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不想未來,它來得太快。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在這個不斷變化的時代,關於未來的暢想從未停止過,無數的電影、科幻小說都在嘗試給出答案。而我們似乎沒有意料到,“未來生活”的雛形早已出現。它的到來之快已經超越了我們想象的速度,當下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都正在經歷巨大的變革。
1865年,廣州沙面租界出現了我國現代意義上第一個公園。公園成為了市民休閒娛樂的重要場所,我們不經好奇:
未來的公園,將會是什麼樣子?
是否會有全自動化的智慧控制系統,動一動手指就能呼叫園區中的所有資源?
是否所有的動態資料都能像播放電影一樣跳躍在我們眼前?
是否我們走的每一步都能轉化成能量,源源不斷地迴圈利用?
是否園區中的一切設施都是互動的,共享的,靈活的?
未來公園的構想
為探索未來公園的模式,我們與甲方、設計方及各個供應商一起打造了海淀科技公園,我們為園區做了一個智慧大腦,稱之為“公園之芯”
“公園之芯”
透過智慧大腦,園區在能源清潔化、景觀互動化、設施共享化、管養自動化、環境感知化等方面實現自我感知和自動控制。
透過能耗監測、環境監測、資料分析、裝置控制等功能為公園賦能。
“公園之芯”使得公園成為一個生命體,能自動感知內部的細微變化並及時進行反饋。
NO.1 能源清潔化
能源清潔化涉及的構件
能源浪費是當下最棘手的問題之一。
在我們的公園中,神奇的發電地磚和無處不在的太陽能薄膜可以將轉化成的電能透過逆變器併入公網,為園區供電。
清潔能源的收集與轉化
園區中人來人往,產生的動能白白流失掉。
是否有一種方法可以把這些動能集中起來,變成電能呢?
利用採集的動能發電
為此我們研發了發電地磚,這樣遊客遊憩時透過踩地磚就可以發電。
發出的電能不僅可以使自身成為照明系統,還可以傳輸給對應的噴泉,觸發互動水景。
同時,我們監測所有裝置的產電量和所有裝置的耗電量,透過分析資料降低能耗。
發電地磚的結構及原理
太陽能薄膜設計在屋頂、道路、燈具,垃圾桶上。而太陽傘上的太陽能薄膜產生的電能可同時給10部手機“無線充電”
屋頂上的太陽能膜
利用陽傘的無線充電模組
太陽能道路白天吸收能量,夜晚透過光控啟動彩燈,根據不同溫度變換適合的氛圍燈色彩。
冬天路面積雪時表面加溫融化冰雪方便行人。
隨環境變色的太陽能道路
NO.2 景觀互動化
景觀互動化化涉及的構件
在景觀提供的的互動框架下,我們將景觀小品進行互動化處理,讓設計變得更有趣味。
我們為園區的三處水景加入了互動元素,還結合一個地磚做了全息顯示器,用來實時記錄發電量、產生的經濟價值和減少的碳排放。
實時記錄發電量
與人互動的跳跳泉
我們將發電地磚與跳泉和霧噴進行結合。
當行人踩到地板上,就會觸發跳泉和霧噴,極大地提升了遊人的參與感。
實時互動的霧噴
未來公園中,景觀不再是靜態的,而可以跟人“對話”
互動水簾
未來的景觀不再限於設計師原本的設計,而鼓勵使用者的再創造,由使用者和設計師共同創造最適宜的體驗。
NO.3 設施共享化
設施共享化涉及的構件
公園引入了戶外共享會議室、戶外共享健身房和戶外共享貨櫃。
為公園使用者提供了更為方便和多元的選擇,拓展了公園的日常使用邊界。
共享跑步機
共享會議室
人的行為將成為景觀中的一部分,為園區帶來活力
NO.4 環境感知化
環境感知化涉及的構件
我們將園區的水、土、氣進行了實時監測,以此來對園區進行全面深度的感知。
並透過對環境的感知反饋給照明、灌溉、負離子等裝置,增強園區的環境應變能力,讓園區時刻保持溫暖、舒適。
負離子發生器
PM2.5空氣質量監測
園區照明使用光強和行人感知路燈,降低了電耗,增強了園區燈光互動性。
智慧照明系統可以自動感應周圍的光環境從而調整發光強度,也可以透過紅外探測器識別人的行為,繼而提供有效照明,減低能耗。
感知行人的照明系統
NO.5 管養自動化
管養自動化涉及的構件
園區嘗試透過雨水回收裝置+水位監測+灌溉系統可以實現雨水收集並自動灌溉。
此外,智慧垃圾桶可以自動壓縮垃圾,並會告知中控系統什麼時候需要清理。
智慧垃圾桶可以利用自身攜帶的太陽能板供電,同時還具備語音播報和防盜等功能。最厲害的是它可以自動壓縮垃圾並告知保潔人員,並自動感應開蓋,方便人們使用。
特殊的材料不僅能減少細菌滋生還能去除異味。
儲水模組
雨水收集裝置及自動灌溉系統
智慧垃圾桶
中控系統集成了園區內的所有資料,讓管理者更容易瞭解實時動態。
一體化的中控系統
當下的公園往往重視前期的設計而相對忽略後期的運維。
我們認為場地本身只是一個事件發生的容器,它提供的是一個生態的本底。根據使用需求的變化,可以承載不同的裝置和活動。
最後給我們可愛的“公園之芯”來一個特寫
園區中控及智慧化整合:北京甲板智慧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