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
聯合全國廣播電臺
共同推出特別報道
2000年11月9日,在經過30多家單位、200多名老中青專家學者五年的艱苦努力後,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公佈《夏商周年表》。
夏商周斷代工程專案首席科學家李伯謙說,《夏商周年表》的釋出,意味著上溯中國文明起源、下啟中國文明走向的夏商周三代終於有了較為明確的年代學標尺。
夏商周斷代工程專案首席科學家李伯謙:我們在開始醞釀這個課題的時候,我們就設定了透過我們這個研究,要能夠確定夏代年代的基本框架。商朝前期,要確定一個比較詳細的年代框架。商朝後期,因為有了甲骨文,甲骨文有一些和年代有關的一些記載,西周時期有青銅器上的銘文,銘文上有記載的年月日和當時的一些月相,所以我們對商代後期和西周我們提的是比較準確的年代。
1995年,時任國務委員、國家科委主任的宋健在印度、埃及等國訪問時,發現對方國家博物館在講解本國曆史時都有一個相對具體的歷史年表,而我國真正有文獻記載年代的“信史”卻開始於公元前841年,也就是西周共和元年,而標誌著中華文明由興起到繁盛的夏商周三代一直有世無年,甚至中國的第一個王朝——夏,由於沒有明確的文字留存,被許多外國學者認為:所謂夏朝,根本就是商代人臆想出來的歷史傳說。
1996年5月16日,在宋健的積極倡導下,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專案——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啟動。夏商周斷代工程天文史學家江曉原說,五年間,整個研究團隊採取了多學科聯合攻關、交叉研究的方法,力求使每一個結論都能得到多線索、多角度的支援。
夏商周斷代工程天文史學家江曉原:關於武王伐紂的天象記錄中確實有這一條,就是伐紂的時候出現了一顆彗星。我就讓我的一個博士生,把古代彗星記錄和年代學做他的博士論文,重點研究這個問題。研究的結論是,我們不能依賴這顆彗星出現的記錄來定年。為什麼呢?我們無法斷定這顆彗星是什麼彗星,能夠斷定這顆彗星是哈雷型彗星的機率只有0.3%,我們不能把推論的基礎放在一個機率這麼小的事件上,所以這個結論是無法根據哈雷彗星的記錄來推算武王伐紂的年。
《夏商周年表》將夏朝始年定為公元前2070年,也就是說,把我國的歷史紀年由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夏商周年表》的正式釋出,不僅為進一步對夏商周的年代精確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為繼續探索中華文明起源及早期發展,為揭示中華五千年文明史起承轉合的清晰脈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夏商周年表》正式釋出】
2000年11月9日,在經過30多家單位、200多名老中青專家學者五年的艱苦努力後,《夏商周年表》正式公佈。這意味著上溯中國文明起源,下啟中國文明走向的夏商周三代終究有了較為明確的年代學標尺,將中華大地連續發展的歷史揭示出來,找到了將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實證。
用聲音記錄中國
監製:高巖
策劃:武俊山 李謙
主筆:盧燕
播講:長悅
統籌:朱星曉 王澤華
製作:周天縱
新媒體編輯:謝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