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厚:五代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文/老張在路上
五代的梁、唐、晉、漢、週五朝,共歷53年,14位皇帝在位(朱友珪沒有帝號,後被廢為庶人),平均每人4年多在位時間。以在位時間長短排列如下:梁末帝朱友貞,在位近10年;後唐明宗李嗣源,在位7年多;後晉高祖石敬塘,在位6年半;後梁太祖朱溫,在位近6年,後周世宗柴榮,在位5年半;後晉出帝石重貴,在位4年半;後周太祖郭威,在位3年;後漢隱帝劉承祐,在位3年;後唐莊宗李存勖,在位近3年;後唐末帝李從珂,在位2年半多;後漢高祖劉知遠,在位1年;後梁朱友珪,在位6個月多;後周恭帝柴宗訓,在位6個月;後唐愍(閔)帝李從厚,在位4個月。
從上面所羅列的五代皇帝在位時間來看,後唐閔帝李從厚,是五代14位皇帝中在位時間最短的,比被趙匡胤奪了帝位的小娃娃柴宗訓在位時間還要短。
一
李從厚生於公元914年,這一年,是後梁乾化四年,河東李存勖不奉後梁年號,用唐天祐十一年年號。李從厚小名叫菩薩奴,後唐明宗李嗣源第三子(《舊五代史·唐閔帝紀》記載為第三子,《新五代史·本紀·唐本紀第七》記載為第五子),生母為昭懿皇后夏氏。
關於夏氏的家世,史書不載。夏氏生前的位號不可得知,李嗣源未即位夏氏就已經逝世了。夏氏生秦王李從榮、後唐愍帝李從厚。明宗天成元年(公元926年),封楚國夫人曹氏為淑妃,同時追封夏氏為晉國夫人。長興元年(公元930年),追冊夏氏為皇后,諡曰昭懿。
李從厚的同母哥哥秦王李從榮個性輕浮,經常招攬浮薄之徒一起作詩飲酒。有一天唐明宗問他說:“你公務之餘的休閒時間,學習什麼事呀?” 李從榮回答說:“閒暇的時間讀讀書啦,或者和一些讀書人一起作詩論道。”唐明宗說:“我常看見先帝喜歡寫詩,實在沒有什麼意義。你是將門之子,文章不是你的特長,必不能工,傳入別人口中,平白當作笑柄。我年齡大了,對於經典義理雖然不算十分通曉,不過喜歡看喜歡聽,除此之外不值得學習。”李從榮雖然當面不敢反駁老子的話,但依然我行我素,沒有絲毫改變。
據史書記載,李從厚是李嗣源第三子,幼年時便愛讀《春秋》,略通微言大義。加上他相貌酷似李嗣源,因而深受寵愛。
天成元年(926年),李嗣源稱帝,史稱後唐明宗。李從厚被加授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徒。這一年,李從厚剛剛12歲。
在整個明宗朝,李從厚多次奉調各地方。長興元年(930年),李從厚被封為宋王。第二年,李從厚加授檢校太尉、兼侍中,改任天雄軍節度使,移鎮魏州(治今河北大名東北)。長興三年(932年),李從厚又被加授為中書令,這時李從厚才剛剛18歲。
後唐明宗李嗣源親生兒子和養子很多,他的長子名叫李從審,又名李從璟,官至金槍指揮使,李嗣源起兵入汴時被元行欽所殺。
李從榮,是李嗣源次子。李嗣源當了皇帝后,封李從榮為檢校司徒兼御史大夫,領鄴郡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同平章事,遷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晉封秦王。長興元年(930),李從榮擔任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加封天下兵馬大元帥。長興三年(932),李從榮兼中書令,與宰相分班而居右。長興四年(933年),加尚書令,食邑萬戶。
從李從榮這些職位來說,李嗣源是把這個次子當成皇位繼承人來培養的。
李嗣源的幼子名叫李從益,公元931年出生,其母不詳,李從益出生後,李嗣源讓王淑妃花見羞撫養李從益。因為李從益年紀還很小,王淑妃就給李從益找了一位乳母司衣王氏餵養李從益。
李嗣源寵愛王淑妃花見羞,經常到王淑妃寢宮中去看望留宿。一直沒有正式宣佈為皇太子的李從榮心裡不安,就想了解一點父皇的想法,暗中和司衣王氏勾搭成奸。司衣王氏成了李從榮安插在李嗣源和王淑妃身邊的“暗探”。
明宗李嗣源一生征戰,幾次負傷,當皇帝時已年近六十,到了長興四年(933年)十一月,李嗣源病重。在這之前,雖然李從榮被當成太子培養,然而李嗣源並沒有明確李從榮是太子,而且有一次太僕少卿何澤上書請立李從榮為皇太子時,李嗣源還很不高興說道:“群臣請立太子,看來我應當回河東養老了。”
太子之位不能塵塵埃落地,李從榮未能明確為儲君,他內心極為不安,擔心自己不能繼承皇位。因為李從榮殘暴擅殺,與朝中很多大臣不和,自感素無人望,怕是要皇帝大位輪不到自己屁股底下。
李嗣源病重,李從榮入宮探視,此時李嗣源已不能抬頭,也沒法開口說話,李從榮探視父皇后剛出宮門時聽到宮中哭聲不絕,他誤以為李嗣源已經去世,次日便稱病不復入朝,在府中與親信謀議奪位。樞密使朱弘昭、馮贇固言不可,唯有部將康義誠贊成。李從榮遂率牙兵千人列陣天津橋,準備以武力入居興聖宮,又令副將馬處鈞往宮中告知以接應兵馬。
樞密使馮贇、朱弘昭與宣徽使孟漢瓊稟稱李從榮謀反,關閉皇城端門,命李重吉率所部控鶴禁軍把守宮門。侍衛指揮使康義誠本是李從榮事先約定的內應,這時也被阻在宮中,難以接應李從榮。孟漢瓊召來馬軍都指揮使朱洪實,讓他率五百騎兵攻擊李從榮。
李從榮手下本來就是他脅迫而來的,和宮中人馬一接觸就紛紛而散,李從榮逃回府邸,夫妻匿於床下,被皇城使安從益搜出,夫妻兩人一同被斬殺。
大病中的李嗣源聽到這個訊息,悲駭莫名,病情加劇。《資治通鑑·後唐紀七》記載:
“帝聞從榮死,悲駭,幾落御榻,絕而復甦者再,由是疾復劇。”
李嗣源追廢李從榮為庶人,並從鄴都召回宋王李從厚。
十一月二十六日,李嗣源駕崩於大內雍和殿,終年67歲。三天後,李從厚趕至洛陽,為李嗣源發喪,並於柩前即位,是為後唐愍帝。
二
李從厚繼位後,賜死司衣王氏。司衣王氏是李從益的乳母,而李從益又是花見羞撫養的,所以這事牽連到了王太妃花見羞。李從厚本來想把王太妃遷到至德宮,因為花見羞與所有的妃子都很友善,愍帝不願觸犯眾怒,雖然打消了驅除花見羞的念頭,但從這以後對她很是冷淡。
李從厚是十二月初一即皇帝大位的,他遵照明宗遺命,“以日易月”,服喪二十七天。十二月二十八日,李從厚開始在中興殿處理政務,並召翰林學士為他講讀《貞觀政要》和《太宗實錄》。然而李從厚雖然想勵精圖治,但卻不懂治國之道,處事優柔寡斷,且無識人之明。對此,《資治通鑑·後唐紀七》有過描述:“辛未,帝始御中興殿。帝自終易月之制,即召學士讀《貞觀政要》、《太宗實錄》,有致治之志;然不知其要,寬柔少斷。李愚私謂同列曰:‘吾君延訪,鮮及吾輩,位高責重,事亦堪憂。’”
李從厚當皇帝短短几個月,最大的失誤是對李嗣源養子李從珂倍加猜忌,最終逼反李從珂。
李從珂,公元885年出生,小名二十三。李從珂本姓王,出身鎮州平山民家,自幼喪父,與母親魏氏相依為命。乾寧二年(895年),李嗣源率軍攻取平山,俘虜魏氏母子,並將魏氏納為妾室。魏氏之子年已十歲,被李嗣源收為養子,取名為李從珂。
李從珂身長七尺有餘,端謹穩重,沉默寡言,相貌雄偉,勇猛剛毅,深受李嗣源喜愛。李從珂隨母到了李嗣源府上後,隨李嗣源南征北討,以驍勇敢戰著稱,不但李嗣源對他很是喜受,晉王李存勖也對李從珂稱讚不已。《舊五代史·唐末帝紀》:“及從明宗征討,以力戰知名,莊宗嘗曰:‘不惟與我同齒,敢戰亦相類。’”
天祐十五年(919年),李存勖與後梁的軍隊在胡柳陂作戰,兩方的軍隊都疲憊不堪,李從珂護衛莊宗奪取土山,摧毀敵軍精銳,他們的軍隊才又振奮起來。當時,李嗣源已先渡過黃河,莊宗不高興,問他說:“你應當為我拼死戰鬥,渡河往哪裡去?”李嗣源惶恐認罪,莊宗因為李從珂作戰有功,怨怒才消除,並沒有處懲李嗣源。
天祐十八年(922年),李存勖率軍和後梁軍隊在黃河岸邊交戰,在梁軍退卻時,李從珂領著十幾名騎兵混在梁軍當中和他們一起後退,等到抵達梁軍的營寨大門時,李從珂大喊一聲,馳馬上前,殺死幾個敵兵,然後用斧頭砍倒梁軍營寨的瞭望臺從容回到自己營寨。李存勖聽說這事,說:“壯哉!”讓人拿酒來,親手賜給他一大杯。
同光元年(923年)四月,李從珂跟隨李嗣源攻破鄆州。在中都打敗梁朝大將王彥章,然後迅速奔襲汴州。李嗣源率領先鋒部隊,李從珂率領精銳騎兵跟隨,晝夜兼程行進,最先攻下汴州城。李存勖激動之餘,對李嗣源說:“恢復唐國天下,是你們父子的功勞。”
後唐立國,特別是李嗣源稱帝后,李從珂步步高昇,長興二年(931年),李從珂被授予左衛大將軍,檢校太傅、同平章事,行京兆府尹官職,擔任西京留守。三年(932年),晉升為太尉,調任鳳翔節度使。四年(933年)五月,封為潞王。
李從厚即位後,朱弘昭、馮贇自恃有擁立之功,專擅朝政。當時後唐的軍鎮大吏中,潞王李從珂是唐明宗的養子,自幼隨養父征戰沙場,在後唐滅後梁之戰中屢立戰功官至節度使,被封潞王;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是唐明宗的女婿,同樣戰功卓著,深得軍心。這二人的官位、聲望皆在朱弘昭、馮贇之上,因而深受他們的忌憚。他們就在李從厚面前屢進讒言,而李從厚大概皇位來得太突然也太容易了,所以對李從珂這個沒有血緣關係且又戰功累累的哥哥也很是猜忌。
李從珂的長子李重吉擔任禁軍控鶴都指揮使,在平定李從榮之亂中立在大功。李從珂女兒李惠明(法號幼澄)在洛陽出家。朱弘昭將李重吉外放到亳州任團練使,削去其禁軍軍職,又將李惠明召入禁中,實際上是作為人質。李從珂見兒子外調、女兒內召,知道朝廷對自己有猜忌之意,心中疑懼不安。
應順元年(934年)二月,李從厚聽從朱弘昭、馮贇的建議,透過樞密院對鳳翔、河東、成德、天雄四鎮節度使進行易地調動,並派使臣監送。河中節度使李從璋調往鳳翔,擔任鳳翔節度使;鳳翔節度使李從珂調往太原,擔任河東節度使;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調往鎮州,擔任成德節度使;成德節度使範延光調往魏州,擔任天雄節度使。李從厚本想借此削弱四鎮實力,但卻引起各節度使極大不滿。李從珂在部將的鼓動下,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叛亂。
李從珂在鳳翔起兵反叛。李從厚徵調西都留守王思同、護國節度使安彥威、山南西道節度使張虔釗等六鎮節度使,聯軍征討鳳翔,同時將李重吉幽禁於宋州(治今河南商丘)。不久,李從厚又命處死李重吉、李惠明。
鳳翔城低河窄水淺,無法固守。王思同的軍隊和李從珂的相比,佔了很大優勢。在朝廷重兵的大力攻擊下,鳳翔城東、西關的小城先後失守,李從珂的屬下傷亡也很大,再打下去,城池難保。
情急之下,李從珂登上城牆,三下五除二,將上身的衣服脫掉,露出身上的一個個傷疤,面對著城下圍城的軍隊,大哭著說:“我自小就跟隨先帝出生入死,身經百戰,滿身創傷,才有了今天的江山社稷;你們大家跟著我,這些事都看在眼裡。現在,朝廷寵信佞臣,猜忌自家骨肉,我究竟有什麼罪要受此懲罰啊!”在生死關頭,也可能是觸動的李從珂心中隱痛,或許李從珂是天生的表演藝術家,他越說越激動,哭得聲淚俱下,連城下的攻城士兵都被李從珂所感動,動了惻隱之心。李從珂曾經的部下羽林軍指揮使楊思權、都指揮使尹暉等攻城將領,率部轉而支援李從珂,並趁機一舉擊敗李從厚派遣的王思同、張虔釗等六鎮節度使軍隊,隨即擁兵東進。
因此,李從珂成為歷史上惟一一個憑著一次驚天動地的大哭登上皇帝寶座的人。
李從厚得知諸道軍馬兵敗鳳翔的訊息,對朱弘昭、馮贇等人:“先帝辭世之時,朕本無意爭奪帝位,都是被諸公所擁立。朕幼年繼位,將朝政委託於諸公,對諸公所定的國家大計無有不準。這次興兵討伐鳳翔,諸公無不自誇,稱平叛不足為慮。如今事已至此,諸公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扭轉禍局?如果沒有,朕便西去迎接潞王,以帝位相讓,如仍不免罪責,縱然是死也心甘情願。”
朱弘昭、馮贇雖然惶恐不安,但卻毫無辦法可想。
李從珂攻破陝州(治今河南陝縣)後,傳書慰撫京中百官,稱自己此番入京只誅朱弘昭、馮贇兩族,讓其他人不要憂慮。而這時,禁軍剛行至新安,便已成群爭相奔向陝州。康義誠到達陝州境內的乾壕時,麾下僅剩幾十人,遂向李從珂請降。李從厚命宦官召朱弘昭入宮,商討對策。朱弘昭卻以為皇帝是要追究罪責,投井自殺。京城巡檢安從進早有投降李從珂之意,趁機攻殺馮贇,誅滅其族,而後派人將朱弘昭、馮贇的首級送往李從珂軍中。
李從珂大軍從鳳翔東進,先後攻佔長安、華州、潼關、陝州、新安。李從厚見洛陽已經無法據守,決定放棄洛陽,逃奔魏州。
李從厚命孟漢瓊先行到魏州安排諸項事宜,並讓親信慕容遷率所部控鶴禁軍把守玄武門。孟漢瓊一出城門,便單騎奔向陝州,投降了李從珂。李從厚從玄武門逃離洛陽,帶著五十名侍衛逃奔魏州。慕容遷原本表示會率部隨行,但當李從厚出城後卻關閉城門,派人與李從珂聯絡。宰相馮道次日上朝,方知李從厚已經出逃。不久,曹太后命內宮諸司前往乾壕,迎李從珂入京。
李從厚逃奔魏州途中,在衛州(治今河南衛輝)城東數里處遇到了率軍入朝的石敬瑭。他將近日發生的變故告知石敬瑭,向他詢問興復之策。石敬瑭託言要與衛州刺史王弘贄商議,將李從厚安置在驛館中。王弘贄認為李從厚已經沒有復起的希望。石敬瑭便指使牙內指揮使劉知遠引兵入驛,將李從厚的隨從侍衛全部殺死,而後率軍趕赴洛陽。李從厚被獨自撇在驛館,後又被王弘贄軟禁在州衙中。
應順元年(934年)四月,李從珂進入洛陽,馮道率百官三次上表勸進。李從珂先以曹太后的名義下詔,將李從厚廢為鄂王,兩日後李從珂在明宗柩前即位稱帝。他命殿直王巒(王弘贄之子)前往衛州,弒殺李從厚。李從厚死時,年僅20週歲。
李從厚皇后孔氏,橫海節度使孔循之女,封魯國夫人,李從珂稱帝后遇害。李從厚與孔皇后生有四子,但史料未載其名,在李從珂稱帝后全部遇害。
薛居正在《舊五代史》中評論李從厚:“閔帝爰自沖年,素有令問,及徵從代邸,入踐堯階,屬軒皇之弓劍初遺,吳王之几杖未賜,遽生猜間,遂至奔亡。蓋輔臣無安國之謀,非少主有不君之咎。以至越在草莽,失守宗祧,斯蓋天命之難忱,土德之將謝故也。”
司馬光《資治通鑑》中說:“閔帝性仁厚,於兄弟敦睦,雖遭秦王忌疾,閔帝坦懷待之,卒免於患。及嗣位,於潞王亦無嫌,而朱弘昭、孟漢瓊之徒橫生猜間,閔帝不能違,以致禍敗焉。”
這些評議倒是中規中矩,甚至還有一些惋惜。
(本文圖片為網路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