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美食大國,能挖掘出來的地方特色美食數不勝數。目前,從農家樂、休閒農莊、農業公園、特色小鎮一直到民宿,餐飲幾乎是吸引客流、留住顧客和創造營收的必備專案。許多休閒農莊餐飲和住宿的收益佔總收益的百分之七八十。資料顯示,“農旅莊園產值的40%—50%來自餐飲專案,20%—30%來自住宿,10%—20%來自旅遊產品,30%來自農產品採摘。”做大棚餐飲或生態餐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很多休閒農莊和鄉村旅遊園區的標配。
在圍繞都市遊客的旅遊12個業態中,吃排在第一位,餐飲客戶來源廣,而餐飲是旅遊的剛需,遊客在園區逛滿3個小時,就有餐飲方面的需求,消費剛需帶來的營收,立竿見影。在講究吃的當下,中國的不少地道風味在鄉村。不少遊客到鄉村去,往往就是奔著土色土香的“土”味去的。在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領域,很多缺乏特色自然資源的鄉村,憑藉特色美食,成為了人們追捧的鄉村旅遊勝地。一道菜帶火一個專案、一套特產帶活一片鄉村的例子屢見不鮮。例如北京大興西柏店村菊花宴、延慶柳溝豆腐宴等。
最典型的如陝西袁家村,以獨具關中風情的“袁家村模式”享譽全國。袁家村本來是一個62戶人家位於崎嶇古河道上的普通小村,沒有任何特色資源,袁家村從2007年最初的農家樂開始,到關中民俗小吃一條街,村民們用淳樸的品性、精湛的手藝、熱情的服務,讓常年生活在都市的人體驗到純正的小吃和民俗鄉愁。10年時間,袁家村在原本被很多業內人士不看好、沒有旅遊資源的地方,打造起一個網紅專案,成為超級文旅IP,解決3000多農民就業,間接帶動周邊10個村子近萬人就業,連續多年每年吸引遊客超過300萬人次,年營業額超過10億元。被稱為“陝西的麗江”,榮獲“中國十大美麗鄉村”榮譽稱號。
用最原始、最新鮮的食材觸碰食客的味蕾,袁家村透過村民股份共有、食品安全產業鏈等有效模式,成為被遊客吃出來的“旅遊網紅”。而很多園區則將餐飲與體驗相結合,給遊客帶來新奇體驗,為園區增加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我國臺灣地區宜蘭頭城農場的小吃種類很多,配合不同季節推出,有清甜可口的綠豆湯、溫暖人心的關東煮、清涼消暑的挫冰、自助樂無窮的擔仔麵等,滿足遊客的口腹之慾。除此以外,還有專門人員教遊客製作草仔粿、肉粽、芋頭米粉等傳統小吃,聞名遐邇。北京三生萬物生態農園,運營上除了四季民宿、節氣工坊、酵素農園重要專案外,精緻素食也成為三生萬物的標籤之一。餐廳用現採的、當季的食材,為顧客烹飪出生態農家飯菜,打造出品牌特色,成為北京周邊難得的全素食農園之一。
與此同時,餐飲業能豐富園區的體驗專案,帶動全面營收。很多園區因地制宜設計出與餐飲有關的體驗專案,如做餈粑、制豆漿,手工製作當地特色糕點。親手加工烹製美食的過程,既能延長遊客停留的時間,還能和遊客形成良性互動,帶來好的體驗。以餐飲為紐帶,各種體驗活動也順勢帶來不少附加收入。
餐飲能帶動當地綠色食材的消費,美食食材在鄉村,在食品安全廣受關注的大勢下,都市人群越來越關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早在2015年,尼爾森釋出的《全球健康飲食報告》顯示:當食品的供應量已經足夠時,越來越多的中國都市人群,開始關注食材的品質。鄉村在提供健康食材、生態食材上具備明顯優勢,受到都市遊客的青睞。如果農莊想發展宅配業務或是開心農場業務,還能透過餐飲業務帶來客戶和營收。對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而言,餐飲做得好,可以變成打通內部產業鏈“任督二脈”的“一陽指”,上結合農事體驗,中打造互動、DIY和競賽體驗,下促進特色蔬菜和食材的售賣,帶來良好的綜合效應。透過打造特色餐飲,形成園區亮點,同時還能持續引流和提升園區品牌知名度,進而帶動住宿、會務、娛樂、購物等環節的消費。(王志宏 周偉)
《中國食品報》(2021年11月09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