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把哮喘叫做哮病,認為痰伏於肺是發病的宿根,與腎蒸化水液不利,以致津液凝聚成痰有關。而氣候突變、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勞累是發病的誘因。寒哮主因風、寒、溼、溫邪襲肺,引動寒痰之實痰冷哮證。中醫療效確切,現分享我一醫案:
範某,女,39歲,2021年7月9日初診。支氣管哮喘兩年,背寒冷且痛,如手掌大,咳喘,不能平臥,左關弦,右脈緩,苔薄膩,擬仲師法。
中醫診斷:痰飲。
治則:溫化痰飲。
處方:桂枝10g,茯苓15g,炒白朮12g,炙甘草6g,制半夏10g,陳皮10g,旋覆花12g(包)。14劑,水煎,日1劑,早晚分服。
7月23日二診:咳嗽、氣喘均已好轉,然常外感,右關虛大,苔薄白。處方:黨參25g,生黃芪25g,炒白朮12g,炙甘草6g,陳皮6g,炒當歸10g,升麻6g,葛根10g,防風6g,生薑3片,大棗15g。14劑,水煎,日1劑,早晚分服。半月後患者微信告知,諸症今消。
按語:《金匱要略》雲:“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又云:“心下有痰飲……苓桂術甘湯主之。”“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手大。”左關脈弦主飲,又主痰氣不降;右脈緩主脾胃虛弱。治用苓桂術甘湯加減。苓桂術甘湯即四君子湯去人參,加桂枝以溫陽化飲。合二陳湯以化痰,加旋覆花取仲景旋覆代赭湯之意,化痰蠲飲下氣。患者複診時雲:“咳嗽、氣喘均已好轉,然苦於時常感冒。”診得其右關虛大,主脾胃氣虛。“脾為營之本,胃為衛之源”。脾胃氣虛,則營衛之源不足,不能衛外而為固。用李東垣補中益氣湯去柴胡加葛根(因左脈不弦),又加防風取玉屏風散意,“黃芪得防風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更加姜、棗以調和營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