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致開幕詞。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勝利閉幕。這標誌著愛國統一戰線和全國人民大團結在組織上完全形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確立。此後,人民政治協商成為中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讓我們再次轉動時光軸,追尋歷史的足跡,探究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的精彩往事。
響應號召,積極籌備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釋出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口號,在第五條明確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很快得到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的熱烈響應。
5月5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促進會等民主黨派與無黨派民主人士,聯合發表通電致毛澤東,擁護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指出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是“適合人民時勢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曷勝欽企”。
收到毛澤東覆電後,從1948年8月起,各民主黨派的代表人物和著名的無黨派民主人士開始進入解放區。一部分到達中共中央統戰部所在地河北省平山縣李家莊,一部分到達中共中央東北局所在地哈爾濱。經過反覆協商,在11月下旬,中共中央首先同在哈爾濱的民主人士達成了《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的協議,確定在1949年召開新政協,決定由23個單位代表組成新政協籌備會。政協確定新政協的使命,把原來規定“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發展為直接宣告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組成共和國的中央政府。這是因為新政協本身,就帶有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即可行使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地點選在北平。1949年1月北平解放後,進入東北、華北解放區和繼續由香港、上海北上的民主人士很快彙集到了北平。3月,中共中央在開完七屆二中全會後,也遷入北平。
新中國成立前的一年時間中,全國各界人民團體紛紛建立。1948年8月中華全國總工會恢復。接著,根據毛澤東的提議,1949年3月至7月間,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華全國民主青年聯合會、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相繼成立。此外,全國自然科學工作者、社會科學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也籌備召開代表會議,工商業者準備成立工商業聯合會。這些全國性群眾團體的成立,把社會各界群眾進一步組織起來,是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的重要組織準備之一。
民主協商,擘畫藍圖
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舉行。會議有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等23個單位共134人參加。
毛澤東被推為籌備會常務委員會主任,周恩來、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陳叔通為副主任,李維漢為秘書長。下設6個小組,分別負責擬定參加新政協之單位及各單位之代表名單、起草新政協組織條例、起草共同綱領、擬定政府方案、起草大會宣言和擬定國旗、國歌、國徽方案6項籌備工作。
在662名代表中,共產黨員約佔44%,民主黨派成員約佔30%。工農各界、無黨派人士約佔26%。這樣,既保證共產黨的領導,又能實現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團結合作。
政協籌備會議期間,正式確定了新中國的國名和政協會議的名稱。籌備會成立後,代表中有的主張用“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有的主張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人民共和國”就已經把人民民主的意思表達出來,不必再重複“民主”二字,最後確定國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關於政協會議的名稱,從1949年8月,開始稱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9月17日,籌備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正式作出採用新的政協名稱的決定。
1949年9月30日,毛澤東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全場起立,鼓掌祝賀。
勝利召開,新中國誕生
經過籌備會三個多月的緊張而有序的準備,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隆重舉行。大會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和禮炮聲中隆重開幕,全體代表起立,熱烈鼓掌達5分鐘。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莊嚴時刻。毛澤東在會議開幕詞中莊嚴宣告:“占人口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
會議除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等幾個已經起草完畢的重要檔案進一步審議外,還就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問題進行了專門討論。會前,共徵得國旗圖案2992幅,國徽圖案900幅,國歌歌詞694首,意見書20多封。經評選委員會的篩選,共確定候選國旗圖案38幅,國徽圖案5幅,供全體會議選擇。國歌詞譜,則沒有入選者。毛澤東直接參加了這項工作的討論,他贊成五星紅旗的國旗圖案,認為這個圖案表現了我國革命人民的大團結。
9月27日,會議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和《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國都定於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平為北京;紀年採用公元;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國旗為紅地五星旗。29日,透過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9月30日,會議選舉毛澤東等180人為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毛澤東等63人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毛澤東為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至此,籌建新中國的偉大使命宣告完成。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當時還不具備召開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條件下,肩負起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使命,揭開了新中國歷史的第一頁。下午6時,全體代表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典禮後繼續舉行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宣言》。中國的歷史,從此開闢了一個新的時代。1954年9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透過並公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至此,作為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以圓滿完成其歷史使命而載入史冊。
來源:河北省委《共產黨員》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