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鼠以嚴重面板傷口自愈且不留疤痕而聞名。現在研究人員發現,刺鼠嚴重受損的內臟器官也可以再生。而在其他老鼠身上,這種損傷會導致致命的器官衰竭。在刺鼠身上的新發現首次顯示成年哺乳動物具有腎臟再生能力。相關論文近日刊登於《交叉科學》。
美國西雅圖兒童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華盛頓大學兒科學教授Mark Majesky說:“對於患有終末期腎病以及類似心、肺、肝或生殖器官變性纖維化疾病的患者而言,目前的治療選擇非常少。因此我們希望向大自然尋求新療法的線索。”
早前對刺鼠傷口癒合的研究表明,這些動物在進化過程中,解決了損傷後組織纖維化(瘢痕)問題。但它們能以同樣的方式治癒受損的內臟嗎?
為了找到答案,研究人員將刺鼠暴露在會導致其他老鼠嚴重腎損傷的環境中。研究表明,儘管刺鼠最初遭受了組織損傷,但它們能夠使創傷完全癒合,即再生一個健康的腎臟,且沒有纖維化跡象。而不出所料,其他對照組老鼠出現了器官衰竭。
“刺鼠腎臟功能在兩週內戲劇性地完全恢復,這讓我們非常驚訝。”華盛頓大學的主治醫生和兒科學副教授Daryl Okamura說,“我們選擇了嚴重的損傷,會導致老鼠腎臟功能迅速喪失,並在兩週內完全衰竭。”
為了找出刺鼠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研究人員對它們表達的基因進行了全面分析,結果發現,其基因組在受傷時能夠在存活的腎臟細胞中啟動快速、無疤痕的再生反應。研究發現,刺鼠和小鼠在6個獨特簇的843個基因的活性上存在差異。
他們還發現了一種被稱為巨噬細胞的免疫細胞的延遲反應,這種細胞在纖維化中起作用。與其他老鼠不同,刺鼠的巨噬細胞在大約一週後才出現。
Majesky說:“我們為開發慢性腎臟病的可能療法打開了一個新視窗,這可能適用於其他因進展性組織纖維化而表現出類似功能喪失的器官治療。”
“我們的目標是瞭解大自然在進化方面做了什麼——這種基因組可以透過再生癒合組織損傷且不產生纖維化瘢痕,並將學到的經驗應用到腎病新療法的開發中。”Okamura補充說。(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