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線城市裡面,北京的行情顯然跑輸了其他三個城市。
2019年以來,深圳,上海,廣州連續大漲,我在公眾號也幾乎踩到了這一輪週期低點的位置,精準提示給大家。
2019年,我發出訊號,上海是這一輪的底部,果然,從19年下半年到2020年上半年,是上海樓市最瘋狂的時候。
2020年,7月份,廣州是絕對的階段性底部,去年廣州樓市下半年大漲。
至於深圳,我從2019年,2020年N次告訴大家一定要入手了。
這三個城市早已經終結了行情,進入調整週期了,具體買房訊號,我會在公眾號再說。
北京的行情,是一線最晚的。
去年底,我判斷是一個相對好的入手時機,可能有一輪結構性小牛市。
我這個人很喜歡站在現在,覆盤過去,預判未來。如今,一年過去了,可以覆盤一下了。
回看北京過去7年:
2015年的跟隨深圳行情有一波暴漲,一直到2017年3月到頂。
從2017年到2020年,除了學區,是絕對的低迷,陰跌。
2020年底到2021年上半年,步入結構性回暖,不強勢,很多板塊還是不如2017年的價格。
這是北京樓市7年內的3個階段。
今年以來,北京樓市上半年確實回暖了,也的確是結構性的行情。但是上漲幅度其實低於我預期。
老破小都是跌的。
部分板塊不漲不跌,橫盤。
部分板塊大概有10%~30%,這部分主要是改善型板塊,或者學區房,比如我在上一篇文章提到的雙井,國貿,望京這些地方,有些我的粉絲入手了也告訴我漲了10%-20%。
而回暖的板塊,基本遵循兩條原則。
一個是學區支撐,一個是產業支撐。
去年底,海淀區學區房火爆,萬柳,中關村的學區首先大漲,頂級的海淀學區放出來就被搶光,我記得那時候我也寫過,一夜跳漲幾十萬的行情。
緊接著,一些產業強勁的板塊,也開始回暖,比如海淀的上地五道口,朝陽的望京雙井朝青,甚至包括回龍觀,東壩這些板塊。
南部的麗澤,亦莊等也有不錯的行情。我們在3月份還在社群組織過一次亦莊的遊學團,有粉絲在那個時候跟著我們上車了, 現在亦莊基本新房都斷貨了。
可以說,五環內的一些相對次新的板塊,如果有產業或者學區邏輯,行情都還是不錯的。
然後,緊接著從五月份開始,因為多校劃片等學區政策修改,頂級學區房開始結束上漲,很多家長開始追逐一些中等的學區房。
現在,部分頂級學區房開始出現了筍盤了,買家也有不少議價空間。 比如中關村三小的神盤蜂鳥家園。最高的時候在今年3月, 44平成交價985萬,單價22.4萬元/平。
如今也跌了不少,逐步迴歸理性,但是我對比了下,也比這一輪上漲前要高。
從成交量上看,今年北京前8個月創造了近8年來的最高紀錄,而到了9月份就陡轉急下。
10月份的二手房, 跌破1萬套,這從2017年以來,從沒有過的事情。
為什麼這樣呢?
因為信貸。
下半年信貸是完全不放款了導致北京本來有苗頭的剛需行情熄火了。八月份的按揭要次年一月份才放款。賣房的人根本拿不到錢,行情被強制打斷了。
回暖沒多久,似乎又歇菜了?很多人會說,你是不是不看好北京了?
我對北京樓市是始終堅定看好的:
北京的房子是全國最優質的資產;
北京的住房需求遠遠沒有滿足;
北京的購買力遠遠沒有釋放。
而當前,決定北京樓市的一個關鍵性的訊號就是信貸。
因為調控政策太嚴,特別是信貸政策太嚴了,北京的按揭信貸一直是槓槓率全國最低的城市,現在又幾乎不能用槓桿。五壞內只能貸個三百來萬。北邊五環外很多千萬次新也就首套貸款243萬,二套貸款150萬。
想改善的,買1000萬的房子,二套要拿出首付近850萬來買房,門檻很高。
這一招非常關鍵,雖然他沒有全面實行二手房指導價,但是其信貸政策跟二手房指導價的效果是一樣的,就是去槓桿,或者說,直接不讓你加槓桿。
信貸政策,短期內將是決定北京樓市走向的最大不確定性
未來信貸會怎麼走,我不知道,如果說跟隨全國現在的形勢,適當放鬆,那麼北京回暖就會非常快,甚至快過很多其他城市。
現在還需要些時間觀察,我還不會像2019年說深圳,上海,2020年上廣州一樣,敢在標題直接說底部,因為政策無法預判,但是一旦有訊號,我會在文章裡面告訴你。
我現在觀點跟我年初的觀點還是保持一致的:
整體上,依舊是結構性慢牛,而最大的不確定性在於信貸。
結構上看,改善型需求會比剛需更有行情。
就是說,在北京,買貴的房子會好於買普通入門的房子,
就是我上一篇文章說的,墊墊腳尖去買自己吃力勉強夠得上的房子。
以上這兩點判斷其實不是啥新觀點,都是我之前說過的。給大家再說說理由和邏輯。
第一, 我持續看好北京改善性需求。
北京是中國樓市發展最為成熟的存量市場,跟深圳對比你就知道了,二手房跟新房比值非常高。
北京賣3.5套二手房,才賣出一套新房,相比之下,深圳2套二手帶一套新房。
你開啟鏈家去搜索,以三房15年以內的朝陽次新房住宅為標準,你會驚奇的發現。
這是啥概念呢,朝陽有350萬人口,你居然只給我1355套房讓我來選?
15年你說還很新,好,那我放開到20年以內的次新房(很多城市連10年都是老,北京20年都勉強能算次新),也只有2860套房。
你拿著千萬以上的預算,想在學區一般的朝陽買個次新三房,選擇竟然這麼少?
朝陽的次新算多的了,在東西城20年以內的幾乎找不到,海淀20年以內的三房放盤不足千套。
這說明,五壞內的改善市場,無人放盤,是一個純粹的賣方市場。
為什麼我年初說,800-1200的改善型將持續有上漲空間。
其實就是兩個核心邏輯:
第一個邏輯是供需,改善型市場的供需是嚴重失衡的。
作為中國城市化最早的大都市,北京大量都是老破舊的房子,然而很多家庭已經到了要改善的時候了,特別是2017年之後,很多人一看行情不好就傻傻的觀望,很多買房的家庭都等了4年了,需求在不斷積攢。
我昨天跟一個開信貸公司的老闆喝咖啡,他還告訴我,深圳今年業務不好做,但是北京業務非常好做,而且金額比深圳大很多。
所以,北京不是沒有買房的需求,而是需求得不到滿足。
看看樹村某創那個專案就知道了, 北京人民購買力是夠強的。
你想想,都是改善了,至少第二次第三次買房了,他是不是想買個新一點的,想買個帶學區的,想地段稍微好點的,我都千萬預算了,不想動輒兩三個小時在上班路上啊,還不讓我買個稍微好點的房子麼?
結果呢,選擇面太少。
你想想,這可是在北京,全中國最不差錢的地,沒有之一。
第二個邏輯是信貸。
信貸是一個殺手鐧。信貸被卡得很死,五環內只能貸300出頭,五壞外只有200多W。
這樣子壓縮槓桿之後,能改善的人就大大減少了。不是沒有需求,是需求在信貸政策下,被壓制住了。
所以總結來說,基於這兩個核心邏輯,我認為北京的改善型需求的行情還會繼續上行。
特別是大家都認可的一些板塊,年初我提到的朝青,雙井等好地段的相對次新房,只管大膽買入。
任何一次調控,對富人影響是有限的,對中產是影響比較大的,特別是中產裡面條件一般的。
好,說完改善,再說剛需。
第二點,北京的剛需,是絕對分化市。
剛需買房,要會挑。挑得不好就跑輸大盤,陰跌下行,挑得好還會繼續漲。
剛需呢,最喜歡看風向,一看跌就不買,一看漲就急著殺進去,追漲殺跌,90%的剛需都是如此。
我接觸太多剛需了,剛需對買房是一個啥狀態呢?
他以為自己很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只有撞得頭破血流之後才知道。
我說的北京的剛需呢,主要還是金額在400-800之間的。
選擇面其實挺大的。四面八方,都可以選擇,供給也比較多。
從供需基本面看,因為自2017年以來,其北京的新房庫存一直在往上,主要是五環外的市場,因為行情一直不好嘛,去化速度不快。
今年北京市場回暖,新房庫存從6萬多,掉到5萬。去化還是不錯的。但是整體還是比2017年要高一些。
(來源:大山說房)
但是庫存永遠都是結構性矛盾,好房子仍然很缺。
因為北京的新房庫存很多是無效供應,青龍湖,房山,順義,昌平縣城,大興六環外,這些地方跟主城區和產業區需求幾乎沒關係。
現在北京在力推共有產權房,這種房子公攤很大,滿5年才能賣,出售時稅收估計也不少。
所以真正有潛力,有規劃的板塊,普通住宅的供應還是緊缺的。
所以我說,剛需入門的板塊,強分化,需要擦亮眼睛,提高認知。
舉下板塊例子吧。
亦莊這種四五萬的板塊,還是非常堅挺,也可以入手,因為概念強,規劃好,投入資源多,庫存這兩年去的七七八八了,所以現在供給也不多,價格存在上行預期。
通州因為雙限購,當前成交其實不活躍,是一條死魚,但是要活水一來,空間就非常大。
我個人是非常看好通州的,只是要做“時間的朋友”。如何理解這句話?
兩個理由:
第一, 通州雙限購以後,滿足三年社保條件的人越來越多,時間越長,門檻越低。
第二, 通州市北京當前政策最優待的地方,資源非常多,但是通州需要時間匯入產業和人口。
通州市場本身也很有特點,這個地方沒啥像樣的二手房,都是些老房子,幾乎找不到啥次新。
買通州不要做短期,短期1-2年可能不會有太大的漲幅,站在一個五年週期,我覺得沒啥大問題,會有行情,還可能超出預期, 超預期部分取決於運河CBD的匯入速度,這是不確定性。
所以通州儘量買新房,一來二手房太差了,沒幾個像樣的專案,二來需要三五年以上的持有周期,這樣新房到了二手市場還是次新,在當前市場上會比較稀缺。
南部的大興房山,也是剛需可以觸達的,面積太大,要看規劃和概念,要選對。南部不會成片,只能打點。可以沿著南中軸這條線路,選擇地鐵和產業相對夯實的板塊。
板塊就太多了,不一一細說了。
現在的北京樓市,雖然成交量到了一個底部,但是買房永遠不要停留在過去和現在,要看到未來。
最近三個月呢,除了跑市場看資料,我會盯著兩個關鍵訊號,一個是信貸,另外一個是第三輪土拍。
有變化,我再更新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