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很清晰,依山而建的建築顯得很恢宏,右下是一座石橋,過橋走幾步臺階,就是一座石牌坊,四柱三間沖天式。過了牌坊再拾級而上就是一座古老石亭,重簷歇山頂,右側有座亭子,內有一石碑。再拾級而上,又是一座四柱三間沖天式的石坊。在第一座石坊下的平臺上,站有幾個穿清朝官服的人,正中最前者衣服上有補子,看不清是什麼圖案的,站在他身後的2個大人和一個小孩,各拿一把扇子,想必扇子上寫滿字畫。最右側也有著官服的人,小孩後面站有著馬褂的,比之前說的幾個年紀稍大,最後面也站有一老著。
左側石獅子下站有五六人,石獅子的左側還有2人,一年輕的,另一上衣開襟的,看向官員一側,瘦得能看到胸前突出的一根根骨頭。古老石亭那邊還有四五人。
老照片清晰,但不知道是哪裡的?!稍微放大點看看,
可以看到放有獅子的石坊上寫有幾個字,如下圖:
依稀能辨別出中間刻有“?啟東南”,啟是繁體字的“啟”。直接在搜尋引擎輸入“*啟東南”還真能搜尋到。
那就把搜尋到的內容,再重新搜,輸入“道啟東南”或者“言子墓”。再去找圖片看,果真是言子墓的石坊。
言子就是《論語》裡常提到的子游。言子,名偃,字子游,春秋末期吳國琴川(今江蘇常熟)人,“孔門七十二賢”中唯一的南方弟子,為孔子所稱讚“吾門有偃,吾道其南”,人稱“南方夫子”。
既然已經找出這張老照片拍的是言子墓,是否可以結合拍照的時間1890年代,再深入找找是哪位官員帶隊前往拜謁言子墓呢?文史資料當中是否記錄過此事呢?
一行差不多20來人,不知道是哪裡的官員,我推測如果是上級單位的人來拜謁參觀,應該有本地官員陪同,但圖上只有一官員官服上有補子,姑且當作是常熟的地方官吧。
先去查下常熟縣誌,不巧沒有光緒朝或者光緒之後的,再查才發現之後出現的叫《常昭合志》,還有《重修常昭合志》等。
1890-1899年,是光緒十六年到光緒二十五年。
以上2圖是清末常熟知縣官師表。
清末常熟縣丞表。
清末常熟典吏表。
1890年到1899年,常熟知縣列表,朱鏡清、周相輔、朱秉成、郭重光、沈祖燕、楊家騵,具體是哪個就不得而知了。
總之,如果他們的後代能看到這張老照片,或者是圖中的其他人的後代能看到,看看當時先人模樣。不過時間久遠,後代看到了,也不一定認識,還是要了解下家族歷史,再結合起來研究確認才行。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物是人非,有機會去常熟言子墓遊覽下,再在同個角度拍攝一張照片,有些景物會被茂盛的樹木所擋住,不管如何,心靈交往才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