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中國金屬釋出公告稱,公司有一筆約7.06億元人民幣的流動資金貸款已經到期,公司無力償還。公告還披露,公司累計負債 52 億左右。
中國金屬公司麾下的常熟科弘立刻被法院凍結、查封和扣押了價值2.71億元的資產,之後其他五家由中國金屬控股的公司也被查封全部資產。
浦東發展銀行和中國銀行的申請保全財產,鉅額的貸款債務同時涉及建行、農行、華夏銀行,甚至是花旗和德國商業銀行。
在此之前,科弘自 2002 年底建立以來,年銷售額一直保持在百億元以上,甚至躋身“2008 年中國製造業 500 強”。這樣一家名副其實的鋼鐵行業領頭羊公司為何會突然破產?
所以,到底發生了什麼?
我們繼續把視線轉回2008年金融危機,看看在這個發生眾多糟糕事件的年份中,科弘是怎麼走向毀滅之路的!
01、不斷擴張的科弘
1997年金融危機過後整體經濟又開始上行,房地產、汽車、家電等行業增長速度持續加快,出口增速迅猛,導致相關機械裝置需求量快速上升,同時帶動能源、鋼材這樣的週期性行業開始復甦膨脹。
自2002年底成立以來,到破產前夕,常熟科弘的銷售額一直在百億以上,甚至進入2008年製造業的500強名單,位列373。
在2003年到2008年中,科弘開啟了高達9期的擴建專案,趁著行業景氣的東風,又兼併、成立了數家公司,並在2005年聯合推出中國金屬公司,在新加坡上市,成為常熟市第一家上市公司。
一上市,中國金屬就收到了花旗集團1.6億美元的融資,國內銀行也大手筆地給出2億配套融資,可謂是獨佔鰲頭。
那麼,問題來了,如魚得水的科弘為何破產?甚至讓中國金屬負債高達52億?
02、破產原因分析
首先是經濟蕭條。
我們之前提到過,08年的金融危機對各行各業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經濟下滑,各行各業發展態勢暫顯疲憊。
週期性行業的興衰是根據當前經濟處於經濟週期的哪一個階段決定的,當經濟下滑,消費態勢頹靡,前面我們提到的汽車、家電等物品的需求量有所下降,出口量也大大減少。
隨之而來,鋼材行業也跌入谷底。
此外,還有一件更加糟糕的事情,科弘產品的原材料價格雖然有下滑,但產品本身的價格比原材料跌得更低,這邊銷量不景氣,那邊成本還高,收不抵支。
最後是複雜的融資模式。
科弘作為製造業企業,是有上下游的,上游負責供給原材料,下游負責把從原材料加工出來的東西賣出去,但上游議價能力太強,科弘總是處於弱勢,他們就把採購權給了下游公司,然後交換原材料款和貨款,科弘還得再付一筆代理費。
在行業景氣的時候,這樣做有助於減少成本,但不景氣的時候,就是雪上加霜。
此外,激進的擴張策略加速科弘的資金鍊斷裂,最後科弘被迫停產。
03、啟示錄
對於科弘的事件,企業和銀行應該汲取寶貴經驗,制定風險控制的策略。
並且,公司自己要對自己的戰略有清晰的規劃,這一點我們已經說了好幾回了,另外看看其他要注意的點。
首先,銀行對這類企業和關聯企業的放貸應該更加謹慎。當經濟情況不景氣的時候,銀行就應該明白這類企業和與之相關的上下游企業,還不上貸款的風險會相應加大,所以對於貸款資質的稽核應該更加嚴格。
另外,對於科弘的融資模式,使用了一種叫做遠期信用證的產品,來保證原材料款和貨款的交換。
(遠期信用證即期信用證的對稱。開證行或付款行收到出口方銀行寄來單據時,雖經審單相符,但不立即付款,而是等到遠期付款匯票到期日才履行付款承諾的信用證。)
遠期證不需要抵押品也不需要保證金,在科宏還有足夠的現金流的時候,這一點非常方便,但一旦沒有了,錢自然就給不出來了,這個時候下游公司的資金鍊就會跟著出問題。
所以保證金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也需要更加嚴格的監管。
在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不管是企業還是銀行,都要在變化中謀發展,在危機中遇新機。
我是風小喵,CFRM持證人一枚,人美聲甜的90後小姐姐。
日常我會分享一些糟糕金融史、金融機構科普等風控相關的硬核乾貨,歡迎捧場!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風控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