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杜江茜 整理報道
85歲的老人黃炳福,覺得自己有長長的故事要講。
他的回憶是跳躍的。解放前,11歲的他從孤兒院到煙坊做學徒,沒有工資,吃不飽飯,每天晚上躲在被子裡默默流淚。抗日戰爭勝利後,他被組織上街參加慶祝遊行,走的小孩子方列,到處都是一片熱鬧。他概括自己的人生是從新中國成立後,才開始成為一條向上的弧線。新中國成立後,他進入什邡捲菸廠,有了工資、學習識字,是工作讓這個自稱“苦水”裡泡大的孩子有了尊嚴和體面,想到了理想和追求。
後來,他人生最高光的時刻,就是毛主席從35個配方中,挑中了他的2號煙。1971年的冬天,作為配方員,他帶著什邡的菸葉、發酵需要的酒,和同伴範國榮、姜躍秀一起從什邡到北京,在中南海對面誕生了為毛主席配製和卷制雪茄的“132”小組,成就四川中煙乃至整個什邡人都驕傲的一段歷史。
這個7月,四川什邡,85歲的黃炳福舉著自己光榮入黨50年的獎章,笑得一臉滿足。當年參加“132”小組的捲菸大師,如今只剩下他,“我們三個是做學徒的時候就認識的,後來他們兩個留在了北京,他們去世時,我給他們的家屬打了電話,好像,現在也就只有打電話了。”
如今,歲月悠長,黃炳福覺得自己還有很多地方沒去看,還有更大的期待正在實現,“我們國產的雪茄已經走上國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富強,我要保重好身體,等著看更美好的未來。”
主席選了“2”號煙
“他說人民始終是第一位”
由什邡捲菸廠給中央領導卷制雪茄,是由賀龍元帥提議,經中央辦公廳和四川省委書記李井泉研究以後決定下來的。
黃炳福記得,經過技術攻關,自己所在的試製組給出了35個配方,這35個配方隨後送進了中南海。
“當時有人推薦毛主席選擇1號雪茄,毛主席回答說人民始終是第一位,1號是屬於人民的。”在這段被記錄下的歷史中,毛主席最終選擇了2號雪茄,13號雪茄,則專供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132”,變成了這段歷史的代號。
2號雪茄,正是黃炳福透過摸索與創新研製出的配方之一。每每想到這一點,他的內心總是湧起抑制不住的成就感和榮譽感。
2號是食指粗的中號雪茄,中淡味。製作技術要求特別嚴格,首先要選上好的菸葉,先進行粗加工,去煙梗;為了增加溼度,要拿越南桂皮、麴酒蒸;然後用特級花茶漂,這個環節中具體操作要根據煙味的不同而變化進行。之後是晾曬、卷制,最後放在烘箱裡烘乾,10支一包裝進煙盒,再派專人送上去。
“做雪茄不但味道要好,對菸灰的要求也相當高,大致有三種,麻灰色、黑灰色、白色。好的雪茄煙灰不但雪白,落到地上還要保持完整的煙的形狀。”1971年冬,黃炳福作為配方員來到北京,在南長街80號,為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卷制雪茄。一開始的試製工作,並不是一番風順。雖說原封不動從四川帶來了菸葉和酒糟,但是其他輔料全部是在北京當地置辦的。南北氣候、溫度、溼度千差萬別,這反映在菸草裡,不同的環境會造就完全不一樣的口味,因此配方實驗還得重新摸索。
當時的黃炳福卯著一股子幹勁,如火如荼地展開了配方實驗。憑藉著滿腔使命感和激情,整整三天三夜,黃炳福拿出了較為滿意的配方,按照配方卷製出成品後,交到了專人手中。這個新除錯的配方,作為去北京以後的2號,定了下來。
事實上,遷移到北京後的生產小組對內稱為“132小組”,對外叫“360信箱”。小組設在南長街80號,這座內外套雙層四合院,原是匈牙利大使居住的地方。小院牆上拉著電網,門口有士兵站崗,對面就是門牌號為81號的中南海。
“裡面只有13個普通人。”範國榮老人在生前接受採訪時提到,“除了我們三個人,還有一個保安、一個廚師、一個開車的、兩個燒鍋爐的、一個書記,外帶四個學徒。”
“132”的工作由中央辦公廳直接領導,生產原料依舊由什邡提供,每個月生產15條—20條煙。直到1978年底,“132”小組停止生產。在上級的關心關懷和小組負責人的奔忙下,每個成員日後的生活都有了較好的安排。但這一段歷史卻將作為什邡雪茄乃至四川菸草的榮耀而載入史冊。
從“132”小組到國禮
“菸葉,還是得我們四川的好”
就在“132”小組停止生產的這一年,1978年2月3日,應尼泊爾王國首相比斯塔的邀請,鄧小平乘專機到達加德滿都,對尼泊爾王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在與尼泊爾國王比蘭德拉會晤時上,鄧小平將帶去的兩份國禮——中國獨有的珍稀植物水杉和長城雪茄鄭重地贈送給比蘭德拉。
這一次,長城雪茄,成為歷史的“親歷者”,見證了中、尼兩國如同喜馬拉雅山脈般綿延長久的友誼,也見證了中國跨入民族復興新時期的重要歷史時刻。
對於長城雪茄而言,獲得“國禮“殊榮,並非偶然。
在傳承百年的制茄工藝加持下,長城雪茄廠在“132”系列產品成功推出後,又深挖國禮文化,將這一段榮耀的歷史鍛造成產品,成就了長城(GL·1978)。在包裝採用尼泊爾國旗中的藍色和金色作為主色調,象徵著和平與尊榮,並以大小圓形飾紋表達中、尼友誼,由中國頂尖的印刷廠全手工製作,集歷史、文化、藝術、收藏價值於一體。
而更早之前,在“132”小組成立的第二年,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乘飛機來到北京,其訪華的一週被稱為“改變世界的一週”。此後中美逐漸打破堅冰,建立彼此尊重的外交關係,推動了世界和平與經濟流通,堪稱20世紀政治史上一個偉大的里程碑。
在《尼克松回憶錄》中文版中,尼克松回憶道,“那天晚上我上床以後久久不能入睡。到早上5點鐘,我起來洗了一個熱水澡。我回到床上後,點燃了一支主人體貼地提供的中國製‘長城牌’雪茄煙。我一面吸菸,一面記下這一星期裡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
“菸葉,還是得我們四川的好。”在黃炳福心中,那是屬於手藝人的驕傲, 製作特供雪茄的每一個步驟,都是在千萬次摸索中一步步進化的最優方案。
例如,特供雪茄的原料選取質地特優的四川新都獨橋河產柳煙和什邡徐家場產毛煙,並分別經傳統的紅米、糊米發酵處理,打捆存放2-3年後運往北京備用。全葉卷制雪茄,內外包皮(茄衣、茄套)均須仔細挑選,尤其是供作外包皮的,要挑色澤一致、鮮明,油分足,沒瘢痕,組織細,脈舒伸,完整度好的菸葉。到了卷制時,先用裁切好的內包皮將茄芯捲成符合樣式的內胚。卷外包皮採用手工板卷法。卷制好的煙支收頭時,用以白芨粉調成的黏合劑將煙皮粘牢,用剪刀將頭尾剪齊。卷好的雪茄置晾煙房晾至含水量11%,包裝入庫。
到了如今,雪茄早已成為什邡最耀眼的名片,在這裡,能探尋到中國雪茄發展的歷史,更能感受到國產雪茄欣欣向榮的未來。
從捲菸匠到雪茄大師
“是新中國給了我一切”
“是新中國給了我一切。”生於戰爭年代,幼年便相繼失去父母的黃炳福在孤兒院長大,11歲時,他隻身前往什邡西門外的雪茄小作坊,當起了學徒。從認識一粒菸草種子開始,他學習菸草種植、雪茄卷制。但做學徒,全年沒有工資,吃不飽飯,只有年底東家會為他們做一件粗布長袍,“晚上會哭,覺得日子好苦。”
苦日子在新中國成立後開始變甜。
1951年,什邡縣人民政府正式接管益川工業社,當年5月1日更名為“公營益川菸廠”,當時僅有工人98人。同年底將“方亭菸廠”“崇實菸廠”併入該廠,工人增加至219人。1953年更名為“地方國營什邡益川菸廠”。1954年至1957年,先後將“益群菸廠”“裕華菸廠”“大生菸廠”等小廠併入,職工增至618人,捲菸產量比1949年增加了28倍。
乘著這股改革浪潮,黃炳福很快成為一名國有企業的工人,並憑藉之前的本事,開始從事與菸草配方相關的工作。
1958年,益川菸廠開始組建雪茄試製組。在賀龍元帥的殷切關懷下,益川菸廠的研究探索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對配方工作已爐火純青的黃炳福,幸運地調至雪茄試製組,開始從事雪茄茄衣試驗種植的相關工作。“長城”品牌,也就是於這一年誕生在黃炳福所在的試製組。
在工廠,黃炳福用勞動養活自己,他學了認字,結了婚,有了孩子,他還記得,自己曾拿半個月的工資去買了一套中山服,那是他從小到大穿過的最好的衣服,後來在北京,風華正茂的青年穿著這身衣服,在天安門前拍照留念,“這是以前我想都不敢想的。”
如今,他沒有什麼不敢想的。在晚年,他和妻子一起踏遍祖國河山,見山川大海,但只要家鄉有需要,他隨時趕到,或者是參與討論業務,或者就是為年輕人講講故事。
“我對我們的雪茄很有信心。”和雪茄打了一輩子交道,黃炳福熱愛自己的行業。2014年,退休後的他被長城雪茄廠重新請了回來,李秋月正式拜師,成為他的女弟子。黃炳福將卷制“132”的秘籍傾囊相授,在拜師儀式上,老先生動情地說到:“我就是什邡人,是什邡菸廠的人,2號配方以及我的經歷,都是這輩子的財富,我要全部奉獻給成就了我一生的川煙和家鄉。”
昔日的弟子,已是如今的大師。如今,在中國雪茄界,“浩月長春”這四個字已揚名立萬多年。浩,月,長,春,分別代表四位雪茄卷制大師劉浩、李秋月、劉長勇、劉萬春。他們均為132小組卷制大師嫡傳弟子,在銳意創新中,發明的多種卷制手法先後申請專利。
毫無疑問,屬於什邡的大師故事,還將不斷更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