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松石的造假日盛,玩的人越多,造的假越多。造假有兩個方向,一是人工合成:如吉爾森合成松石、粉壓綠松、高仿合成松石擺件、壓制電解合成松石、假白松、金點松/金線松等;另一個就是別礦冒充:如菱鎂礦、白泡松、帝皇石、紅線松、非洲雜石、非洲松、草松、矽孔雀石、三水鋁石等,一個綠松石,竟然到了令人“又愛又怕”的地步。一句話,都是錢鬧的,不懂少碰。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誰也沒有火眼金睛,我自己也不例外。曾經購藏過數件綠松石製品,有早期感興趣買的,也有後期跟風買的。實踐證明,後期跟風,遺禍無窮。
早期曾遇到幾件綠松石的老物,因為感興趣有幸購藏了,一件是綠松石的佛珠,買的時候散落狀,自己穿成了108顆,顆顆如小算盤扁珠,沉甸甸的一大串足有一千多克。後來轉讓給一個有緣的藏友,他視若珍寶,重新編了,並得意地告訴我,一些珠子上還留有“喇嘛紅”。喜歡就好,這是人與物的緣分。
還有一件是一個扁圓珠形的“把件”,權且叫它“把件”,是因為不知其實際用途。狀如握卵,有不規則通天孔,器表斑駁,包漿厚重,年份應該在明以前。我猜想應該古代是一種大型“勒子”,或者“流蘇珠串”的一部分吧。
最漂亮的還是一件綠松石的圓雕器物,布袋和尚。清中後期風格,石質按現在的標準不是太好,但對於老器物,其藝術價值,遠高於其材質本身。
但後來“跟風”買了幾件,都“吃藥”了。一條假松石珠串,現在看就是典型的“金點松/金線松”之屬,真是便宜無好貨。
還有一件“古香古色”的水盂,應該是“司馬光砸缸”的題材,雕工、材質都讓人眼前一亮。
後來經過仔細分辨,這位“李鬼”現了原型:吉爾森合成松石,且非全人工雕琢。先模具成型,後人工微雕。這件東西花費不小,教訓尤深。
收藏物語1:清代綠松石雕布袋和尚像
這件綠松石雕刻的布袋和尚,是清代的作品,長4.5釐米,高4釐米。
整體選用淺綠色松石,色澤淡雅、用料精純,基本無雜質。
但觀之,布袋和尚斜臥於地,手持念珠,身背草帽,“布袋”在側,大腹便便,笑口常開,一幅得“大自在”之寶相。
作品雕工精緻,人物神態自然,衣紋流暢,體態自如,包漿厚潤,是難得的文房佳品。常視之,可自我減壓,領悟解脫之道。
收藏物語2:明代(或更早)綠松石勒子(卵形器)
勒子,最初就是用獸皮包卷繩,使之便於提握、不勒手的一種工具。後來發展為更加耐用的石玉材料,直到成為裝飾品。勒子有圓柱形、扁圓柱形、束腰形、橄欖形等,可單獨掛於胸前或腰間,也可與其他玉飾組合。
這件明代或更早的綠松石卵形器,貌似一枚巨大的“珠子”,有天地孔。重量為96.8克,高5.5釐米,寬4.5釐米。
礦體“雜質”較多,沁色豐富,包漿甚厚,應為早期的裝飾性勒子,古樸幽暗,握之溫潤如肌。松石有綠,歲月如霜,一枚卵石,滿是神秘。
“收藏”先“收心”,若“三觀”不正,則難有成就。若只是跟潮流、附風雅者,陶冶情操,玩玩也可。如果想撿便宜、撞大運、一夜暴富,請遠離收藏,那些“坑”早就給您挖好了。
支援原創 關注是金