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田大學中的大隈重信
在明治政局中,薩長佔據了絕對優勢,這就給人造成一種印象,好像薩長全權主導了明治時代的一切事務,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薩長藩閥壟斷政權不是一開始就確立的,而是經過了日本統治階級內部的權力鬥爭,即明治十四年政變才完成的。明治十四年政變,導致日本統治階級內部分崩離析,資產階級自由主義者被踢出政局,而薩長等軍國主義分子完全佔據了優勢,最終決定了近代日本在帝國主義侵略道路上越滑越遠。
薩長代表伊藤博文
一、倒幕成功後明治初年政局
肥前藩在今天九州西北,靠近西洋勢力佔優勢的長崎。藩主島鍋氏比較開明,在幕末大潮中,肥前能順應時代發展,吸收西洋技術,阿姆斯特朗大炮就在肥前最先被仿製成功。因肥前強大的戰爭科技,肥前成了各方勢力爭取的物件。此後肥前藩和四國的土佐藩一同加入了倒幕陣營,所以倒幕運動實為薩、長、土、肥四藩首義。
肥前藩(也叫佐賀)的城堡
但是土肥二藩出力畢竟不如堅定的倒幕分子薩長多,所以倒幕成功後的明治初年,在權力分配上薩長佔據了優勢,但土肥也分得了一杯羹。在這種背景下,大隈重信登上了歷史舞臺。
二、在中央的大隈
大隈重信,肥前藩武士之子。大隈家在肥前藩算中上等武士,地位較高,比較有錢。大隈重信青年時期入過官方蘭學堂,學習了蘭學等西方知識,後來遊歷長崎,更直接接觸到了西洋文明,他尤其對荷蘭憲法、美國獨立宣言、英國權利法案等西方資產階級自由思想和三權分立學說感興趣。而他越學資產階級思想,越覺得幕府反動。等到他回到肥前,就著手全力鼓動肥前加入倒幕陣營。
倒幕
到了明治初年,天下草創,明治政府論功行賞,薩長佔了大部分的蛋糕,剩下的小部分蛋糕就被分給了土佐和肥前。肥前推出的首要功臣就是大隈重信。大隈由此進入了中央政權,1873年任財政部長。但大隈的思想和在中央佔絕對優勢的薩長等領導人完全不同。
薩長等領導人都出身於軍事鬥爭,尤其是長州藩閥,學的是吉田私學,對武力和軍國主義奉若瑰寶;而大隈經歷了系統的官方蘭學教育,比較注重資產階級的柔和手段。在明治政體上,薩長極力想設立軍國主義體制,將軍隊作為國家的根本;而大隈則傾向於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想設立英美的選舉制度。著名的殖產興業、內治優先,就是由大隈執行的,他的政策被稱為“大隈財政”,其經濟政策完全符合日本經濟的發展,就是因為堅持了大隈的政策,至1885年,短短10幾年,日本已經初步實現了資本主義工業化,由落後的封建農業國變成了資本主義農業國。
大隈重信被封伯爵,和山縣等人地位一樣
三、借勢崛起的大隈
1874年,日本爆發了自由民權運動,人民要求學習西方政體,實行資產階級選舉、設立民選議院。薩長藩閥恐懼於人民的勢力,答應會召開國會的。
至1880年,自由民權運動再起高潮,薩長恐懼,為了表現革新的決心,薩長最終將財政部長大隈重信推成了首席參議,類似於首相,至此大隈終於在名義上成了日本政局第一人。
需要指出,明治初年,明治政體是極度混亂的,經歷反覆調整修改,1880年的時候其制度是參議制度,中央各部長官兼任參議,加上天皇欽點的一些參議,這些參議集合起來商討事務,經過協商提出一個方案,天皇蓋章後實行。但在諸多參議中,薩長在人數和實權上都佔據絕對優勢,所以參議協商的結果體現的其實就是薩長的意志。
明治時代的日本社會
四、明治十四年政變
其實薩長對大隈是十分反感的,一方面他是肥前出身,算是異己勢力,另一方面就是我們前面說的,大隈和薩長的思想相差甚遠。尤其是在大隈成了日本第一人後,更是把自己真當成了首腦,大隈在政府內拉起了一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資產階級自由主義者隊伍,和薩長在國會憲政、政體問題上產生了根本差別,起了正面衝突。具體表現在:
1880年整整一年,政府的參議會議多次商討了如何召開國會,薩長等藩閥頑固地主張漸進設國會,所謂漸進設立國會是個什麼鬼,請你自行腦補清末的預備立憲,就是劃定一個很長時間的預備立憲期,只有時間到了才能開選舉。而大隈等資產階級自由主義者則堅持一二年內開國會。
明治時代的官方建築
在政體設定上,薩長主張德國式的君主立憲,以大資本家、地主、軍隊為政權絕對依靠;而大隈等主張設立實權在議會的英國式虛君立憲。
如果實行英國式君主立憲,實權在議會,那麼薩長的地位很可能因為選舉失敗而不保。而如果是德國式君主立憲,軍隊獨立,軍隊至大,那麼薩長就可以透過自己控制的軍隊來影響政局,從而保持薩長的絕對政治優勢。所以薩長必須除掉政府內部以大隈為代表的資產階級自由主義者,雙方矛盾可謂白熱化。
英國議會
明治十四年(1881年)7月,薩摩出身的官僚黑田清隆在出售北海道國有財產時吃回扣,1400萬日元的工廠以39萬日元的價格賣給了大資本家五代友厚。此事不知如何被輿論媒體揭發出來,舉國譁然,政府陷入空前危機。隨後薩長認定媒體訊息的來源就是大隈,大隈等自由主義分子暗中煽動民意民勢,目的就是要顛覆政府,這就是明治前期人盡皆知的“大隈陰謀論”。
影視劇中的大隈重信
其實所謂的“大隈陰謀論”,就是薩長攻擊大隈的藉口,大隈是否真的將政府黑幕透漏給媒體已經無所謂了,關鍵是這個說法成了打擊大隈等人的絕好藉口。1881年10月11日,薩長官僚將政局不穩的鍋甩給大隈等政府內部資產階級自由主義者,將其全部開除,為了安撫民眾,同時決定停止財產出售。12日,薩長官僚又以天皇的名義正式釋出了1890年開國會詔書。薩長將大隈等人踢出政局,日本政權完全被薩長壟斷,薩長藩閥體系至此成立。
明治天皇
文史君說
明治政府頒佈1890年開國會聖旨的同時,下令“再有故意逞躁急煽事變,危害治安者,將繩之以法”,實際封殺了自由運動,加上以大隈為代表的政府資產階級自由主義者被踢出政局,這一連串事件稱為“明治十四年政變”。政變後的政局被薩長完全壟斷,至此才能真正稱為“薩長藩閥政府”。此後的明治時代,只有大隈組閣一次,存在5個月,剩下的首相不是薩摩出身就是長州出身。而明治十四年政變最大的影響就是薩長秉持的軍國主義侵略思想徹底融入了日本政局,決定了近代日本對外侵略的基本走向。
甲午海戰
參考文獻
袁野:《明治十四年政變和大隈重信再認識》,東北師大2005年碩士論文。
宋有成:《明治維新若干問題再思考》,《日本學科》2019年第1期。
王文英:《日本議會政治的奠基人大隈重信》《蘇州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