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56年12月12日,在中國廣袤的秦晉大地上,一派肅殺的景象。
時令已經到了冬至前後,天寒地凍。
夜幕降臨,由於天冷,人們睡得早,臨近午夜,大多進入了夢想,窯洞裡偶爾傳來幾聲嬰兒的啼哭。
一場極端的大災難正悄悄的來臨。
座標:北緯34.5度,東經109.7度,陝西華縣境內。
華縣因處於華山的姊妹山少華山腳下而得名。它距古都西安85公里,距華山30公里,距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博物館40多公里。
過黃河,入潼關,右拐彎即是華縣方向。
華縣的歷史悠久,周朝時期,這裡曾經是鄭國的國都。
華縣雖然不大,卻是一個出文臣武將的地方。
晚唐著名軍事家、政治家郭子儀就出生在這裡。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留名史冊,在晚唐的歷史上有重要地位。
北宋著名政治家寇準也是華縣人,他不畏權貴,剛直不阿,力主抗遼,建樹頗多,是一位難得的治世文臣。
文武具齊
時間還是拉回到明嘉靖三十四年那個可怕的夜晚。
《華州志》記載,當日下午四點鐘左右,華州的天空變得莫名的昏暗起來,地面也出現了短暫的晃動,不少人感覺就像乘坐在海面的大船上,出現了頭暈的情況,由於時間很短,人們並未在意。
深夜子時,萬籟俱寂,天昏慘,夜半月無光。
突然,華縣沉默的大地吼叫起來,如萬雷齊鳴,似死神駕魔獸降臨。
一瞬間,天崩地裂,山川改貌,江河逆流,五嶽震動,萬物改觀。
場景一:天崩。
1.忽又見西南天裂,閃閃有光,忽又合之。
2.地震持續,臨黑時,天上下起了流星雨,隕石紛紛墜地。
場景二:地裂。
地面裂開了大口子,水出火出,怪不可狀。
有的人墜於裂縫中,又掙扎著爬出來。
有些人還沒來得及從地縫中爬出,大地又重新複合,他日,掘一丈餘,得之。
場景三:堤塌。
黃河南岸的河堤盡數崩塌。
黃土滑坡或者崩塌,堵住了黃河,形成堰塞湖,湖水上漲,河水逆流。
場景四:傷亡慘重。
由於地震發生在隆冬的深夜,震區人口稠密,因此損失特別嚴重。據《明史》記載,死亡人數超過83萬,這一損失居世界震害之首。
場景五:次生災害。
震後水災、火災、疾病等次生災害接踵而來。
當時四處起火,數日未滅;災民露宿街頭,搶掠不斷。
這次大地震,陝西、山西、河南三省97州遭受大破壞,餘震經過了五年才漸漸消失。
解放以後,經地震工作者研究,這次大地震的震中就在華縣縣城一帶,震級定為8.25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