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女兒小貝上小學二年級,有些調皮,也有情緒激烈的時候,讓人不能忽視她已經是一個有很多想法和豐富感受的大孩子。為了孩子更好地調整情緒和心態,我想了一些辦法,比如和她一起做“改字”討論和練習,實踐證實這個方法頗受女兒歡迎也有成效。
“哭”字改成“練”字:換種心情面對困難
一天晚上,小貝和奶奶在房間裡嘰裡咕嚕說著什麼,還居然哭了起來,我隱隱聽到小貝說擔心明天回不了家之類的話,我就推門進去問她怎麼了。原來,小貝之前學習的舞蹈小組合,沒有及時練習,再加上經過一個小長假,動作忘記得差不多了。這會兒她突然想起老師說過“下次上課時舞蹈動作沒掌握的同學,要一直練到掌握了才能回家”,擔心練不好回不了家,也擔心爸爸媽媽知道了會批評她。
於是我和小貝從幾個方面討論了一下這件事:一是分析老師為什麼要求她們要一直練會舞蹈才能回家,說明老師是個要求嚴格和做事認真的人,而且如果有同學動作不會的話,老師一定會再指導,直到幫助大家掌握為止;二是小貝擔心不能按時回家的問題,說明小貝是很愛家的,爸爸媽媽也不會因為這件事批評她,而且會永遠愛小貝。至於小貝擔心舞蹈動作有些記不清了,“這也不是難題,只要透過練習就能回憶起來”;即使老師要求大家熟練掌握每個動作才能回家,“那也沒關係,我們會一直等著你回來,而且爸爸媽媽相信小貝只要努力,一定能夠達到要求的”。
最後我告訴女兒,如果她還擔心,那睡覺前我會陪著她練習幾遍舞蹈,“就像平時寫作業時寫了錯字會改過來,生活中我們也可以改字,比如小貝此時可以把‘哭’字改成‘練’字,你的問題就容易解決了,擔心也會少很多哦”。
小貝很快換了一種心情投入到舞蹈練習中……雖然睡覺時間比平時晚了一些,但是這次經歷,讓她學會了如何用行動和積極的心態去完成生活中的改字練習。
“氣”字改成“勇”字:勇於認錯積極改變
二年級的孩子在學業上還有很多不穩定的地方,作業練習時有疏忽或差錯。我發現,無論是在作業練習還是生活當中,她看到自己出錯時都會生氣,當我們指出她的問題並幫助她糾正的時候,她也總是表現出很生氣或委屈的樣子。
晚上陪小貝淋浴的時候,看她心情不錯,我就趁機和她說:“小貝,媽媽今天繼續和你玩改字練習好嗎?”因為心情好,小貝答應得很爽快。
我先努力和孩子共情:“小貝,媽媽發現每個人都有一個秘密,就是當我們出錯的時候,容易不開心,有的人很快就好了,有的人總是氣呼呼不容易調整好,媽媽有這樣的情況,你有這樣的情況麼?”小貝回答說,自己寫錯字了會生氣,算錯題了也會生氣……
接著我和孩子討論:人出錯時為什麼會生氣呢?“氣”這個神奇的東西是從哪兒來的呢?每個人都有向好向上的心,都希望自己有好的表現。但做事出錯後,可能對自己失望,可能覺得沒面子,或者覺得難為情,但是又不服氣,於是心裡各種翻騰,神奇的“氣”就這樣產生了。
最後我們一起討論,怎麼讓“氣”變成能幫助我們的小助手。“‘氣’有個神奇的作用,也可以成為幫我們變得更好的一種動力。當我們學習把‘氣’字改成‘勇’字,就是把生氣這件事變成勇敢地認識並承認自己的錯誤,就不會把責任賴到別人身上,而是坦然面對,並靜下心來改正錯誤……”
“媽媽,今天的改字練習我知道了,是把生氣的‘氣’改成勇氣的‘勇’,對嗎?”
“對,以後我們發現自己犯錯了不用這麼生氣,有錯就改就好了!”
“賴”字改成“理”字:承擔責任直面問題
小貝放學後參加了學校的放心班,孩子們自習,老師們會給一些作業指導。我回到家後想了解她在放心班的情況,幾句話下來就發現,小貝在放心班比較散漫,完成的作業不多,於是問她是怎麼安排時間的。不問不要緊,一問她就開始生氣並耍賴了:“媽媽你又批評我了……”
我一邊靜靜地聽她說話,一邊也在反思自己剛才是否真的語氣有點兒著急了。我提醒自己不要惱怒,認真聽孩子說了很多帶有情緒的話。慢慢地,她看我不說話就安靜了下來,我們就開始平靜地討論這個問題了。
我先是告訴她:“媽媽一點兒也不生氣,接下來和你說話的時候也不生氣。媽媽只是問問小貝怎麼安排時間的,如果安排不夠合理,咱們就一起看看怎麼可以更快更好地完成當天的家庭作業,回家後就有更多時間做你想做的事了……”
接著我用平靜的語氣指出,剛才小貝因為擔心媽媽會批評自己,就先用很大的聲音說話,想轉移話題,這樣的態度是耍賴,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小貝點頭表示認同我說的話……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是懂道理的,我用平靜講理的態度讓孩子明白,耍賴其實是一種推卸責任的做法。遇到問題,我們要做的不是逃避責任或矇混過關,而是找到合理的方法來承擔責任解決問題。
“媽媽陪著你一起把‘賴’字改成‘理’字好不好?”我笑著將小貝擁進懷裡,心裡想著:不是不能跟孩子講理,是要在講理前自己先保持平靜,其實也是在給孩子做榜樣,讓她知道如何冷靜地處理矛盾和問題。
(作者:徐彩萍 單位系江蘇省張家港市家庭教育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