實,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在加速。目前,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已經發行了全年的75%左右,這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一項舉措。從貨幣政策來說,我國並沒有採用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可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比較多,比如MLF、公開市場操作等。”
(本文原刊於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