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城鎮體系規劃戰略中的最高層級謀劃,對外要具有相當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能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推動國際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對內則是經濟活動和資源配置的中樞,是國家綜合交通和資訊網路的樞紐,是科教、文化和創新中心,具備引領、輻射和集散功能。
目前,依據公開的資訊,國家中心城市已經有九城入圍,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
從總體佈局上看,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分別引領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發展;重慶、成都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平臺,是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撐;武漢輻射帶動中部和長江中游地區,支撐長江經濟帶發展;鄭州引領中原發展、支撐中部崛起;西安立足古絲綢之路起點,作為向西開放的戰略支點,輻射帶動西北及周邊地區發展。
可以說,這些國家中心城市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平臺和戰略支點,承載了國家的政治目標和戰略任務。也是所在區域城市群的核心龍頭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除了關注自身功能提升以外,還需要充分加強與周邊城市區域的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推進區域人口、產業、交通、生態、公共服務、市場要素和體制機制一體化對接,建設高效聯動、富有活力和競爭力的城市群區域,形成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帶動、區域整體均衡協同發展的良性格局。
中國城鎮及大戰略規劃總佈局-來源官網
今天,咱們透過國家中心城市新一輪的軌道交通規劃和城市空間佈局來看看它們未來的新藍圖!
1
北京—京津冀主核心城市
根據謀劃,未來北京軌道交通線路規劃除了中心城區外,還將溝通連線雄安新區、保定、涿州、廊坊、天津等地。初步有59條地鐵和市域軌道線,包括兩條有軌電車。
北京市域幹線公路網及公路主樞紐規劃圖-來源官網
統籌推進軌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協調發展的公共交通體系建設,織密城市路網,推進平谷線等線路建設,建成豐臺站、霍營(黃土店)等大型交通樞紐。實施市郊鐵路建設行動計劃,整體提升城市副中心線、東北環線、通密線,推進S2線南段通勤化改造,建設京門—門大線。加強軌道交通與周邊用地及城市功能一體規劃。加快貨運結構調整,推進“公轉鐵”和多式聯運。
紮實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圍繞“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總體框架,持續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建設人文北京。
北京市域空間結構規劃圖-來源官網
充分發揮北京“一核”輻射作用,帶動環京重點地區發展。堅持把支援河北雄安新區建設作為分內之事,建成“三校一院”交鑰匙專案,共同推進河北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規劃建設,推動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合作。唱好京津“雙城記”,加強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等重點平臺建設,推進北京空港、陸港與天津港的融合。大力推進區域交通一體化,積極推進京雄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設,推動鐵路客運和貨運外環線建設,推動過境貨運功能外移,推進豐西、雙橋編組站外遷。加快京濱城際、京唐城際、京港臺高鐵(豐雄商段)、城際鐵路聯絡線等軌道交通建設,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
京津冀城市群大空間佈局示意-來源官網
2
天津—京津冀副核心城市
按照天津城市總體交通規劃,到2020-2035年將建成28條軌道交通線路。總里程將達到1380公里,將進一步完善軌道交通網路!
天津綜合高速國省道總體規劃圖-來源官網
城鎮空間規劃
構建“三區兩帶中屏障、一市雙城多節點”的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三區”即北部盤山-於橋水庫-環秀湖生態建設保護區、中部七里海-大黃堡-北三河生態溼地保護區和南部團泊窪-北大港生態溼地保護區;“兩帶”即西部生態防護帶和東部國際藍色海灣帶;“中屏障”則指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一市”即中心城市,是城市功能集聚的主體地區;“雙城”指津城和濱城;“多節點”即武清城區、寶坻城區、靜海城區、寧河城區、薊州城區。
天津市空間結構規劃圖-來源官網
突出天津背倚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面向東北亞的區域門戶作用,以及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海陸交匯樞紐的交通區位優勢,重點構建“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四網融合的全出行鏈軌道交通服務體系,強化軌道交通對津濱雙城聯動發展的引領作用。加快構建“津城”“濱城”間快速軌道交通聯絡,實行大站快車服務雙城主要功能地區的交通出行,力爭實現津濱雙城核心區之間20分鐘直達。實現交通與生態、生產、生活空間的充分協同、高度融合,支撐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
京津冀城市群軌道佈局示意-來源官網
3
上海—長三角核心引擎
根據城市總體規劃指引發展原則,未來上海軌道交通將按照“一張網、多模式、廣覆蓋、高集約”的規劃理念,在既有軌道交通和常規公交系統基礎上,構建由鐵路、城市軌道、常規公交和輔助公交等構成的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統,形成城際線、市區線、局域線等3個層次的軌道交通網路。
城際線包括城際鐵路、市域鐵路、軌道快線等線路形式,規劃21條左右線路,約1000公里,服務於主城區與新城及近滬城鎮、新城之間的快速、中長距離聯絡,併兼顧主要新市鎮。
市區線包括地鐵、輕軌等線路形式,規劃25條線路,約1000公里。地鐵服務高度密集發展的主城區,滿足大運量、高頻率和高可靠性的公交需求。輕軌服務於較高程度密集發展的主城區次級客運走廊,與地鐵共同構成城市軌道網路。
局域線包括現代有軌電車、膠輪系統等線路形式,作為大容量快速軌道交通的補充和接駁,或服務區域性地區普通客流、中客流走廊,提升地區公交服務水平。
上海城市軌道佈局示意-來源官網
局域線規劃總里程約1000公里,規劃在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匯、金山、城橋、惠南等城鎮圈內部構建以中運量軌道和中運量公交為骨幹的局域公共交通網路,並沿主要客流走廊構建跨城鎮圈、主城片區和城鎮圈之間的骨幹線路,提高主城片區、新城、核心鎮和中心鎮的軌道交通服務水平。
城鎮空間規劃
立足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和上海大都市圈協同建設的視角,最佳化上海市域空間,強化國土生態安全底線,統籌生態、農業、城鎮三大空間,加快形成“中心輻射、兩翼齊飛、新城發力、南北轉型”的市域空間新格局,以高質量的國土空間佈局和支撐體系保障近期任務目標落實。
一是提升主城區能級和對外輻射能力;二是加快新城向獨立的綜合性節點城市目標發力;三是推進東西兩翼國家戰略承載區的高質量建設;四是推動南北兩側金山寶山地區轉型升級;五是全面建設崇明世界級生態島。
長三角城市群軌道佈局示意-來源官網
4
成都—成渝雙圈核心城市
根據謀劃,成都軌道交通遠景規劃線網由55條線路組成,包含27條普線、9條快線、19條市域鐵路,總長約2382km;遠期規劃線網由36條線路組成,包括21條普線、8條快線、7條市域鐵路,總長約166km。其中1~8號線、11、12、15、20~22、26~30、32、33、D1~D6號線為普線;9、10、13、14、16~19、23號線為快線;S1~S19線為市域鐵路。
成都市軌道交通規劃總體佈局示意-來源官網
城鎮空間規劃
構建全域城鎮空間,推動城鎮空間格局由“兩山夾一城”向"一山連兩”轉變,構建"一心兩三軸多中心”的城鎮空間格局。
一心: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
兩翼:主城區(12+2)、東部區域中心城市(東部新區、簡陽城區、淮州新城);
三軸:南北城市中軸、東西城市軸線、龍泉山東側澱江發展軸;
多中心:承擔“五中心一樞紐”城市功能的各級各類中心。
成都城鎮空間及都市圈空間分佈示意-來源官網
構建國家鐵路客運樞紐和國家高速公路樞紐
打造3主軸2走廊2通道,建設全國交通第四極,融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
構建“148”高鐵圈,實現成渝地區1小時通達,周邊省會城市4小時通達,北上廣等全國主要城市8小時可達。
構建“3820”高速公路交通圈,實現成渝地區3小時可達,西安、昆明、貴陽等周邊省會城市8小時可達,北上廣等城市20小時可達。
以天府、雙國際機場“兩場一體”協同高效運營為支撐,增強國際門戶樞細綜合竟爭力和集聚輻射力,打造中西部面向全球的航空門戶樞細。
以成都國際鐵路港為核心載體,聯通成渝戰略通道,增強國際陸港樞紐承載疏能級和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功能、西部陸海新通道主樞組功能,構建中西部面向泛歐泛亞的陸港主樞組。
成都重慶城市群融合發展示意-來源官網
5
重慶—成渝雙圈核心城市
根據謀劃,重慶市軌道交通計劃至2035年,主城區將形成“22線1環”的線網布局包含軌道快線、軌道普線,線網規模1252公里(不含壁山江津地區線路長41公里)。
規劃至遠景年形成“29線1環”的軌道線網,1473公里(不含璧山江津地區線路長57km)。
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區,規劃多層次軌道交通網路體系,建設“軌道上的主城都市區”。實現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都市快線)、城市軌道 。主城都市區軌道交通總里程約。打造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緊密聯絡周邊的。
重慶軌道交通總體規劃示意-來源網路
城鎮空間規劃
突出統籌規劃,推動各區域發揮優勢、彰顯特色、協同發展,推動資源統籌高效配置和設施協調規劃建設,突出雙城引領,強化雙圈互動,促進兩翼協同,統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形成疏密有致、集約高效的空間格局。
兩江四山三谷、一核一軸五城,多中心組團式的空間格局,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重慶城市空間結構規劃示意圖-來源官網
6
廣州—珠三角核心城市
根據謀劃,廣州地鐵未來將有53條線網組成,其中高速網5條,廣州境內共452km;快速網11條,廣州境內共607km,普速網37條,共970km;總里程達到2029公里。
廣州城市軌道佈局示意-來源官網
城鎮空間規劃
在新一輪城市規劃系統中,依託“主城區—副中心—外圍城區—新型城鎮—鄉村”的城鄉空間網路體系,按照“一江兩岸三帶、三大戰略樞紐、多點支撐”城市發展要求。
珠三角城市群軌道佈局示意-來源官網
重點圍繞以南沙副中心和廣州港為載體的國際航運樞紐,以空港經濟區和白雲國際機場為載體的國際航空樞紐,以黃埔區(廣州高新區、中新廣州知識城、科學城等)為載體的國際科技創新樞紐組成的三大戰略樞紐,以琶洲網際網路創新集聚區、國際金融城、珠江新城融合發展的黃金三角區,以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廣州北站、廣州南站和廣州站-廣州東站等組成的交通樞紐三角區,調整樞紐站場佈局,最佳化交通網路結構,完善綜合交通互聯互通體系。重點加快南沙副中心(南沙自貿區)與主城區和重要交通樞紐的快速軌道交通聯絡。
珠三角城市群軌道佈局示意-來源官網
7
武漢—長江中下游核心城市
根據規劃,至2035年武漢將規劃形成“環網交織、快線穿城、軸向放射”31條總規模1300公里的市域城市軌道交通網路:其中軌道快線:規劃“3+8+3”三個層次,總規模約680公里的軌道快線網路;軌道普線:規劃“1+8+8”三個層次、總規模850公里的軌道交通普線體系。
武漢軌道交通總體佈局示意-來源官網
城鎮空間規劃
構建“兩江三鎮、六軸六楔、北峰南澤的國土空間基本格局;構建“一主、四副”的城鎮空間格局。
主城主要承載體現國家中心城市綜合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區域共嬴發展的核心職能,形成要素配置最優、空間效率最高的區域。
武漢城鎮空間佈局示意-來源官網
整合武漢交通資源全面提升武漢空港、陸港、水港的聯運能力打造高效便捷的國際綜合交通樞組,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
8
鄭州—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
根據鄭州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的謀劃,未來將形成城際、市域、地鐵三大類軌道交通融合模式,打造軌道上的新鄭州。其中市域快線四條主線,兩條聯絡線,總里程約499.69公里。
地鐵線路26條,主要圍繞一主一副三區核心板塊、樞紐中心、商業中心、人口密集區進行分佈。
鄭州城際規劃交通快線及地鐵佈局示意圖-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城鎮空間規劃
推動城市向集約型、分散式、多中心、網路化發展轉變,依託“東強、南動、西美、北靜、中優、外聯”的城市功能佈局,構建“一主、一副、三區、三組團、多點”的新鄭州空間格局。
打造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三生融合新藍圖。
鄭州新城鎮體系總體佈局示意-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9
西安—“一帶一路”核心城市
西安未來軌道交通主體網路形態呈棋盤+環+放射結構,規劃線路總長度986.0km,其中西安市範圍內線路長度691.1km,西鹹新區範圍內線路長度為238.4km,咸陽市區範圍內線路長度56.5km。
西安十四五軌道佈局示意圖-來源官網
城鎮空間規劃
按照主城區為核心、外圍組團分擔產業功能、衛星城帶動次區域全面發展的空間佈局結構;堅持“以人為本、以山為屏、以水為脈、以塬為靠、以綠為基、以文為魂”,大力最佳化超大城市發展空間格局,實施“南控、北跨、西融、東拓、中優”戰略。採取“多軸線、多中心、多組團”的空間發展模式,形成大西安“三軸三帶多中心多組團”的城市發展格局。
西安城鎮組團及生態佈局示意-來源網路
結語
針對以上國家中心城市,我們可以看出,以“北上廣成”為主的中心城市形成了中國城鎮總體規劃佈局中的“四極”,而隨著長江經濟帶的強力推進,加上國家新綜合交通主軸的規劃, 有望形成新的城鎮發展核極。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佈局示意圖-來源官網
整體來看,中國經濟佈局呈現出南強北弱的局面,也是基於此,作為國家層面第五大戰略的黃河生態流域和高質量發展也正式拉開了建設帷幕,沿線佈局了多個城市群和都市圈, 最主要的是透過兩個國家中心城市的賦能聯合打造鄭洛西沿黃經濟帶,有望形成北方城市新的經濟發展核,大家是否認同呢?底部留言一起來互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