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後仰”作為一個網路熱梗,凝聚著網友的智慧和幽默。而對於想鍛鍊腰背肌肉的腰突症患者來說,後仰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也有技術含量,做好了事半功倍,做不好適得其反。而且,還有一類人不適合這種鍛鍊方式,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吧!
為什麼後仰適合腰突症患者?
比起前屈,後仰的鍛鍊方式更適合腰突症患者,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腰椎的生理曲度是前凸的,偏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前屈的動作很多,後伸的動作很少,這本來就是違背生理曲度的。正常人的腰椎每天需要前屈3000-5000次,而且有些人一坐下就習慣性地上半身前傾,有些人的工作性質則需要長時間或頻繁彎腰,在此過程中,上下兩個椎體不斷向後擠壓腰椎間盤,腰椎間盤後部的壓力異常增加,腰椎間盤加速退變,纖維環越來越脆弱,而髓核在腰椎屈曲時隨之向後方移動,久而久之就很容易突破纖維環的包圍圈,形成腰突症,腰痛隨之而來。
除了藥物治療,如服用腰痛寧,或針灸、推拿等來緩解腰突症帶來的腰痛,鍛鍊腰背肌也是一種有效的辦法。
說到這兒,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腰椎間盤的結構:果凍狀的髓核被纖維環包圍保護起來,前方有前縱韌帶加固,後方有後縱韌帶加固,其中前縱韌帶的寬度大約是後縱韌帶的2倍,這樣一來,腰椎後方缺少後縱韌帶保護的區域就成了薄弱環節。正因如此,腰突症一般都是向後方突出,除非受到特殊的外傷,才會向前突出。在這種情形之下,如果我們再用前屈的方式進行鍛鍊,顯然是雪上加霜,所以腰突症患者選擇後仰的方式來鍛鍊腰背肌是更科學的。
後仰是個技術活兒,你真的會仰嗎?
站立後仰
站立位,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腹部收緊,胸腔上提,雙臂向上伸直,牽引著腰背向後伸展,後仰的角度控制在30度以內就可以了。
做這個動作時要注意上身要在身體後方,如果上身前傾、塌腰、撅臀,或者後仰幅度太大,腰椎就會受到擠壓,反倒更加重腰痛。
臀橋
平躺在地面上,雙膝彎曲,腳底完全貼著地面,雙臂自然放在身體兩側。腳跟發力,臀部收緊,將身體向上抬起,保持片刻再恢復初始姿勢。
臀橋可以有效鍛鍊到腰背肌群,但是很多人在做臀橋時常常出現一個錯誤,那就是抬起身體時髖部拱起太高,使腰椎間盤受到擠壓,導致下背痛。所以做臀橋並不是把臀部推得越高越好,而是收緊腹部,維持軀幹的穩定和中立,讓肩膀到膝蓋保持在一個直線上。
小燕飛
小燕飛也是很多醫生推薦給腰突症患者的常見動作,俯臥在地上,同時抬起頭部、上肢和下肢,就像燕子飛翔的形態一樣。
這個動作可以鍛鍊腰背肌,穩定脊柱,減輕腰痛。但是,有些腰突症患者同時還患有腰椎狹窄,這一類人就不適合做“小燕飛”了,因為頭和腿都向上抬的時候會擠壓到腰椎,使狹窄的椎管間隙變得更小,加重病情。
總之,我們後仰鍛鍊腰背肌時,一定要是伸展腰椎,而不是過度擠壓腰椎。動作不規範就糾正動作,擠壓過度的動作就避開,如果鍛鍊時感覺腰痛,果斷停下就是對腰最好的疼愛。
文中配圖部分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