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慧化與電動化越演越烈的當下,汽車未來的風向將“飄”向何方依然是各個車企及行業人員所關注的焦點所在。而近年來的進博會,顯然成為了汽車廠商集中展現科技實力最好的“視窗”。
各家廠商已經比起上一年更為“淡定”,在紛紛制定了未來數十年規劃後,剩下的只是向著目標推進而已。或許是整個汽車行業已經達成共識,新能源汽車即將成為全球汽車的核心,本屆進博會汽車館也將“綠色出行”、“智慧出行”作為關鍵詞。
本屆進博會分為自動駕駛、智慧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晶片四大板塊,可以說是將汽車新四化都一一囊括其中。除了汽車廠商外,一眾有實力的供應商如米其林、倍耐力、博世、佛吉亞也同樣帶著新技術如約到場,進博會汽車館的看點可以說是“百花齊放”。
特斯拉將上海超級工廠“搬”到展廳
比起參加傳統的北上廣車展,特斯拉更願意在進博會上,好好展示一番自我的綜合力量。畢竟在科技>產品力的舞臺上,特斯拉的優點才能被極致化的放大。結合特斯拉與上海這幾年的緊密合作,上海一躍成為新能源汽車最耀眼的城市,而特斯拉也是其最拿得出手的一張名片。而特斯拉也感受到“中國速度”的力量,在產能上極大獲益。因此從任何角度出發,進博會都是特斯拉的最佳舞臺。
即將要在國內興建第二工廠的特斯拉,顯然這次一心要將第一工廠向外界展示一番,讓業內和觀眾看到其強大的實力。因此,這次特斯拉選擇將上海工廠最大程度“微縮化”,帶入了進博會的現場展廳。
特斯拉中國區產品溝通負責人劉洋介紹,“我們直接把超級工廠搬進‘四葉草’,觀眾只要沿著數百平方米的展臺走一圈,如同完整參觀了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特斯拉將白車身、衝壓件、電池、電機等進行實物展示,全面解析超級工廠壓鑄、衝壓、焊裝、塗裝、總裝、電機、電池等車間生產製造流程。
不少人在參觀後笑稱,其參觀的不是特斯拉的超級工廠,而是特斯拉的“印鈔機”,畢竟在今年9月,特斯拉中國創下5.6萬輛的單月銷量新高,同比增長近400。
誠然,特斯拉的這一次“秀肌肉”比其他傳統車企更為“接地氣”,特斯拉在本次進博會上,較為全面地展示了充電網路、門店佈局、研發中心的3大本土化業績,對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來說具有十分大的參考意義。特斯拉以上海為中心,帶動中國新能源車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就目前來看,已經實現了雙贏,相信不少人都翹首以盼特斯拉的下一步動作。
傳統車型展現“轉身”實力
本次進博會首度迎來全球十大汽車集團集中參展,足以看到車企對進博會的重視程度,比起一般國際車展,廠商更願意在進博會向外界展示最新的技術力量。除了寶馬、大眾、本田等知名廠商大秀純電新品外,本屆進博會迎來了一位停產多年的“老將”復出,一直以硬漢身份面向世人的品牌——悍馬,居然在本屆進博會上帶“電”復活。
這個擁有超強越野能力的品牌,一直以來未有正式引進過國內,僅僅是在平行進口的幫助下,少批次的在國內市場上展出。很顯然,傳統的悍馬在若干年前已經不符合國情與購買者的購買需求,但電動化迴歸的悍馬,憑藉如今日催成熟的電動化技術的支撐,或許能夠打出一番新局面。
其實早在上一年進博會上,通用便展示了悍馬概念的影片,並且上海通用奧特能工廠已經在今年10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對於悍馬而言,電動悍馬復活已經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如何在復活後打響聲量,是通用以及悍馬品牌最關注的焦點。而在本屆進博會上,通用也可以收穫業內外對於這個“新品牌”的關注度。
另外在氫能源方面,豐田與現代這兩個車企也展現出了持續發展的決心。氫燃料最大支持者的豐田在本屆進博會上,亮相了旗下的MIRAI車型。不得不說的是,該車型將會承擔北京冬奧會運輸任務,豐田在夏季奧運會後的冬奧會繼續推廣氫能源,足以證明其對氫能源的發展態度。
豐田CEO豐田章男此前便認為,純電汽車不足以對雙碳的減負起得決定性作用,最終的解決方案必定落到氫燃料電池車身上。展望未來,豐田若能夠將氫燃料電池的使用成本與便利性降下來,同時在純電、混合動力上都堅持發力,很有可能會打得孤注一擲純電的歐美對手一記措手不及的“組合拳”。
韓國廠商現代同樣緊跟豐田多線作戰的步伐,在本屆進博會上展出了一整套氫能源方案,氫動智慧無人運輸車、應急救援車、城市空中出行模型以及中國版的氫燃料電池專用SUV車型——NEXO。
除了豐田、現代集團以外,著名輪胎廠商米其林也推出了氫能源的賽車,並計劃在2024年參加勒芒24小時耐力賽。可以看到的是,對於氫能源在汽車上的思考與突破,廠商們依然在堅持發力,讓未來的能源選擇方向更具多樣性。
寫在最後
這幾屆的進博會汽車館,可以看到了汽車廠商在科技展示上的誠意。從一開始只是偏向展示產品到現在更多地展示科技以及智慧化對汽車的各方面作用,可以看到的是受到“雙碳”政策的影響下,車企們都紛紛動起真格,展示最前沿的汽車工業成果。
除此以外,“本土化”這個詞語在本屆進博會上被不少車企提及,也可以預示到,在新能源跑道上,中國已經在不少方面並肩甚至超越了很多傳統車企的認知,不少國外車企都已經用上了中國本土的上下游產業鏈。在成熟的新能源土壤中,我們可以期盼自主新勢力車企可以找得到一個更好的立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